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零陵渔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2008年,零陵文化局在区艺术文化馆建立零陵渔鼓传承场所至今,在零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有关工作人员及渔鼓传承人的积极努力下,零陵渔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也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就零陵渔鼓的发展历程及目前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零陵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旧社会低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是当时社会、文化及思想道德的另一种表现,具有较高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对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零陵渔鼓,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针对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具体的传承策略,以期能够推动零陵渔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峥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33-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人文结晶,所蕴含的文化符号深具象征意义。秉承“非遗”传承的初心和使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融进幼儿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他们以亲身体验、参与互动的方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树立其对家乡、民族、国家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意识,是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开展,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加以辨析的基础上,以龙岩新罗区文化馆在幼儿园开展的特色活动为分析案例,对在幼儿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的可实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旧不能摆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价值中空,失魂落魄依然是困境。要解决困境,首先需要明确精神与观念是非遗的内核,其次要面对传统变迁的现实。当今社会,新媒体提供了一种重育土壤的平台和契机。以裕固族为例,新媒体平台可以使民族文学走下庙堂,更接地气,使民族文化可以传递更远;网络化社区和网络化兴趣人的骤增,使跨时空非遗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追随成为可能。新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有助于非遗价值回归,使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6.
湘西州尝试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模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营造多元化传承的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音乐类非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传统音乐类非遗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上均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音乐类非遗囿于自身条件限制,其保护传承的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音乐类非遗的特点和当前的困境,并对其传承和保护进行了实践策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文化传承、区域经济、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基于此,结合濮阳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重视传承空间、文化认同水平提升等策略的应用,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传承、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让非遗融入生活的最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与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对称的概念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以辽宁省北票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探讨与研究我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局及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希冀,彰显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审美,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前景堪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因此构建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维护我国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性,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立我国文化自信,势在必行.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分析如何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参与到非遗记录、保存、传播等各个方面。我国非遗非物质遗产数字化目前处于“在场”阶段,非遗数字化更加注重文化与不同领域的交流和互动。以民族服饰艺术类节目《丝路云裳》为例,非遗数字化在内容与面向呈现出多领域、多学科、多渠道与多群体的相互融合,在文化共享的整体期望中产生出更多面向的转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宁波奉化区尚田镇、溪口镇的条宅、西邬、萧王庙等村的国遗项目布龙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指出传承与发展奉化布龙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民众健身热情,分析当前奉化布龙面临的模式问题、传承问题和发展方向问题等困境。提出传承与发展奉化布龙应推进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布龙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和非遗项目宣传与传承教育结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李强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36-23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文化馆是我们党和政府基层的宣传机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地方文化馆的职能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地方文化馆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介绍为基础,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困境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思考,进而针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发展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研究关注,在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传承与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数字技术与时代结合作为传承的纽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今后需要通过建成活态传承体系实现对其的充分合理保护。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问题的研究,本文建成了该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成体系化的活态传承工作制度,以实现对于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分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