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沅陵县人口形势的特点从沅陵县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当前的人口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增长速度快。1950年全县拥有人口35.5万人,1990年全县拥有人口60.8万人。四十年增加25.3万人,每年平均增长1.78%,比全国平均水平1.48%多0.3%。按全县5830平方公里计算,每平方公里104人,接近全国每平方公里118人的水平。2、人口素质低。根据“四普”结果表明:全县1990年具有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为42.14万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3111人,占0.74%,中等文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省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全国比较起来,我省经济仍然十分落后。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八○年,三十年来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0.5倍,平均增长速度为8.5%;我省只增长了5.4倍,平均增长速度为6.4%。同一时期,全国人口增长了78%,平均增长速度为19.4‰;我省人口增长了96%,平均增长速度为22.7‰。1980年,我省工农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由1949年的2.4%下降到1.1%,而人口的比重却由1949年的2.6%上升为2.8%。按人口平均的工农业产值:1950相当于全国的77%;1957年相当于全国的62%;1965年相当于全国的51%;1980年相当于全国的39%。三十年来我省经济发展和全国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日益增大的趋势。坚决改变这种状况,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我省对于四化建设应作的贡献。为了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认为,从现在起,就应该从宏观经济上认真考虑哪些事情我们有条件办好,哪些事情要办好还有困难,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湖南的人口及生育现状1 94 9年到 1 999年是湖南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 ,也是人口变化较大的时期 ,总的来看 ,这一时期湖南人口总量增长快、绝对量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口增长速度快、数量大 ;二是各地人口增长速度差异大 ;三是人口增长速度波动大 ,50年的增长过程中 ,经历了三起三落。 50年共净增人口 3 552 .3 1万人 ,平均每年增加 71万人。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 ,出生率迅速上升 ,致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具有时间短、速度快、幅度大的特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也反映在死亡率的迅速下…  相似文献   

4.
包产到户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如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已为众目所瞩。本文拟就镇原县的调查资料略述拙见。一、计划生育工作初见成效。解放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增长率。镇原县的人口增长具有和全国相同的规律性。首先是人口增长速度快。根据资料,1949年到1980年该县人口从21万增加到38万,增长了73%,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3%,接近全国同期增长速度。其次是人口与经济矛盾突出。人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总是联在一起的,二者相互制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个别年份外,宁夏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很快。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率水平降低了。但是由于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性及其惯性作用,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宁夏总人口仍将有一个大的增长趋势。因为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庞大人口群,将要陆续进入结婚生育阶段,这必然出现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出生人数显著增多的时期,即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1986年宁夏已进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如何认识我区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及应采取什么战略对策,事关重大。本文拟就这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掌握我县人口发展趋势,做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现依据收集到的部分资料,试对我县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一、妇女生育出现了新特点据我县人口志记载;“自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婚姻法至1964年,本县婚嫁平均年龄保持在男20岁,女18岁以上”。在1964年以前,我县妇女生育模式特点表现为:生育高峰期长而分散;育龄开始早结束迟。即在18岁开始结婚生育,一直到40岁后才逐渐结束生育。七十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1981年我县分年龄组生育率(见表一)。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概况 据统计,1949年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为404万人,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已发展到946万人,比1949年增长1.34倍,比全国同期人口增长1.09倍高0.25倍。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大陆的各省市自治区中,新疆人口的机械增长速度仪次于黑龙江省。根据统计资料估计,从1949年到1984年,新疆共净迁入人口305万人,约占新疆总人口数的1/4。新疆人口迁入的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年,新疆人口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第四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于1988年8月24日至27日在银川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向会议提交了90篇论文、调研报告和调研资料,就西北地区开发建设中的人口状况和人口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西北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生育政策和西北地区人口迁移流动三个问题上。一、西北各省区都已进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要采取切实措施,控制人口过速增长1986年,西北各省区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有较大辐度的回升,一年之间猛升4~8个千分点。陕西省人口出生率由1985年的19.83‰,猛增到23.00‰;宁夏1987年进行1%抽样调查:1986年的出生牢为25.15‰;甘肃省1986年比1985年多出生18.10万人。代表们根  相似文献   

