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述,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意识形态中必须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在未来的文化格局中必须居主体地位,而马克思主义又通过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党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党的现代化是应对各种现实挑战的客观需要。党的现代化的内容是 :必须构建以“三个代表”为主线的新的党建理论体系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探索新的组织生长空间和组织架构 ;健全制度体系 ,实现自身组织和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增强政治功能 ,有效地整合意识形态、运作国家制度、动员群众和整合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态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为中国走向生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观念的长期缺失,发展方式转变的艰难曲折以及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又使中国走生态现代化之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的道路选择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理念,迅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现代化路径,重建以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中心的资源与生态保护系统,尽力减少生态足迹,立即行动起来,自觉走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进步,都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和文化适应。20世纪以来,文化选择的主题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而且还包括了许多更新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现实,中国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模式的独特性的前提下超越“国家”发展的平台,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从全人类的良性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族群是构建中华民族统一体的重要单元,又是相对的独立实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各少数民族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迈入这一变革轨道,他们特有的族群文化在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将面临种种冲击。本文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世界趋势之下自然会受到理性文化的改造,但是经济进步与文化传统并非简单对立,世界现代化的模式也非同一,在保护宝贵遗产与社会变革之间找到平衡是社会现代化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文化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仲崇东 《东南学术》2003,(3):102-106
21世纪 ,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并行的局面 ,置身于全球化的大背景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更多、更复杂的新任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文化因素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正逐步得以突显 ,伴随着经济强权而来的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所不得不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 ,所以 ,在这种形式下 ,对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也就具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而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选择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内推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说,能否选择先进文化的指引并始终代表其前进方向,决定着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历史表明,把握住文化选择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就抓住了理解中国现代化的"主线"。在21世纪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先进文化选择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既凸现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也昭示出人类在新世纪摆脱危机的前景。生物多样性对于物种的保存和人类生存具有前提意义;同样地,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及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说,工业化时代危害的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话,那么,信息时代危害的主要是文化多样性。为了实现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来保护文化多样性,如在不同文化之间确立建设性的对话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本土化进程、在21世纪建立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等  相似文献   

9.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越过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成功地实现现代化。一国的现代化必然要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根据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改造。首先,中国文化中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部分必须抛弃;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人性、做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要根据现代化的发展进行新的诠释;再次,必须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只有经过这样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递进轨迹与转型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南客 《天府新论》2003,1(3):68-73
21世纪的中国文化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呐喊”与“彷徨” ,而是政府与大众的共识和共鸣 ;在历经百余年的苦苦求索和困惑之后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追求 ,将使文明古国更具明确的目的性和更富有理性 ,并可望在 2 1世纪中叶成功地走向人类文明的前沿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文化现代化思想,超越了中西文化之争,以及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从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资源,结构特征和价值目标选择上都具有独特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同时从现代化整体布局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不仅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翻译理论被陆续引入中国,引发了中国翻译学界对翻译研究方向的讨论。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文本的"语言转换"还是"文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上是该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当前影响中国翻译研究的西方主要翻译理论来解析翻译语言研究与翻译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周三胜 《社会科学》2005,1(10):117-122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特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对矛盾着手,辩证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规律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试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在观念、特色、产业、环境、体制等多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全面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杨新玉 《兰州学刊》2003,(5):164-165
冷战结束后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样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文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备受各国关注 ,特别是文化的交融与文化的民族化关系 ,即如何既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化 ,又使自己的文化与国际文化、世界文化相融合 ,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根据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文化的发展基本趋势可以说是立足于本国传统文化 ,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立足于本国民族文化 ,又面向世界 ,即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一、世界各国在文化的交融中共同进步文化交融使得各国文化相…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确立发展定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内在对接的“思想桥梁”,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独特标记。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国文化的转型,须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保障,方能真正的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文章以文化现代化和文化自信的关系为基点,分析文化现代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针对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提出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文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实现社会和谐又始终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复杂、最深层次、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内涵。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个对立统一中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