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党曾在长征途中召开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这三次会议为随后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形成及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的同时,对长征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纠  相似文献   

2.
<正>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兵”,即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计划,扭转行军方向,由去湘西改向黔北,创建新根据地.这不仅是一次军事战略的转变,使红军开始转危为安,而且成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陕北红军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这一相对偏僻的地方,不但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及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陕北红军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统一、由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陕北红军建立后,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最终落脚陕北,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境内召开了黎平、猴场会议,放弃了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黔北建立川黔边根据地,从而挽救了处于险境的红军。这次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改变战略进军方向的开始,成为我党我军的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途中的通道、黎平、猴场三个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奏,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从思想上和舆论上奠定了基础。通道会议接受了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正确建议;黎平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确立了正确的军事目标;猴场会议恢复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三个会议力排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成为红军历史上拔乱反正、纠正错误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胜利结束伟大的长征,迄今五十周年了。当时,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从赣南到陕北的战略大转移,对于整个长征的胜利起了主导作用。中央红军是经过多次的重大战略转变,不断改变进军方向,才最后选择陕北作为落脚地和革命出发地,并由此促成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会宁和胜利结束长征的。  相似文献   

7.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至今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曾指出:在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遵义会议就是实现“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兴起,也不可能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危转安的标志,是革命重新发展和走向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党渡过了幼年时期,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相似文献   

9.
翁梯敏 《老友》2021,(2):48-49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及中央、中革军委等共8.6万余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伟大的长征。11月初,中央红军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碉堡上百座,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湖南汝城。11月5日,中央和中革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出发,向湖南与广东交界处的宜章前进,拟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17日至20日,西北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八次联席会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和交流各地学习、宣传、研究和弘扬延安精神工作。出席会议的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南、河南、江西、河北、延安、丹东等10省、区、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负责同志和各地大专院校的理论工作者100人。会议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文学同志代表区党委致词,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东东主持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六月,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地区胜利会师。八月,为创造川陕甘的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将这两支主力红军编为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头北上。左、右两路军分别到达阿坝和巴西地区后,张国焘不服从党中央关于继续北上的正确战略方针,坚持其南下的错误主张,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军、红三十军从阿坝、巴西地区南下,并于卓木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非法作出《关于成立第二中央的组织决议》,公开成立第二“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等,并由他自任“中央主席”,严重地破坏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使其分裂党和红军的罪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出版著述和报刊文章中有不同的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二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指挥下,经过  相似文献   

13.
《山西老年》2011,(8):10-10
历史回放: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与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机关“定居”陕北延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军兴,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陕甘宁边区正式建制。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来,党史学界对于黎平会议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批老同志的革命回忆录的问世和一些历史档案材料的公开,为黎平会议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人们对于黎平会议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于历史真实情况。以往不大被人们重视的黎平会议,现在被多数党史工作者认为是红军长征途中战略方针转变的开始,是遵义会议的重要准备。与此相联系,在过去的党史论著中几乎成为定论的“通道转兵”之说,现在则被多数党史工作者所否定。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长征,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兴起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的序幕。那么,红军长征前有无准备呢?我认为,一方面王明左倾路线领导人在退却中实行了逃跑主义,没有在广大红军干部战士和根据地群众中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动员;另一方面长征前中央领导核心已有打算,并在政治、军事、物质上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当然这些准备对于一次战略大转移显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张闻天作为此前党内地位仅次于总书记博古的领导人,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军事路线持批评态度,历经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和遵义会议,最终成为遵义会议的关键发起人和组织者。张闻天思想的转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此后长征的胜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转战一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历经内线防御、内线反攻、外线进攻三个阶段,取得“三战三捷”、沙家店战役等胜利;中共中央召开了枣林则沟会议、小河会议、杨家沟会议,提出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政治、经济、统战、军事等方面的纲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所留下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于都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强调:"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与精神骄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数套长征纪念邮票,将伟大的长征凝结于方寸,定格为永恒,浓缩成一幅精妙绝伦的长征画卷。我国第一套"长征"题材邮票,是1955年12月30日发行的J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两枚(图一),一横一竖,横票为:强夺泸定桥。画面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次年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越过涪江,进入岷江流域。四方面军西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及川系军阀十几万兵力,打破了敌人的新围攻,打开了与中央红军会师的道路。红军在涪江以西和岷江上游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停留近五个月,其间红军在羌区宣传和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羌族人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四十三年前的初春,毛主席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第一次来到四川省。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胜利地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长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