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契丹文石刻的不断出土,各方面也表现了对契丹文字的关心。关于契丹文字历史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字的辨认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历史上契丹民族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以及我国北方其它兄弟民族手足相依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历史文化情况的了解。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摘要论列。  相似文献   

2.
粉碎了“四人帮”,学术空气空前活跃,民族古文字的研究也获得了新生。近两、三年来,历史、语言、民族、考古等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努力钻研,彼此协作,以科学态度相互讨论,有力地促进了契丹文字研究工作的深入。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三期发表了两篇有关契丹文字的文章:陈述同志的《契丹文字的历史概况》(以下简称《概况》),就契丹文字的有关情况从几个方面作了介绍;胡振华同志的《关于释读契丹小字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释读》)①,则对契丹小字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文章中有的意见我认为是对的。现就这两篇文章谈谈个人的感想,藉以参加讨论,求得指正。  相似文献   

3.
辽代契丹人有祭山之习俗,而其中又以祭黑山和木叶山为主,也最为频繁。本文仅就契丹人祭木叶山之史事略做考探。一、木叶山的地理位置木叶山在什么地方?北宋人宋绶曾使辽,经中京城到过木叶山。他在其《上契丹事》中说:“木叶山在中京微(东)北,本阿保机葬处,又为祭天之所”。辽代的中京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宋绶在《上契丹事》中还详细记载了从中京至木叶山路途中的各馆驿名称及各馆驿之间的距离。根据宋绶的记载统计,中京城至木叶山计五百一十里(宋  相似文献   

4.
公元920年,契丹王国的创始人耶律阿保机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大字的文字体系。数年之后(可能是公元925年),又发明了新文字体系“小字”。“小字”的发明在元朝史学家所修的《辽史》一书关于畏兀儿使团访问契丹国一节中提到过。直到今天,人们还普遍认为“小字”代表一种依字母顺序排列的文字体系。这和突厥用古代北欧式的文字体系(其畏兀儿后裔也使用这种文字形式)或摩尼教、佛教或基督教维吾尔人所袭用的闪米特字母是一样的。然而,人们从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契丹文字。一些在汉文和藏文中出现的契丹字符或文献被  相似文献   

5.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上篇部落及部落联盟的崩溃契丹有一传说,略谓“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这自然不是事实,但契丹人是这样相信的,辽史地理志一载,在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内有奇首可汗夫妇及八子像。这说明契丹之分为八部,已有相当长的时期,契丹人已视为当然,因而用历史传说的形式把它巩固了下来。自见历史记载以来,虽屡经战争、迁徒,契丹基本上是保持着这分为八部的传统。八部的名称,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在辽史称为“古八部”。唐初大贺氏为契丹首领,有“大贺氏八部”,贞观中唐以八部置八州。武后时,契丹与唐发生战争,为唐所败,继之契丹内部也发生争斗,契丹首领大贺氏衰,遥辇氏代之。经此战乱,人口大  相似文献   

7.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中国北方崛起至统一中国之际,他们采取了大规模的接收汉文化的政策。这样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他们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统治者所执行的开放政策,为中华民族之间的文化大交融提供了小气候;先进的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输血具备了大气候.本文通过契丹族天文学家耶律履,耶律楚材和石抹氏在金、元时期的学术活动,阐述了契丹人在中世纪中华文化大交融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辽朝境内汉人来源广泛,主要有五种,分布上已遍布五京地区,并可按照地域与安置方式不同各分为两大区域。辽朝汉人契丹化现象性质属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为其重要一环。契丹化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在汉人契丹化过程中呈现由逐步至深入、不同地区程度不同之特点。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中之必然现象;其二,辽朝民族政策之推动作用;其三,辽朝统治区域内胡化传统与辽宋关系之变化亦为推动汉人契丹化的之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说契丹黑山     
契丹黑山是契丹本境的一座重要山镇,当时也称炭山,今名罕山.位于内蒙巴林右旗北境,地当大兴安岭南行正干.此山逶迤磅礴,峭拔奇险,令人莫测高深;林崖苍郁,风景绝美,又使人留连忘返.曾经称雄中国北方二百年的契丹族,就是在这里发源、崛起;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的出现,长城南北各民族打破区域界限而最终联为一体等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在这里孕育发生,本文旨在根据所学,对这座伟大的山镇与契丹历史的关系,谈一点体会,籍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契丹社会性质,学术界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契丹族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一是契丹族超越了奴隶制社会,从原始公社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制社会。判断契丹社会性质,要看契丹统治者如何统治和剥削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以及契丹统治者如何统治和剥削本民族人民。契丹统治者在契丹建国初期,把契丹人、汉人和其他民族人民分别编制在斡鲁朵、投下军州和部族体制内。因此,只要逐一考察斡鲁朵、投下军州和部族体制内的生产关系,即物质财富生产者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 契丹建国,称为大辽。以后又有西辽。前后将近三百年左右。中间几度称辽。建国前,原是一个游牧民族,“其富以马,其疆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就是这种情况。到了十世纪初,契丹族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设官立制,劝农桑,教纺织,在劳动人民的辛勤操作下,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自阿保机建立辽国以后,重用了许多汉  相似文献   

