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众本位意识论传入我国后 ,出现了机械照搬、过分渲染的现象 ,造成不良后果。以人的本性论、本质论为视角 ,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先天性的弊端及产生、发展的根源与条件 ,并提出了正确应用于我国新闻实践的方法 :满足受众“健康本位”需求 ,培养受众“公共本位”意识 ,服务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价值观研究中提出的“能力本位论”和与之商榷的“社会本位论”都有“论题价值” ,也不乏有启发性的思想 ,但是二者在总体上逻辑不周延、理论有偏颇 ,在实践上不可行 ,因而难以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在对理论依据和现实趋势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关于确立“社会价值观核心理念”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提出了把“发展”作为我国当代价值观之“本位” ,认为“发展本位”能够将“能力本位”和“社会本位”二者的合理内核兼容于一身 ,是一个能正确反映我国当代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现实要求和演进趋势的价值观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解释学意识正在广泛地渗透到各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将解释学方法运用于新闻文本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创造性的启示和发现。从解释学视角考察新闻文本的特征,其鲜明的“作者消隐”特征和“受众指向”为读者独立的、多元的解读文本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但是透过受众多元解读的表象,新闻文本的实质却是一种传播者本位的活动,受众本位没有实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民法本位观探正——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法本位问题在我国当今争鸣雀起。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现代民法社会本位论、权利本位兼社会本位论等。民法社会本位说中的“社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利益承载主体,决定社会本位不能作为一种立法标准和本位价值取向。民法本位是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我国民法应当坚持私主体权利本位,不必牺牲自己本份的私主体权利本位而代之以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5.
民法本位问题在我国当今声名鹊起。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现代民法社会本位论、权利本位兼社会本位论等。民法社会本位说中的“社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利益承载主体,决定社会本位不能作为一种立法标准和本位价值取向。民法本位是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我国民法应当坚持私主体权利本位,不必牺牲自己本份的私主体权利本位而代之以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6.
古代印度的宗教大都强调“业力”,主张个体努力将决定其来世。与“业力论”相始终的还有“种姓论”,一种社会分工“区分”论。二者在法思维上具有强烈的张力,“业力论”具有理想主义、个体独立和平等意识,“种姓论”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团体协作和义务本位;然而二者又具有亲和力,都注重人伦秩序。由此使得古代印度的法律思想极具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确立受众反馈信息意识,是实现其社会效果与价值的关键。现代新闻媒体由读者概念扩展成受众,传播运作方式由媒体本位转为受众本位。媒体应重视受众参与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进程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儿童本位”论是贯穿于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历史的最重要的儿童文学观,它产生于五四时期,经过当代的理论诠释和创作实践,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思想。近年,儿童文学学术界有学者提出了以“主体间性”来超越“儿童本位”论这一理论主张。本文认为,试图以“主体间性”超越“儿童本位”论的理论主张,没有真正理解“儿童本位”的本义,没有认识到在儿童文学这个世界里,儿童与成人之间,有着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具有的特殊关系。在现阶段,“儿童本位”论依然是远比“主体间性”更具有历史和现实实践之有效性的一个方案。作为历史真理,“儿童本位”论在实践中,依然拥有马克思所说的“现实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之后 ,我国行政文化中的规则意识、开放意识和“民本位”意识将会得到强化。然而行政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入世后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和重塑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人们尤其是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自觉实践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动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特征保持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媒介顺应市场经济形势而作的改革的进行,随着发行量和收听率、收视率高低日渐成为新闻媒介取得诸如广告费、收看费等经济支持的重要依据,受众的重要作用日渐显露.这样"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就成为必然趋势.新闻媒介在"受众本位"的价值取向下,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有受众意识,以规模和特色赢得受众,以刻意打造的节目构筑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在广告交际中,委婉语是最常用的表达手段之一,广告商为了有效地向受众传递广告委婉语的真正意图,必须首先预测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明晰程度.文章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广告委婉语的受众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丑女无敌》系列剧以“丑”为最大的卖点,可谓号准了当前市场脉搏,抓住当下观众的审丑心理诉求.将审丑作为电视剧进入市场的差异化策略。用一“丑女”的非主流的“丑”,挑战了电视大众们对“审美”已感疲劳的神经,迎合了大众对当下标新立异的“审丑意识”的个性要求。在丑与美的对比和转化中,奉献给电视大众新鲜的消遣娱乐;以丑女的蝶化,激起当下电视大众特别是时代女性对关的反思和追求;以丑为名,在影视剧市场里喊出了最新奇而有益惑力的叫卖声。  相似文献   

13.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观影过程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二者存在着相互引导与制约的关系.全知视角以貌似客观的故事呈现实行隐蔽的主观操纵,使观众进入"幻觉认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不同的限制视角则以不同的信息传达,影响和制约着观众的接受视野和观影态度.  相似文献   

14.
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传媒实践的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作为影响力首要因素的受众,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兼备,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须臾不可缺,那么,受众需要与传媒影响力的发展势必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探索和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受众需要视作唯物辩证地理解传媒影响力发展过程和发展机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仅可以把传媒影响力发展的规律性和受众的自觉的能动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揭示受众主体在传媒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还可把握和树立满足受众需要是传媒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因,促进受众需要的满足与传媒影响力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麦克白》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塞尼加式的宫廷悲剧 ;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 ;而这种探索又是建立在观众“恐怖想象”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这一方面入手 ,借用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家的相关理论来说明 :在《麦克白》这部戏中 ,弑君作为现实利益诱惑的产物仅仅是一种表象 ;而在其背后则隐藏着取代父性或者依恋父爱的潜意识动因  相似文献   

16.
图形一背景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已被广泛地用于对文本的分析中。运用图形一背景理论.通过凸显文本的某些概念、结构或感官认知。广告能充分凸显其主题功能和特色。具体表现为运用各种各样的语用和修辞格有效地将受众的目光聚焦在作为广告的主题和功能上,通过图形化的表达达到攫住受众的注意力并宣传广告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受众身份问题既关系到媒介自身定位,也关系到政府如何制定媒介产业管理规则.在媒介企业化转型和市场竞争中,受众的身份集中体现为"公民"与"消费者"两种身份.媒介能否恰当处理两种受众观在组织中的利益竞争关系,实现组织的认知协调,直接影响媒介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效能,同时也深刻影响媒介转型与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群体的受众,具有丰富多变的情感、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意志、轻信盲从的从众心理.大众传媒殚精竭虑,主动理解受众心理,逐步形成了以个性为表以大众化为里的传播模式.一般来说,大众媒体对群体心理采取迎合策略,这也必然对群体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媒既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参照的生活空间,又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言语场".  相似文献   

19.
《边城》道德思想的伦理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对《边城》所构建的社会生活画卷做一次伦理学阐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边城》人物伦理关系的描述以及道德心理的勾画,充分展示了特定时空中人际关系的本真和人物心理的纯美,这种本真与纯美正是今天人们追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当今越来越多的标语呈现出独特的文体特征,功能主义翻译观指导下重功能轻形式这种一刀切的翻译方法不能指导所有标语的翻译。标语翻译要求在有限的字数限制下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因此,读者的接受性和传播的有效性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标语需要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处理,以实现标语语言的召唤功能和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