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东 《社科纵横》2006,(10):85-86
本文从律师辩护制度与刑事诉讼结构的天然紧密联系出发,论证了中国律师辩护制度的实然状态受现行刑事诉讼结构控辩不平等、审判不中立以及“审判”前置、侦查定调等问题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关键在于要首先矫正现行刑事诉讼结构中控辩失衡的状态,确保控辩双方平等的诉讼地位,赋予辩护方与控诉方对等的诉讼权利,并对具体举措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经多年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重新审视、定义其与政府间的关系,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研究范式有以下弊端:其一,在解释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中,存在着缺少基础和立场、宏观界定难以解释具体现实、静态分析忽视了非营利组织能动作用的结构性倾向研究的困境;其二,非营利组织的行动研究明显呈现积极和消极两类对立观点。由此,提出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具体分析方法的新框架。分析发现:民办社工机构的诞生、发展无不依附于政府的资源与政策,但机构亦有能动性,通过主动介入重塑环境以适应其成长;民办社工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呈现结构性引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变革时期的伦理难题及其突破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伦理困境与伦理危机根源于经济转轨、文化冲突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之中。以家族关系及家族地位的变化为标志的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市场经济形成了新的伦理基础与伦理逻辑,文化冲突更使得变革时期的中国伦理处于阵痛之中。于是,寻找转换点便成为现代中国伦理面临的理论课题,具体地说,就是寻找传统与现代的转换点;经济与伦理的转换点;法律与道德的转换点。它们构成现代伦理研究的理论前沿。现代伦理建设的基本矛盾有三方面:伦理与经济的游离;伦理对社会、对人的行为干预的无力;缺乏根源动力。这些矛盾的解决必须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建立论理制度,尤其是企业的伦理制度;二是确立“德得相通”的社会与文化的伦理机制;三是建立“知行合一”的伦理理念。而家庭伦理与企业伦理的建设,就成为变革时期伦理建设的重要的突玻口。  相似文献   

4.
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该文从四个方面就此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一、道德准则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等三条社会因素;二、道德建设应遵循社会主义的内容与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等六条原则;三、把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准则概括为十三个字;四、道德建设的四条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5.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是确立新价值观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的重建与新价值观的确立息息相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迫切要求确立一种既能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个体价值实现,又有利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既能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又能克服其消极方面;既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又能为国民所接受,认同的新价值观。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形成这种新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无论是在文化渊源、历史传统,还是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有很相近之处。这种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反映到两国公司制度的内容和特征之中。日本在战后通过借鉴美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已成功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公司制度。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正在构建和完善之中,认真分析日本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特别是对比分析两国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将会发现,日本公司独特的内部治理结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一、公司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就公司的组织形式看,中日现代公司制度都实行“三会一经理”的…  相似文献   

7.
何平 《社会工作》2013,(2):110-115
我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推进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制度支撑,其制度设计既应该符合该职业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对此,需要从认证体系设计、认证等级设计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设计等三个方面来满足我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2006,26(6):138-138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此,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如新古典主义、保守主义、政策或战略决定论、体制外突破论等。然而,向市场经济过渡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是社会结构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变迁。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有用整体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才能做出比较完整的说明。文章从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内在逻辑、政治与意识形态的作用、历史与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变迁的后发优势等方面对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最后,作者又在此基础上做了综合性的说明,即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存在的历史根据,并且这一宪法制度是可以改革的,从而保证了宪法制度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运作的有关规范及其法律体系.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和科学的领导体系与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一般的生产经营制度,而是一种经济法律制度。它不仅规范市场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调整企业与出资人、政府、社会、市场、职工及其企业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等方面的一系列关系,从而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疗保险被公认为21世纪各国政府的最大难题。中国、日本和韩国同为东亚国家,在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医疗制度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分别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政府医疗保险资金补偿、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并借鉴日本和韩国经验,针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建立基本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大特征张崇琛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含义似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但概括起来,不外有三: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指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以及思想、信仰、风习、艺术等;三是指与...  相似文献   

13.
责任结构是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中的核心议题。为了科学界定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社区等多元主体间的社会福利责任,推进社会福利创新,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需要,由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论坛于2012年7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胜利召开。论坛由中国社  相似文献   

14.
变迁中的中国单位制度:回顾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汉林 《社会》2008,28(3):31-40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等诸方面的变迁.中国的单位组织,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制度、统治和结构方式,也经历着这种史无前例的变迁,深深地留下了变迁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中西社会信任的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它们不同的制度类型,而由不同的制度类型塑造而成的中西社会信任在传统文化、基础与载体、模式与结构、程度与范围以及理性追求等方面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西社会信任正是依凭这些不同的特点在各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需要基于道德和法制的社会信任作为内在支撑。以制度为基点对中西社会信任进行比较,不仅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任理论的研究,而且对于构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支撑的新型的社会信任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众所周知的显著的差异。但是,中国和日本,不仅同属于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且同属于东方的后发展类型的国家。这样,又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静态结构以及动态演化方面,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不...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5,(5):109-114
诉讼移管制度是刑事案件管辖权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制度。文章以欧盟为主要研究对象,放眼世界,从刑事诉讼移管制度的内容发展,刑事诉讼移管与禁止双重追溯原则,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方案,判决执行的移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结合我国的司法实际,探讨了欧盟刑事诉讼移管对我国刑事司法合作存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明义  吴章荣 《社科纵横》2006,21(7):133-134
中国传统礼制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当然得有其消极的一面。笔者通过对其价值的分析和探讨,认为如果能够对其积极的方面加以继承,对其消极的方面加以改造,对中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定然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2009,29(4):1-25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20.
何明洁 《社会》2006,26(3):180-193
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理论为研究中国单位制度建立了新的范式,奠定了研究计划时期中国大陆工厂与政治的基础。高等院校作为转型期计划体制最后的阵地之一,还留存着不少计划时期的特征。本文试图借助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理论模式,以某高校“校长日”制度为切入点,考察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透视高校内部的社会结构,探究高校管理秩序建立的基础和校内各方行动逻辑,从而为研究高校等大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种微观的、经验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