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在道德领域似乎有一种被公认的说法,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是有层次的,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用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规范其言行,对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而言只能适应于先公后私的低层次集体主义,而对于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以及三资企业的雇员,则只能用以遵守社会公德为基础的合理的利己主义。似乎作出这种划分的依据是马克思的社会结构层次论,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人们的价值准则,不同经济结构中的人们应有不同的价值准则。本文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现实社会中的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即将或正在经验着一个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中网民们基于电子空间而形成某种特定的生活或活动区域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不同于经验社区.虚拟社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仅仅属于文化社区,其主体或网民具有虚拟性、主题或生活领域的强烈共享性、表达方式的随意性、沟通或行为结果的非责任性以及精神世界的完全赤裸性等等特征.由此,虚拟社区的权威也和传统社会或经验社会的权威有着根本不同的特征,即互为主体性、沟通性和解放性等.  相似文献   

3.
实践规范的合理性与实践理念的和谐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夏建国 《江汉论坛》2007,1(3):59-64
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实践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实践规范而展开的.为要实现实践主体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必须探寻实践理念的和谐性进而实践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实践规范的合理性是相对的,有其一定的合理度.提高实践规范的合理化程度,遵循合理的实践规范,自觉树立和谐的实践理念,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化是指存在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制度本身蕴含的伦理追求和道德价值的合道德性、合伦理性;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制定、完善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贯彻执行的活动。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是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催化剂;社会公正是制度与伦理的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作为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蕴含着功利、公正、平等和共富的制度伦理  相似文献   

5.
一、诉讼证明的本义(一)诉讼与诉讼证明诉讼源于社会冲突,社会冲突的根本在于利益的冲突。正因为各自的利益基础不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才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不同的行为活动,人类社会呈现出如此的多样性。然而从人存在的基本层次上看,人与人的交往是人性的一种本质,人际间的相互理解是人存在的基本诉求。而调整和维护人们正常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如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正是这一人类理性的普遍需求。道德或法律规范必定蕴含了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真诚理解和沟通的追求。基于人类理性的这一普遍需求,社会冲突或争…  相似文献   

6.
价值的层次性和历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的文本中思考价值的形成,从"现实的主体性把握"来看,价值具有三个层次:一是自然和社会作为对人的有用性的价值:二是作为人的欲求对象、目的和手段的价值:三是作为人的实践的理想、规范和理念的价值.此外,从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也可以认识和把握价值的层次性特点.人类史的三个阶段使价值呈现不同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价值的历史性特征."自由个性"价值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人类审美活动具有分属为不同层次的双重性质 :既是受生理、心理机能影响的智能性活动 ,属于自然层次 ;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精神性活动 ,属于观念层次。自然层次决定了审美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使审美具有着全人类性 ;观念层次决定了审美观及审美价值的具体形态 ,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 ,使审美具有着发展性、社会性。审美活动就是由这两大层次交织而成的整体 ,是以非功利认知方式为智能基础的社会精神性活动。仅仅强调实践的社会性或仅仅强调生命的自然性 ,都不能合理说明审美活动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8.
“三个有利于”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告诉我们,判断任何一种言行是否有价值,最根本的是要看其实践结果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任何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都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且主观与客观因素往往是互相作用的,现象与本质又常常难以分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三个有利于”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价值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有无社会价值或社会价值大小,依赖于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的主观判断或认识水平和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活动的价值总是首先潜在于主观认识之中的。因此,在对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把握上就有一个主观性问题。但是,这些带有主观性特征的因素,最终必须在与他人的客观关系中才能获得认同。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又是客观的,普遍的。科学的社会价值评判既不排斥主观性,也不排斥客观性,而是把主观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任何一个行政体系的结构、运转程序、决策过程以及行政人员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行为和相互关系都不能独立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存在.社会文化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不同的社会成员身上都有其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团体、不同成员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例如,在政治生活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政治文化;在经济生活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经济文化;在行政活动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行政文化.但这并不是社会文化在这些不同领域的机械表现与作用,也不是社会文化与这些不同的领域的活动的简单结合.  相似文献   