10.
一、新疆汉族人口的年龄结构新疆汉族人口的发展几起几落,受迁移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大,年龄结构很不稳定,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具体分析:老年人口数持续增长到50—54岁组(1936—1940年出生的人群),45—49岁组(1941—1945年出生的人群)略有增长,这是新疆汉族人口发展的第一个峰点,其间人口的机械增长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1968—1971年净迁移人口数相对较少,在40—44岁组(1946—1950年出生的人群)人口有了短暂的收缩,此后又持续增长到20—24岁组(1966—1970年出生),达到第二个峰点.这主要是自然增长所致.五、六十年代的迁移人口相继进入了生育期,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阵地,有9,774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居首位,其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全国人口规划和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研究四川人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口数量和构成的分析四川从1949到1979年的30年间,人口增长了70.6%,约4,000多万人。在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四川人口增长这样快,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困难。现就四川的人口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从解放后我省三次人口普查看来,我省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总人口增长速度.(见表1) 从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来看,我省老年人口数量较多,长寿水平较高,二者均居全国上游。我省60岁以上老人有481万多人,占总人口8.12%,比全国平均数值7.42%高0.7%,在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列第9位.我省65岁以上老人有323万人,占总人口5.44%,比全国平均数值4.77%高0.67%,在各省、市、区排列第8位。80岁以上老人有41万多人,占60岁以上人口比重(即国际上所称的长寿水平)为8.6%,比全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汉族人口21,129,487人,占74%;各少数民族人口7,423,455人,占26%。同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汉族人口增长60.88%,年均增长2.68%,少数民族增长85.04%,年均增长3.84%。这些数据说明,我省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汉族。同时,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更年轻,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为42.02%,比汉族高1,18%,老年人口系数为4.57%,比汉族低0.13%。加之,国家对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比汉族宽。因此,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仍将快于汉族。据测算,到本世纪末,少数民族人口将增加到1,041万人左右,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26.01%上升到30.17%。因此,少数民族妇女的生育状况,对今后全省的人口发展和经济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多,人口逐渐增长,这是必然的。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无论是世界人口,还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都太快。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1925年世界人口仅十九·二八亿,到1950年增加到二十四·八六亿。1950年至1980年的三十年间,世界人口则由二十四·八六亿,猛增到四十四·一三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每年九千万的速度急剧增长着,照此下去,到公元二○○○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六十二亿,为1950年的两倍半。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前者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以千分之三十左右的增长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澧县地处湘鄂边界的洞庭湖滨,有86万人口,100万亩耕地,是一个农业大县。粮、棉、油、牲猪、鲜鱼生产在全省、有的在全国都具比较重要的位置。几年来全县抓住生产、流通、市场、环境不放,摸出了一些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1990年与1980年比较,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30244万元增加到97755万元,增长了2.33倍;其中,农业总产值由22914万元增加到39903万元,增长了74.1%;乡镇工业总产值增加到4.48亿元,增长了8倍。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9元增加到646元,增长了6.26倍。为奔小康打了一定基础。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到2009年期间,包头市出生人数经历了出生人数增长阶段、出生人数持续阶段、出生人数减少阶段和出生人数回落回升阶段;出生率经历了第一高峰阶段、第一低谷阶段、第二高峰阶段、第二低谷阶段和第三高峰阶段;死亡人数经历了死亡人数增长阶段、死亡人数减少阶段、死亡人数持平阶段、死亡人数抬升阶段和死亡人数回落回升阶段;死亡率经历了下降阶段、徘徊阶段和起伏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确定为传统型阶段→过渡类型阶段→现代型阶段;60多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梳理,为包头市今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问题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概况广东人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发展趋势与全国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在七十年代以前,国家还没有认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解放后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三年经济恢复之后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因而死亡率迅速下降,由解放前20‰以上的死亡率,从1950年开始就降到20‰以下,以后一直下降.全国1957年降至10.80‰,而广东1955年即降到同一水平.在五、六年间死亡率差不多下降了一半.这在资本主义国家要经过整个世纪才能达到,而解放后的新中国却在短短的五、六年间即达到了.这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人口急速增长的包袱.因我国在七十年代以前人口的出生率一直保持解放前的高水平,除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是经济未得到应有发展的结果,也与人口因素的变化主要是劳动力过快增长及其内部构成不尽合理密切相关.本文依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其它有关统计数据,对影响兰州地区劳动就业的人口因素作以下简要分析.一、人口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着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虽然人口出生和成长为劳动力有相隔16年的时间差,但如果总人口增长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那么劳动适龄人口也随之较快地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兰州市的人口为357393人,到  相似文献   

19.
同心县是宁夏南部山区八县之一。全县总面积7 018平方公里,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县。该县辖3镇、13乡、219个村,4个居委会。1986年全县有4.6万户,总人口24.38万人,回族人口19.5万人,占总人口80%,是全自治区回族人口最多的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人。人口的增长、分布、构成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同心县从1949年到1985年人口剧增了7.3倍,平均每年递增6.17%。近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  相似文献   

20.
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安徽省总人口已达5618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4人(全国平均118人),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日渐明显。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构成轻,加之种种社会、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目前全省总人口正以每年约一百万的数量增加。探讨影响安徽省人口增长的因素,寻求控制该省人口增长的道路,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