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反映各兄弟民族现实生活和历史生活的舞剧创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成都市歌舞剧团最近来北京演出的《卓瓦桑姆》,是其中最新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舞剧《仙女》于1832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作品所讲述的悲剧恋情发生在一位苏格兰男青年与仙女之间。故事在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交错上演。那抒情的风格,绚丽多彩的舞蹈全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气息。这部作品首演时,第一次采用了女主角足尖舞蹈的形式,从此足尖舞开始成为芭蕾舞的一个标志。轻盈的女子脚尖技巧、腾空的跳跃和多圈的旋转等对后代芭蕾舞剧产生深远的影响,使芭蕾艺术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3.
衡量一部舞剧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对待兄弟民族的舞剧,应该着重强调看它的生活气息是否浓郁,民族风格是否鲜明,艺术表现力是否丰富,以及戏剧结构是否严谨。从这些方面来看《咪依鲁》这部舞剧,它的努力方向是明确的,正朝着这些目标进行艺术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令人称颂的成绩。这部舞剧充分发挥了彝族传统歌舞的特  相似文献   

4.
《一把酸枣》是张继刚的舞剧作品,其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了晋商文化体裁的爱情悲剧。作者通过别出心裁的创作形式,以舞剧形式对山西晋商的生活历程进行了展现。本文通过对《一把酸枣》在舞美、动作、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山西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们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增强人们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我国甘肃武威西郊林场先后发现多座西夏砖室墓,并有明确的记载,而出土的文物、随葬品也为研究西夏墓葬文化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参考资料,并且通过墓葬的重见天日,更是印证了西夏文化融合的的论断,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感受千年前的西夏王朝独有的文化内涵。在此,本文就详细探讨和研究了西夏的各种葬俗、西夏墓葬的形制、规格以及所反映出的葬俗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 《盘王歌》,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盘护“还盘王愿”时演唱的祭祀歌。也是过山瑶的主要民歌。它基本上汇集了过山瑶歌的特点。现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之特色作初步探讨。一、章节的特色《盘王歌》是瑶族歌谣中的长篇巨著。全歌由内容各不相同的数十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长短不一。就其作用而言,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程式性章节和选择性章节两大类。“还盘王愿”通常是在法师的主持下进行的,整个“还盘王愿”活动  相似文献   

7.
《西夏志略》一书,见于近人编的几种西夏书目。如清道光中瞿世瑛撰《清吟阁书目》,载有《西夏志略》,但不记卷数,亦不著作者名氏。孙殿起《贩书偶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部卷五载:“《西夏志略》四卷,载记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旧钞本,后有何元锡印梦华馆印各一方。”在邓衍林编的《中国边疆图籍录》中,有与《贩书偶记》大体相同的记载。今所见《西夏志略》皆为传抄本,国内如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族文化宫、南京大学等图书馆都藏有传抄本,其所分卷者与各书目所载  相似文献   

8.
西夏文《杂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字》是西夏王朝时西夏人自己编纂的字典之一。有西夏文及汉文两个文本。本文对《杂字》的来历及文本做了简要介绍,对两个文本做了相互比较,对西夏文《杂字》的特点及反映出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文章最后还附有《杂字》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表。  相似文献   

9.
10.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实际上分属两个不同的译本,即11世纪的初译本和12世纪的校译本,后者在1194年由智能法师奉罗太后敕命校订并在纪念仁宗的法会上散施。本文首次公布了校译本的一则发愿文和一则题记,加以汉译和注释,并且通过不同译本的对勘展示了校译的细节。  相似文献   

11.
《天盛律令》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 (1149 年~1169 年) 颁行的一部法典, 全称《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共20卷, 150门, 1461条。这部法典包括刑法、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 多方位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生活, 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弥足珍贵的资料, 因此一经公布, 立即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数篇文章对该律令的文献价值进行介绍与研究, 最重要的是史金波先生的《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②本文在此基础上, 主要讨论《天盛律令》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党项羌人所建立的政权,白元吴于1038年称帝立国至1227年亡于蒙古,传10帝,存国190年,几与宋辽金诸王朝共始终。如果从881年夏州政权建立“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算起,西夏则历时达347年之久。西夏幅员辽阔,奄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不仅创立了独特的官制,而且还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建立了一整套法律、货币体系。其文化成就虽在宋朝之下,但绝对比辽、金要高得多,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银川及河西走廊诸地发现的为数众多的西夏文献、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在距今7个世纪,先后与宋、辽、金鼎力,统治西北广大地区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曾经组织领导其全境内的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开展同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突出了民族特色,培养了质朴、诚恳、忠厚、坦率、慷慨的性格和淳朴的民风,实现了党项、汉、回鹘、契丹、吐蕃等民族在西北地区的联合和局部的统一.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对西夏、对党项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显学.借助古今所编纂的西夏文辞书,从跃然于山崖峭壁的西夏岩画中探讨党项族社会生活的内容.为我们了解一个全盛时期西夏党项族的性格人生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西夏文《经史杂抄》一书出土已近百年,因首尾皆佚,内容芜杂,此前一直未获全文解读,出处亦不明。本文指出此书主要依据敦煌汉文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编译而来,是目前所知西夏人编译的唯一一本通篇征引汉文俗文学的作品。对它的解读可以解决夏译汉籍悬而未决的最后一个谜团,从而为研究西夏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份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孔子和坛记>是中古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的一部道家俗文学著作,其汉文原本已佚,唯西夏译本尚存.前人已经发现该书的叙述线索套用了<庄子·渔父>,本文则进一步指出其汉文原本的撰成时间应在唐代中叶以后,内容为佛、道两家思想的杂糅,且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这是唐宋西夏时代佛教与道教世俗化的反映.文章最后利用西夏译本对相应的汉文底本进行了构拟,希望能为西夏学和古代河西俗文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一) 米拉日巴和他的《道歌》米拉日巴,一○四○年生于后藏贡塘地区(即今吉隆县北靠近阿里)。藏宁黑如嘎所著的《米拉日巴传》曰:“我的祖先出自卫地北方一个大牧场的村落,原是琼波氏家族,其子孙有一旧密宗之上师,名曰较塞。较塞的儿子,是一个瑜伽行者,固本尊加持,所修之真言颇有威力。他游行国中,遍谒圣地,到藏北拉北部一名曰回巴吉村,在那里调伏魔鬼,施行加持,以有威力之缘故,作了许多有益于众人之事。他所化度、所做之事,乃甚多甚大,故名曰琼波较塞。”(王沂暖译《米拉曰巴传》第五页)  相似文献   

17.
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它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表现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在主体和主体的情感加工过程中,参与者的认知作用最为重要。《大梦敦煌》以莫高和月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并且构成了敦煌文化核心和灵魂之一。《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绎,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它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表现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在主体和主体的情感加工过程中,参与者的认知作用最为重要。《大梦敦煌》以莫高和月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并且构成了敦煌文化核心和灵魂之一。《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绎,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9.
20.
《黄石公三略》西夏译本正文的文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焓 《民族研究》2005,11(6):85-91
本文对迄今尚无学者做过专门研究的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黄石公三略》西夏译本正文的文献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它所据的汉文底本既不是当时官定的《武经七书》本,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宋以前的古本,而是与《武经七书》本和古本均有联系的本子,但与古本的契合程度更高。这种内容上的双重性反映了该版本在《三略》的流变史上处于从古本向以《武经七书》本为代表的今本过渡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