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跨文化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发生了急遽的变化, 人类对文化多元化的研究和探讨蓬勃发展。作者通过对中国跨文化研究50 年来历程的回顾,认为跨文化研究是促进异质文化间对话和沟通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 必将在21 世纪文化研究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世纪末的深处, 展望和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千年, 系统整理已然逝去的20世纪后半叶中国跨文化研究的成果, 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把握其跳动的脉搏,显然是面向新世纪的一项十分必要而极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100年前,中日两国曾经历了一场甲午战争,其后日本又于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等亚洲邻国进行了殖民扩张。20世纪的百年史已昭示:中日两国能否保持友好,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运,而且关系到中日两大民族亿万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人才素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世纪人才素质论董国强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历史时期。这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重要历史时期,是20世纪加快现代化建设一冲刺”的历史时期,是奔向21世纪并为我国在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4.
莱斯特·瑟罗先生在《21世纪的角逐》一书中武断地认为:“在20世纪,富国俱乐部只接纳了一个新的工业化国家会员一日本,在21世纪,如果没有一个国家能成为新的会员,那也不令人奇怪.”他同时认为,“21世纪是属于日本的”.在瑟罗先生看来,未来100年内,中国、俄国和其它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前途都是十分暗淡的,他们不仅没有资格和能力参与21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而且不会进入富国之列。对于瑟罗先生的武断结论,我们完全不能赞同.因为,瑟罗先生的论据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之上,结论自然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20世纪仅剩一年的光景,世界跨进21世纪只是一步之遥。当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我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和姿态,用什么笔墨和内容去书写它呢?这是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严肃思考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要想在下一个世纪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服...  相似文献   

6.
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哲学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认为,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是一种机械论的历史观,其对历史的解释是一种超历史的解释。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上半期曾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广泛批判。但是,这种机械论的历史观在西方沉寂之后却在东方重新找到了它的生长地。本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就是深受其影响的。几十年来,历史学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乃至世界历史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歧路,可以说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是其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不少学者都在思考两个问题:1.怎样评价20世纪?2.21世纪将是什么样子?我在这个世纪生活了整整70年,自然对20世纪有个看法,也对21世纪经济学的主题感兴趣。本文便是有感而发,希望引起更多的人来探讨以上这两大问题。这种瞻前顾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回顾20世纪,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征:各国、各民族、各阶级几乎全力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此,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数以百计的局部战争,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乃至两大政治集团之间,殊死搏斗了几十年,付出了多…  相似文献   

8.
20 世纪是一个变革的世纪,作为时代脉动的晴雨表,20 世纪的中国文学始终立于时代的前沿,为个性呕歌,为思想呐喊,为文化的转型和新的人文精神的确立冲锋陷阵。这是一个洋溢了理性精神与浪漫气质的话题,她充满真理与悖论,却又是新世纪文学生长的厚土与基石。值此世纪之交,立于理性的高点,以全新的视角反思与批评20 世纪文学,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21 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深层要求。为此,本刊特开设“20 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专栏,欢迎海内学者尽抒己见,不吝赐稿。为盼。  相似文献   

9.
中国面向21世纪的日本研究〔日〕小熊旭今年,适逢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值得纪念,值得庆贺。为此,我想借此机会对中国的日本研究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助事业的有关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再过3年多,我们将跨入21世纪。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中国的日本研究状况究竟...  相似文献   

10.
我国跨世纪面临的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黄安年今天,回顾与展望世纪交替时期,中华民族处在又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即在未来的21世纪,中华民族将以什么样的面貌立于环球诸民族之林。这是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面前的大问题。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中国爱情诗盛海耕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大变动,20世纪的中国爱情诗在这大变动中怎样兴衰升沉?有何经验教训?发展前景如何?本文拟对这一课题作探讨,以为引玉之砖。限于篇幅,专谈抒情诗而不谈叙事诗,专谈文人诗而不谈民间诗。爱情诗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陈辽到2000年,人类将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下简称文论)在21世纪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这是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作指导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人,都不能不关心并寻求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  相似文献   

13.
地球时代的新的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时代的新的价值论[韩]金泰昌何培忠译一、前言现在,20世纪已进入尾声,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转换期。它不仅仅是一个世纪的结束,还是另一个千年期(millinnium)的开始。而且,伴随这一时代的变化,形势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显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场美学大讨论虽有其学术意义,但在理论前提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表现在美学学科定位上的错位、唯物与唯心的滥用、美学的全面功利化以及对美学遗产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等方面。作者指出,重新清理和反思这些缺陷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21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获得真正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张广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时代转变与回旋的速度之快的确令人目迷五色,应接不暇。在这种社会转型与文化演变的时代,历史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这种古老学科与现当代各种新兴学科的“交叉”与“嫁接”,产生并繁衍了许多史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谈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张晋兰,于丽萍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开始研究进入21世纪以后人才的素质和规格要求。认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想像力、创造力、开拓精神”。那么中国21世纪的人才必备的素质与规格是什么呢?一、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听得见21世纪走近的脚步声。“面向21世纪,我们应当如何对日本研究作出反思和规划?”“我们应当把什么样的日本研究带入21世纪?”为了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中华日本学会于1998年7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了“日本研...  相似文献   

18.
应当重视20世纪中国发展学说史的研究缪青一、波澜壮阔的百年变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都不能不承认20世纪在中国5000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是变迁最为丰富、发展最为壮阔的时代。从经济发展来看,20世纪的中国呈现了从缓慢增长到经济振兴,进...  相似文献   

19.
对20世纪型汽车文明的反思──改变观念的良机[日]竹内启曲翰章译“汽车文明”是最典型的“20世纪型”文明。21世纪也许会有不同的交通体系,但发展中国家却才开始走向汽车时代。考虑到资源和环境问题。当务之急是转变对汽车的观念。一、汽车对经济社会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学术与现实:20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趋向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独特的地位.这100年的中国史学与现实社会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都凸显了历史学自身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功用,进而深化了人们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认识,并从多个方面影响到了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