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壮族内部之间以及与汉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民族关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上各民族的团结传统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各民族的团结乃至四个模范的形成,就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各族群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制约着族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将族际交往区分出初级群体内的交往、次级群体内的交往、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交往等三个层次,并具体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城市居民在这三个层次上的语言使用情况.再结合语言能力、民族政策等因素,指出乌鲁木齐市维汉居民之间的族际交往存在着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在学校、工作单位等次级群体内隔离状态较为明显,在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日常生活的族际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相对隔离.  相似文献   

3.
壮族及其先民创建的干栏式建筑和从中原传入的汉式硬山搁檩式建筑,是广西地区流行的两大民居建筑类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各少数民族不断学习和吸收汉族的建筑技术及其文化,建造硬山搁檩式房屋;汉族也学习和吸收了壮族的干栏式建筑工艺,建造了具有广西地方特点的硬山搁檩式建筑,形成了各民族建筑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融,既丰富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内容,也促进了广西民族建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存孝  张卓 《民族学刊》2020,11(6):42-47, 159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汉族流动人口向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促进了地区间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业活动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动内容,从业分布情况和特点,反映出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和融入程度。民族地区汉族流动人口从业分布,是汉族流动人口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之间关系的折射,对于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Y县调研,了解汉族流动人口从业分布情况,深入分析汉族流动人口从业分布特点及其对民族关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瑞萍 《民族论坛》2012,(16):24-27
跨文化交往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跨文化交往引起的文化冲突包括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现实发展和文化误解等。寻找共同点是解决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冲突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即:寻求彼此经历的共同点、寻求现实交往的共同点、寻求未来民族关系的共同点、寻求包容和理解的共同点。在寻找共同点的基础上应该注意构建各民族互相理解的认同关系、各民族平等对待的友善关系、各民族互相尊重的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与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中,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特别的边缘群体。回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产生的群体,著名的有云南迪庆的“藏回”、大理的“自回”、玉溪的“彝回”和西双版纳的“傣回”,内蒙阿拉善的“蒙回”和青海的“托茂人”等等。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回族与汉族的交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辽金时代的所谓“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风貌,以致于使他们的民族归属难以被认同: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视之为“蕃人”;而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非我族类的汉人.“汉人”自身的民族意识比较淡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宋人对他们颇多猜忌和防范。金朝前期,“汉人”的民族地位和政治势力明显优于“南人”,海陵朝以后,“汉人”势力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论金代女真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正是靠文化的进步。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交流网。杂居共处的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融合,使其各自发生变化,整合为新的文化。人类文化正是在这种创造、交流、传播、融合中进步的。女真文化之迅速崛起,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女真人大量吸收、融合了中原汉族等兄弟民族的文化,从而促进了自己的飞跃发展,不能不是重要的原因。女真族作为一个优秀民族,以开放的态度,吸收了汉族和许多民族的文化成果,使自己跳跃式前进,迅速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1982年国庆节“各民族参观团”里,有来自广西、云南、四川三省区的140名汉族干部。他们绝大多数人已经扎根在民族地区二、三十年,为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做了许多工作,贡献很大,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他们认为这次能够到北京和全国各地参观学习,是党和各族人民对他们的亲切关怀,为之激动不已。这里介绍的六位同志,是长期在民族地区坚持工作的汉族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表示,在回去之后,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二大精神的要求,振奋精神,从我做起,努力去开创民族地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民族之间交互式的融合是中外民族关系中永久的主体。当今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的产生、发展、壮大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同周围的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关系。正是因为汉族中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成份存在,汉族的风俗、方言才如此复杂多变,汉文化才如此绚丽多彩。也正因为汉族同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在血缘上相互吸纳,地缘上交错杂居,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才如此坚不可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社会背景复杂,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人口迁移与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的形成;矛盾冲突与和谐友好并存,和谐是主流;各民族聚合力达到历史新高度三个方面。同时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近代广西各民族交错杂居,走向互嵌融居,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近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体现出“内聚中华”的共同心理素质,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奠定心理基础;近代广西各民族共同抗敌体现出的团结合作精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深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已十分普遍,这些变化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使发生在各地区、各层面的民族交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的政府部门、汉族民众和少数民族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思想准备不足的现象.本文对如何理解当前流动人口大潮中出现的城市民族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宪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占人口94%的汉族之外,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很多,而且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总的来说,这些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不如汉族发达。因此,汉族自以为在文化方面优于其他民族或者说比其他民族更文明,因而常常表现出毛主席所说的那种“大汉族主  相似文献   

14.
广西古代民族关系述略徐杰舜先秦之时,广西为百越集团的骆人聚居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其开岭南之地始,汉族不断迁入,广西的民族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汉族与广西土著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聚居在广西以外诸省以及越南的一些民族也逐渐迁入广西。自宋以...  相似文献   

15.
甘肃藏区地处藏彝走廊之北和古丝绸之路东端,历史上就是各民族往来交流的重要走廊。文章分别从语言、通婚、生活习俗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诸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及其特点,认为甘肃藏区民族关系呈现出和谐团结的总趋势,但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城市、城镇和乡村之间也明显不同。通过分析研究,文章认为,进一步推动甘肃藏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在于打破乡村的传统封闭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此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方式,西部大开发、新疆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文化上的整合将会促使各民族人民自觉地向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刘琳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20,11(3):98-107, 143-144
历史上川滇黔交界区域苗、彝、回、汉等民族之间不通婚的情况在方志中有所记载,现当代的一些调查资料也反映出这一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族际交往日益频繁,当地各民族之间逐渐开始通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族际通婚现象日益普遍,数量比例呈增长趋势,通婚半径也不断扩大。当地苗族、彝族、回族的族际通婚对象以汉族为主,且存在着民族、地区、性别等差异。从“族内婚”到大规模的“族际婚”,民族政策、外部环境、文化趋同等客观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族心理这一主观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过去学术界研究宗法文化,往住局限在古代和汉民族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民族的宗法制对少数民族是否产生过影响?如果少数民族有宗法,其形态又是怎样的?这些宗法是否发生过变异?特别是聚居南疆广西的各民族是否有宗法?等等。这都是过去宗法研究中尚未涉足的领域。著名宗法文化研究专家、广西师大钱宗范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广西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深入实地调查和阅读典籍史料,搜集资料两千多份,探索广西各民族宗…  相似文献   

19.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居住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形态、婚姻形态不断发展进步,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及经验启示,不仅有助于广西继续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动作用,也将为全国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孤立地生存,总是要同其他民族发生交往与联系。作为西藏高原最古老居民的藏族、珞巴族以及门巴族;他们虽然居住地域不同,珞巴族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的洛渝地区,门巴族居住在门隅,藏族则生活于雪域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横亘在他们之间。然而,高山大川的重重阻隔阻断不了他们的往来,从遥远的古代起,路巴族、藏族和门巴族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促进了摇巴族、藏族和门巴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们共同月开拓和建设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