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之中,处处充斥着色彩,毫无疑问,色彩属于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种表达手段;方法:正确使用色彩可以使杂乱的空间变得简单,并使单一的方式变得有趣。不同的色彩搭配将使许多建筑物具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感觉;结论:我们必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色彩,创造和运用色彩,使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性的运用,给人类生活环境增添更舒心、更和谐美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自从牛顿发现了七色光谱,为人们带来了五彩斑斓的色彩,人们就逐步增强了色彩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应用.色彩是根据人脑、眼睛以及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感悟所形成的对光的一种感应能力,而这种感应能力其实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因此,服装的设计者可以通过巧妙地利用色散原理将光线、眼睛、物体本身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调整,就可以使一种...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在实际改造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不能确保相关设计的准确性,难以更好的将工业遗产建筑空间的相关元素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过程中,应总结丰富经验,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关改造设计活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改善设计元素和内涵,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冯雨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81-182
在环保理念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居室空间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即生态居室.生态材料手工艺所具备的慢工细作特征以及承载的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生态居室空间设计要求有着很大的契合之处.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居室设计理念、原则以及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材料手工艺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手法,以验证生态材料手工艺的价值与意义,以期能为推动生态材料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色彩配色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其色彩搭配有迹可循,配色技巧融合了自然、宇宙、哲学等观念,承载着古人的色彩文化和审美情趣.纵观中国传统配色,不难发现,传统色彩配色的艺术造诣较高,美得不可思议.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最大化发挥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传承传统色彩配色技艺,实现传统色彩的现代化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6.
色彩是最能打动人视知觉的视觉元素.色彩造型艺术,是通过描述依附在物像形体表面的色彩来塑造形体的.因此,把握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关系,是色彩造型艺术的关键所在.消逝透视原理正是依据视觉规律,准确、科学地分析和判断物像形体体面之间、物像与物像之间、物像与空间环境之间色彩对比关系的理论依据,对把握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关系,准确、科学地应用色彩关系来达到色彩造型目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琼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93-194
在城市景观中,色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又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对城市色彩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色彩,但是,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中的色彩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城市景观色彩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合理的规划使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因为各个地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历史联系在逐渐地减弱或者消失,景观色彩开始向着一致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的景观有自身的特点,要求色彩和优美的结合,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介绍了森林小屋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9.
申莎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174-17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己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己办公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基本的办公要求,在此基础上,很多人更加注重室内办公环境的极简风格,崇尚那种简洁却又充分优雅的办公环境,极简主义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室内装饰风格,深受办公员工的喜爱.本文以极简主义的起源及含义出发,在简单阐述其在现代办公室内设计的应用价值之后,重点分析如何更好地在现代办公室内设计中开展极简主义,从而更好地为使用者进行服务.  相似文献   

10.
每天人们要被众多的广告冲击眼球,广告需要做出特色才能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其中色彩是广告中最为醒目的一个元素,同时也是广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让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突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广西壮族色彩的类型,以特色性和地域性为切入点,探讨壮族色彩与平面广告的内在关联和应用方法,得以让壮族特色文化得到继承,同时又符合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和色彩观,真正做到民族与现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析了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艺术造型及色彩的应用。现代美术设计师通过借鉴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和色彩表现,赋予作品个性化和文化内涵。这种应用方式不仅在视觉上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还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其中,“阴阳相济”“五色彰施”等元素都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方式,它们可以成为现代美术设计中创新的切入点。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特点,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设计手段进行艺术创作,以此创造出更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何理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78-179
基于当前高校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在全面践行教改要求以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需要给予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充分重视,以通过良好校园环境的打造来丰富大学校园的功能,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展现出大学校园中的人文精神。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校而言,如何与时俱进地来实现校园景观的有机更新,进而打造出独属于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大学校园景观的有机更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白、灰的色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黑白灰相互衬托,对比强烈,混合或者相互作用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产生千姿百态的节奏,极其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着各种情感色彩.通过分析西藏地名中的情感色彩,可以展现地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地名情感色彩的研究对西藏地名的进一步挖掘整理,以及今后新地名的命名或更名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建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追求创新和多元化的同时,也需要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可以提供新颖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保留文化传统,还可以提高设计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相似文献   

16.
许璐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156-158
色彩是插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能够将整幅画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生动.丰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想象和一些视觉上的冲击力.通过色彩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本文将分为四个大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主观色彩表达进入西方现代艺术阶段后,开始放射出它耀眼的光芒,得到社会的认知与共鸣。这离不开在漫长传统艺术中对它的摸索与积累,在传统油画大师的作品中亦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从油画色彩语言的形式演变的层面、油画色彩与画家主体意识的对应状态的层面中呈现出一种由外部描摹向内心深入发展的转变轨迹,进而来研究主观性色彩语言的形成基因、显著特点和精神追求。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研究与探索油画的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画中主观性色彩表现这一审美特质是当今油画家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艺术设计中的一种情感载体,出色的色彩组合可以很好的传达设计师的创意意图,并引起观众的注意。色彩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对美术设计专业进行色彩教学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其中,色彩组成是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色彩组合训练,使其在美术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为此,我国美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教师应针对目前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问题,掌握合理的教学分配方式,确定教学核心,组织好课外实践,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美术设计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以蒙古族为主题的色彩审美.阐述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中色彩的运用,并对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一个偏远的边疆地域角色,受大山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贵州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特征.正是由于贵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贵州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文化现象.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的喀斯特台地上,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综合影响,六盘水地域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背景下,六盘水市的城镇化缺失应有的地域建筑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不自信、失真认知甚至漠视.发掘传承本地域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重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应用和发扬本民族建筑文化,为缔造独特和唯一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