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在婴幼儿期主要以父母为模仿对象,父母在性方面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性心理、性观念和性行为健康。因此,做父母的在这方面必须以身作则,随时注意自己在家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人最先接受的都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了,完全指望学校、社会的教育那就是空谈。作为学校,除了给孩子传授知识,孩子的品德、心理健康更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在孩子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至关重要,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家长,所以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因身心发展不够完善,对比成年人来说,心理承载能力远远不足,很多孩子内心敏感脆弱,缺少毅力,一旦心灵受到损伤,可能会成为未来一辈子的阴影。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孩子如果长期处于威胁恐惧的生活环境之下,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心灵扭曲,生活畸形,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对未来健康成长产生有不可逆的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之下,分析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保障其健康成长,提出有力对策,仅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淑英  邵军  李彦宏 《职业》2011,(23):125-12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人格素质、态度观念以及社会行为等,均会对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化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强化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些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不理解孩子,爱唠叨,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等,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因此,家长要积极反省家庭教育的误区,注意营造民主融洽的家庭人际交往氛围。  相似文献   

5.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有独生子女的城市家庭的幸福,而且是迈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一、当前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观念缺乏理性望子成龙这一传统文化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据一项调查显示,如见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大学,田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要保证言行举止的合理性,又要尽可能利用正确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教师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探讨纠正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农村小学的教育逐渐引起重视,随之而来的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备受关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既属于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它关系到小学生以后各个人生阶段的性格和品质,也是联系孩子与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而家庭中的道德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是良好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形成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阐述当今农村社会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以此引起农村家庭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的重视,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真正达到理论学习与道德品质同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维国 《现代交际》2010,(12):271-271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子女所实施的教育,也包含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孤儿学校因其特殊性,承担着孤儿家庭教育的重任。本文详细探讨了孤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处于道德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的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地位,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氛围、父母个性和文化修养、父母教养态度、行为方式、教育期望及亲子关系等均和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作者调查了江西省城乡829名小学初中生家长,认为有针对性地利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将能有效地促进子女的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教育未成年孩子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知子莫若母,母亲,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亲子真人秀节目《妈妈是超人》展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基于此,着重从社会学角度,运用社会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角色扮演理论、功能理论探讨节目中四位妈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而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个体的认知行为在此阶段萌发,人的一生中许多的优良品德和良好习惯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都形成于这个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任重而道远,意义重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充分了解,按其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会使教育目的得以实现。本文浅述了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父母角色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角色之一,对子女、家庭和社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如何正确认识父母角色,准确定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父母角色的重构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6.
高中是孩子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理想的树立和人生的定位.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庭教育却在每况愈下,特别是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更是让人担忧,因此我们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必须注意转变教育观念,讲究教育方式,少溺爱,少训斥,多交流,让孩子在爱中受到教育;以身作则,树立自身正面形象;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做到家校双管齐下,为孩子树立独立健康的人格营造一片明净爽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现代社会信息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入手,分析当前网络这一因素对孩子各方面影响的现状,来自父母老师等各方意见反馈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为教育、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家庭教育方向做评估。  相似文献   

18.
做父母,是世上最烧脑的工作。究竟如何才能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家庭教育?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集20多年教学、科研和培训经验,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2022年,让我们和岳晓东博士一起开启新的教育旅程。陶渊明的灵魂之问—为什么傻孩子都在我家?当今社会,做父母不容易,可谓烧钱又烧脑,到头来还有可能收获挫败感。其实在古代,也有很多不会做父母的故事。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做自己这方面登峰造极。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很有骨气,宁死不为五斗米折腰。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还要清楚认知家长和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发挥好学校和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以促使学生家长能够更科学地关心孩子的成长、更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助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同时,也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环境。本文立足于高中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班主任指导下的高中生家庭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大部分家庭教育模式都是“严父慈母”,由于母亲与孩子有更多接触时间,女性本身也更情感化,因此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更多是温柔的形象,而父亲由于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与孩子的交流不太多,导致只能表现出严厉的一面。随着社会变迁,女性也开始投入到社会工作中,父亲开始和母亲一样,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增多,但是由于父亲缺乏育儿知识和交流技巧,导致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方式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