10.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总是要为着自身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价值追求和创价活动。在进行着创价活动的人们周围,是否存在着一种客观价值环境?我们认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过去,我们虽然指出了不同阶级对同一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却忽视了客观价值环境对人们的社会认识的制约和影响。事实上,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价值环境不仅制约着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而且还突出地影响着不同群体人格的形成,特别是社会价值的环境“失度”,还将成为塑造“矛盾人”、“畸形人”、“异化人”等群体人格的重要社会诱因。  相似文献   

11.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啸霆 《河北学刊》2007,27(3):43-48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在现代,基督教由中心沦为边缘,而科学则成为新宗教,但科学与宗教仍将长期共处。另外,在对待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科学的知识、活动、建制和文化等四个基本维度看它与宗教的对应关系,可知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宗教对科学仍有多方面互补的意义,从前提性知识到价值目标,从方法论补充到社会规约等,双方形成了新的对话格局。新时代的科学应更加独立、民主和理性,并积极寻求与宗教及其他文化的多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一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当代人的努力。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我国环境法学要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必须克服观念上、法律制度层面和国际合作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刘冠军 《文史哲》2002,46(1):162-164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技价值的源泉是科技劳动。理论科技成果的价值转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科学价值库”,它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是由基础性研究人员的劳动所创造的,并通过历代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而得到累加,其价值的转移是借助于技术成果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并通过技术成果并入社会生产过程,最终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对医学影响很深远 ,医儒同道是古代医学一大特点。古代把医术称为“仁术” ,“仁者爱人”和“仁爱救人”是古代医者的行为准则。儒家伦理思想贯穿于传统医德体系之中 ,对我们现代医生的从医行为和医德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价值评价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的“善”与“恶”的评价,在一定层面上是对科学的物质价值问题的关注,并使人们对科学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甚至引起了反科学的情绪。科学价值评价标准存在着诸多困境,一味地对科学到底负不负载价值以及负载怎样的价值的论争,无助于各种困境的解决。事实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产生的根源,并不在于科学自身,而是缘于我们人类自己。因此,解决问题和摆脱困境的唯一的出路,是寻回我们人类自己的善。  相似文献   

16.
赵霞 《理论界》2014,(4):94-97
体系化是科学的重要特征。法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进行体系化。法律制度的体系化有逻辑建构法、利益建构法和价值建构法三种方法,而构建"内部体系"的利益建构法和价值建构法对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更为重要。在体系化过程中,以知识产权的类型化为基础,通过确定知识产权类型的"意义",并把知识产权分为关于"美"的知识产权、关于"用"的知识产权和关于"区别"的知识产权,可以初步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内部体系"。  相似文献   

17.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3,24(6):56-59
儒家礼育是关于礼的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体系。重新审视和探讨儒家礼育思想,研究其规律与特点,对于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且乐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型的礼育形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智能资源是以知识、文化、信息、观念、关系等为外在要素,凝结于人的智力和智能之中,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特定阶层、人群的智能凝聚。智能资源是人文资源中最为核心的资源,在现代社会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资源是有别于一般物质形态的资源,因而在其开发利用中呈现出特殊的规律,包括递增规律、互换规律、转化规律等。本文分析了智能资源开发利用三大规律的内在必然性,为智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空间与社会空间共同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如何在网络空间中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的紧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事实与价值、自由与规范这三对最为核心的关系:“虚拟与现实关系”要求重视虚拟实践的重要地位、发扬其积极因素、规避其消极因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启示在于网络空间是事实与价值并存的空间,应用主旋律和正能量去占据;“自由与规范关系”的要义在于既要注重网络空间的自由性,更要重视其规范性.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点、机制与规律,有助于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虽作为两门不同的科学,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学科交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二者对于人的反身性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追求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的最本质需求,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自我反身性进行建构,而这种建构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学术使命以及价值体现。文章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二者对于人的反身性的建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