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塞诗在唐诗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所处时代不同,其创作特色各有不同。李益作为中唐边塞诗人,以低沉哀婉、悲壮感伤的诗风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中唐边塞诗独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其边塞诗内容丰富多彩,爱国主义诗篇、反映国势衰微和战争生活的事实、反映征人久戍不归以及对边塞风物的描写等在李益边塞诗中均有体现。其边塞诗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盛唐之后边塞诗的举大旗者。  相似文献   

2.
边塞诗的壮丽美是盛唐诗风的一面镜子.它以瑰丽而奇崛的描写、浪漫的比喻遐想、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和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充分展示了盛唐文人自信、积极的精神风貌.这种诗风是边塞诗的核心与灵魂,是边塞诗雄壮气象的美学表现.唐代边塞诗的壮丽美,具体表现在风景的壮丽美和情感的壮丽美.  相似文献   

3.
盛唐作为我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其综合国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盛唐诗人也是在其宽松自由的环境下用他们高度的自信和热情呼喊着盛世之音。本文通过讨论盛唐诗人的文武选择道路,以此来说明盛唐社会对尚武精神的崇尚,并借此弘扬这种尚武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研究文学艺术的历史时,总是习惯性的按照时代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尽管文学艺术的发展是前后相承具有历史的连贯性的,但后人们看前人的作品,却往往忽略了这种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只看到一座座时代的高峰。于是艺术的长河常常被时代的崇山峻岭分割开来。其实,每一座高峰后面,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源流。在这条长河中,中唐的李益算是很幸运的了,他的诗歌的光彩并没有被时代的分野所荫蔽,当他的诗歌一挥而就的时候,人们仿佛从历史的回音壁中聆听到盛唐之音。历代许多诗论家都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现代的文学史著作也大多肯定这一点,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他们诗歌之中的共性以及这共性之中的差异,最集中的反映于他们的边塞诗当中,这里试图从他们的边塞诗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号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风格最独特的一名诗人。本文旨在研究霍普金斯诗歌中的人文思想。从维多利亚时期大的时代背景出发,以霍普金斯创作的诗歌的多角等多方面来探讨霍普金斯诗歌背后的人文主义内涵,剖析诗人在不同种类诗歌人文主义的不同表达方式及诗人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和艾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文坛上名声显赫的女诗人。由于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深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以,她们的诗词在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笔者通过对她们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她们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点,洞悉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方雪梅 《老年人》2014,(10):41-42
正作为盛唐时期最有影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689~740)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作品,摆脱初唐应制和咏物的拘囿,更多地抒发个人抱负,表现田园逸情,且风格恬淡、意境高远,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一股清新气象。说到与湖湘的渊源,孟浩然一生曾三次入湘,或干谒名士,或寻访旧友,或纵情于山光水色之间,留下十余首意境高远、韵致清雅的"湖湘诗"。其中不乏气势干云的佳词妙句,被历代后学心记口  相似文献   

8.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种自然的、个性化的带有明显个人意志和风格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找准正确的学习策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雨 《老年人》2011,(5):44-45
李商隐(812-858),唐代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与盛唐的"李杜"遥相辉映。李商隐是一位悲剧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晚唐,一生怀才不遇。他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孤独而飘摇。  相似文献   

10.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威廉·华兹华斯与孟浩然的两首田园诗在意象描写、浪漫主义手法上有相同相似之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诗人虽都为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但两首田园诗在主题表达、哲学内涵、审美视角等方面各有特色,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上也略有不同。分析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代表作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特征,从而展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创作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占据了颇有影响的地位,他的很多诗歌都被国人喜爱,源远流长至今。这位盛唐时期伟大诗人的作品极其耐品,特具风韵,其中的艺术魅力多多,犹以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风格最为突出,其咏叹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的深邃意境的构思与笔力更令人品析不尽。  相似文献   

13.
张琪 《现代妇女》2014,(6):300-300
"盛唐"——"唐朝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文学创作百花齐放,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盛唐文化"。盛唐时期,诗歌成为盛唐文化最为璀璨的星星。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歌繁荣发展,诗歌流派、作家及优秀诗作大量涌现。诗歌在盛唐这个时代背景以其健康向上的风采,恢宏豪放的气质被后世推崇为"盛唐诗歌气象"。  相似文献   

14.
苏丽华 《职业》2011,(35):129-129
山水诗,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诗歌。我国山水诗的第一个艺术高峰出现在唐朝。唐朝时期,儒、佛、道三家并存,人们的思想信仰自由,社会上盛行漫游和隐逸风气。诗人们喜欢游山览胜,与大自然亲密相处,人们普遍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美。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修养,在诗苑中独树一帜,将山水诗这种审美艺术的创作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5.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时代写作山水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文学史上并称“王孟”。历代综评和从他们留下的大量的诗作中,可知他们同属清淡型的山水田园诗人,创作出了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的诗歌,大大推动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使它进入全盛时期。但由于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和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同,使他们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题材内容、诗歌风格、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不同,从而揭示其创作中的迥异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6.
负剑出北门     
金鑫 《老人世界》2008,(1):38-38
在我阅读唐诗的印象里,读边塞诗如饮浓茶烈酒,寥寥数笔.金戈铁马、沙场浴血的情状便跃然纸上,使人身临其境,血脉贲张。我没有任何提剑啸傲的军旅生活背景,但身边有不少役后归来的战士或将官,他们那些慷慨赴边的戍守经历和关于异地风情的回忆,叙说起来充满着神奇的力量,让我常常联想到唐朝的边塞诗人——岑参。  相似文献   

17.
神话和宗教元素是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色彩以及特有的宗教内涵使得诗人的诗词内容展现更为丰富,思想阐述更为深刻.从中外浪漫主义诗人诗作出发,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中外诗词中的神话和宗教元素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西方优秀文化,提升读者中西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卡罗尔·安·达菲是当今英国桂冠诗人,她的诗歌题材宽泛,技巧高超,善于运用戏剧独白,极富诗歌表现力。本文以达菲经典诗作Warming Her Pearls为例,对诗人的诗歌风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将我们的生活空间变为独一无二的私人领地,以不同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优雅与风格。富有想象的意大利家具总能给人以惊喜。专业制造椅子、扶手椅、桌子、边桌、脚凳和饰品的Sedital,  相似文献   

20.
《蜀道难》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描写景物而抒发感情的诗。《蜀道难》通过诗人出神入化的描写和展现,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山川之险。并且华丽而字字珠玑的辞藻让人荡气回肠、心神荡漾。它富有空间的想象和奔放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斥着熊健的笔调,都令人为之称赞。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出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满腔热情,以至于在想起历史往事的时候都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