12.
后唐在建国过程中有效地抵御契丹南进 ,司马光认为是由于投奔契丹的汉人韩延徽的作用 ;胡三省及今人提出异议 ,认为当时晋 (李存勖王号 )兵力方强 ,可以抵御契丹的侵扰。通过对李克用、李存勖对契丹和战关系具体考察 ,我们可以认为 ,兵力强固然是战胜的基本条件 ,但后唐在建国过程中对契丹南进的主导思想及采取的抵御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契丹佩饰,为契丹衣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带饰、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四个方面的内容。契丹带饰,从材质上分,有金属带、革带、丝带三种,从款式上分,有传统的蹀躞带和汉式腰带两种。契丹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保留着浓厚的北方民族文化传统韵味,通过对契丹佩饰的考察,可以更加深刻而具体地理解到契丹文化的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天宝十一载(751年)秋,安禄山率兵讨伐契丹,因天降大雨,弓箭松弛,及奚临阵反水与契丹合力围攻唐军,致使安禄山大败而归。在这次战役中,安禄山究竟出兵多少人?史书记载不一。(1)《新唐书》卷219《契丹传》载,安禄山“发幽州、云中、平卢、河东兵十余万,以奚为向导”,以讨契丹。(2)《资治通鉴》卷21(?)载;“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以奚骑二千为向导。” (3)《旧唐书》卷199《契丹传》载:安禄山“以幽州、云中、平卢之众数万人”讨契丹,大败而归。这是一个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5.
萨满文化与汉文化交合在契丹政治体制中,既共同维系着契丹政治的运作,又存在着矛盾关系,隐现着“草原本位”和“南向”的冲突,这在契丹早期的政治变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两种文化牵制着契丹早期政治的发展趋向,并作为文化资源被统治阶层叠相使用。对契丹早期的文化变迁予以梳理,以探求在文化变迁时代作为“历史衍生的”萨满文化和“由选择得到的”汉文化于其中的细微关系。  相似文献   

16.
契丹神话传说是契丹文学的重要源头,主要包括契丹族源、"三祖三变"及辽太祖出生等神话传说。契丹的神话传说,经历了"神怪——披着神怪外衣的人——有神异法术的人"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契丹人对于青牛、白马、太阳、龙等图腾的崇拜。其图腾的发展变化,是不同时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结果,龙图腾的出现,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契丹人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认同。契丹的神话传说,对其部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结构为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的首三字表示"大金国"。其中对于意为"金"的契丹小字,前人曾为它构拟种种读音,但迄今犹无定论。《博州防御使墓志》中出现的另一个契丹字,据其语音可能也表示"大金国"的"金"。通过两种不同写法的"金"的对比,构拟了意为"金"的单体契丹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8.
唐与契丹、奚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迄今却无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虽在《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刊于《历史教学》1983年第十二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因篇幅所限,也未能展开。本文拟对唐与契丹、奚的七位公主作些考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9.
论契丹文学     
释读契丹文字开始时并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后来使用了电子计算机(注8——援引书目的编号,下同,第5—26页;注9,第1页)。释读证实了革命前俄国、苏联以及国外研究契丹问题的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契丹语属于蒙古语族的假想.这些学者有:O·科瓦列夫斯基、比丘林、帕拉季(即卡法罗夫)、波波夫、B·科特维奇、H·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依据,从历史特征上揭示了契丹军队“打草谷”的阶级实质,论述了契丹常备军和部族军的给养来源问题,指出契丹进攻中原的战争始终是一场野蛮的掠夺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