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维新发轫于武装倒幕,建立明治天皇国家。仅从这个起点看,就不是资产阶级运动的性质,而是处于内外压抑之下的日本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自救和自强运动。本文拟探讨日本幕末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推动维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分析领导维新的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特点,解剖主政复古中明治天皇国家的政体变化、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综述地主阶级对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就日本式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特色予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权益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根本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晚年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具有多重意蕴,一方面它基于人在客观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客观的阶级出身;另一方面它基于主观的“思想和政治觉悟”。具体而言,晚年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基础层面的资产阶级,政治路线层面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层面的资产阶级和道德伦理层面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削灭,资产阶级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思想和观念领域。由于判定是否属于思想观念领域的资产阶级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导致“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必然性。究其原因,晚年毛泽东背离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脱离客观经济基础片面强调思想和观念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训发端就存在尚古与维新两种倾向。高校校训尚古,便于将古代文化引入作为宏大宽阔的文化叙事背景,彰显高校人文内涵之深厚,使得校训典雅厚重。高校校训尚古与中国文人的尚古情结有关。我国高校众多,高校校训很难避免同质化;而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相比,后者更容易同质化。尚古却不囿古,结合高校学科背景或专业特点,在尚古中出新,是今后高校校训拟订的成功思路。  相似文献   

5.
维新变法时期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变法时期,袁世凯的思想与康有为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通的地方。袁世凯曾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在变法关键时刻对康有为的背叛,有着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变”是1895—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关系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百年来维新变法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维新变法时期“变”的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看来不甚理想,还有不少模糊的、简单化的观点有待澄清和深化。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维新变法的复杂性,提出:“变”是甲午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议题,统治集团中的主要人物都在开始思考变法的问题;变法中的两派斗争不是“变”与“不变”的斗争,而是谁来变、怎么变以及变什么的分歧;对变法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主要不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没有实权的下层官员和知识分子,而是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中央和地方的一大批握有实权的高级官员;“百日维新”只是变法中的高潮期,不应理解为变法只进行了一百天,百日维新之前和之后的变法活动应该联系起来看,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清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并从中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逐渐形成。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最终取得胜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 ,是现代化最深刻的层面。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场人的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严复的“三民”说 ,梁启超的“新民”说及康有为“以群为体 ,以变为用”的思想有比较完整的论述。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提倡兴西学、废科举 ,宣扬民权 ,批判君主专制等人的现代化的系统理论并大胆地进行了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质是近代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面对汹涌而至的东传科学,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康有为对近代中国的设计,不管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清末民初,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的嬗变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与艰难的抉择,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时代必然性,其“经世致用”的价值指向也促成了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往往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实现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艰辛探索的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部分未作划分阶段,二是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部分开始进行初步划分阶段,三是对中国资产阶级不同部分划分进行广泛探索阶段,四是对中国资产阶级不同部分进行科学划分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对此党内曾一度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致使中国革命蒙受两次巨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了中国资产阶级性质和地位,并有效地发挥了它在中国革命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毛泽东在建国后处理中国资产阶级问题时.出现了民粹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在鸦片战争之后,具有近代意义的报刊大量涌现,它是西人向中国人传播西学的重要宣传方式,也是国人了解西学和宣传变革思想的重要舆论武器,严复最早与报纸发生的联系是在《直报》发表的系列具有维新思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严复就试图通过报纸来传播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一努力与康梁维新派对报纸的期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却不是农业强省,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来支撑湖北的经济发展。研究发现湖北虽然具有人才优势、研究机构优势、技术优势等科技上的相对优势,但是与全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发挥湖北农业科技优势,将湖北发展成为农业强省、经济强省,笔者提出了湖北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六个领域,即种植业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林果业科技领域、水产业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人权起源及产生、人权观的理论基础、人权观的阶级本质、权利和义务关系、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关系、侵犯人权的标准、两种人权观的发展前途等七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11,(3):33-34
如今,学生的住宿环境十分优越,更有一部分学校建起了高层宿舍楼,然而一旦发生火灾,目前全球最高的消防云梯车也不过一百多米,如果火灾发生时地面风力过大,消防云梯车就无法升至最高值。依靠外部施救设备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可谓望“火”莫及。在外面无法扑救之时,只能依靠高层建筑内部的防火设施和被困人员合理有效的自救。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尝试期 ,它是辛亥革命后 ,中国资产阶级为捍卫本阶级利益 ,完善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推行国会政治而进行的重大斗争的一部分 ,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意义 ,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17.
秦弓 《南都学坛》2011,31(4):66-70
张道藩由于政治身份的缘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素以负面角色登场。实际上,他也是一个留下四部创作剧本、并有翻译剧本的剧作家。四幕剧《自救》发表之后很快被搬上舞台,并引起热烈讨论,有对其反封建价值及其隐喻的民族自立意义的肯定,也有对其疏离民族危机、远离大众生活的批评。今天,回到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背景来看,《自救》确有清浅的一面,但也不能否认其正面价值。关于张道藩《自救》剧本的评价,关系到如何准确把握现代文学复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本着重批驳了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出现的歪曲、贬损鲁迅和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鲁迅研究传统的奇谈怪论。  相似文献   

19.
晚近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始终受到各种西方因素的嵌入或浸润.在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背景下出现的毛泽东,其早年思想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在领导中国革命和构建中国新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完成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超越.然而基于民主价值判断的偏差,使毛泽东在晚年的政治实践中,试图以意识形态来填充民主思想的空缺,最终使中国的民主进程迷失在持续政治运动和单一的意识形态话语里,由此走入了"大民主"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学界普遍认为始于五四文学革命,但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通过多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纵观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进程,处在世纪之交的戊戌变法运动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的出现对于文学的变革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这一时期文学变革中所蕴含的现代因素不难发现,将现代文学的起点前移至维新变法是有依据的,并且能更进一步拓展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