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立国如果从1038年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算起,到1227年末主南平王晛力屈投降蒙古为止,首尾190年;如果上溯到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①的夏州地方割据政权,则立国347年(公元881——1227年)。如所周知,辽立国210年,金120年,宋320年。两相比较,则西夏比辽、金和宋都长。在西北边陲立国如此长久,往往为后世学者所惊叹。如为吴广成《西夏书事》作序的赵逢源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钺于中和,仁福析珪于乾化,传至元昊,跋扈鸱张,僭称尊号,凡十世而降于蒙古,自古偏隅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②  相似文献   

2.
前题     
吾友周子即周逸来。为述李翁志。学愚如不及。探之存大智。一篇座右铭。语语呻吟字。平旦养浩然。屋漏洵无愧。门庭育英俊。用恥铅刀试。兀兀安穷居。扬名殆不翅。空谷  相似文献   

3.
《史记·楚世家》云:“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日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复又述楚成王熊通之语云:“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同一鬻熊,在史迁笔下,一为周文王师,一为文王麾下奔走给事的臣僚,似乎很不协调。不少人因此对于史载有关鬻熊的传说置以将信将疑的态度,尤其对于鬻熊为文王师的说法,更直斥其非。崔述《丰镐考信录》便云:“今所传《鬻子》书,有与文王武王问答之语,《列子》及贾  相似文献   

4.
<正> 战国时期宋末世三君——桓侯、剔成、王偃是宋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关于他们的文献记载却极为杂乱,很多问题迄今没有得到清理和解决。本文拟据现存资料,作些初步考察和论证。(一) 宋国末世三君的年代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史记》中关于宋桓侯前到景公时的年代关系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如《左传》云:宋景公于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立,鲁哀公二十六年(前469年)卒,在位48年。而《史记·宋世家》云宋景公在位64年,《六国年表》云卒于周贞定王十八年(前451年)。《史记》在记述宋休公之后又说:“其子辟  相似文献   

5.
对于西夏沿边堡寨的研究,至今鲜有人问津,本文试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汉文文献资料,结合西夏文《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对其设置原因、规模、职能以及历史地位等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一西夏建国前后在沿边(主要是宋夏沿边)大规模修筑堡寨,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控扼战略要路,建立对宋用兵基地。《西夏纪》卷九曰:“元昊筑黑神诸堡,扼延州要路”。又,《长编》卷132庆历元年五月甲戌条:元昊弄兵,“始于汉界缘边山险之地三百  相似文献   

6.
“衙头”一词,诸词书无解,兹据部分史料所载,略作诠释,疏漏谬误,在所不免,愿就教于识者。《琬琰集》上集卷四《程文简公旌劳之碑》(下简称碑文)云: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拜武昌军节度使、陕西安抚使、知永兴军府事。明年,加宣徽北院使、郎延路经略使、马步军都部署、判延州,仍兼陕西安抚使。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留守北京。……其在延州,夏人数百驱畜产至界上请降,言:“契丹兵至衙头矣,国且乱,愿自归。”公曰:“契丹兵至元昊帐下,当举国取之,岂容有来降者?吾闻夏人方捕叛者,此其是乎?_不然,诱我也。”拒而不受。已而夏人果以  相似文献   

7.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8.
蔡松年蔡松年(1107~1159),金代文学家。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其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时随父降金,天会间授真定府判官。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完颜宗弼(兀术)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金主完颜亮为了南渡灭宋,曾对两代仕宋的蔡松年擢以显位,以图影响南人。蔡松年是金初重要作家之一,虽然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他自称“自幼刻意林壑,不耐俗事”(《雨中花》词序),后曾“买田于苏门之下”,“将营草堂,以寄余龄”(《水龙吟》词  相似文献   

9.
陆游的生年,自宋而今,无有异议,定为北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月十七日晨。主要根据是《剑南诗稿》卷三十三有诗题云:“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予生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但关于陆游的卒年,说法就不一了。分歧主要表现在陆游是卒于宋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呢,还是嘉定三年(一二一○)?因为这个卒年确定不了,使我们在陆游之后近八百年中还不知他究竟活  相似文献   

10.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历来注家多把“束脩”解释为初次拜见老师的见面礼。如朱熹集注云:“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今人所著《论语译注》,也解释说:“脩是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十脡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12.
香积寺考     
香积寺建于何时何地?史书有不少记载。宋敏求《长安志》说:“开利寺在长安县南二十里皇甫村,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宋大昌《雍录》云:“香积寺,吕(大防)图,在子午谷正北微西。唐本传云,距丰水临大川者沈水、交水……寺在丰水之东,交水之西也。”宋张茂中《城南游记》注云:“陟神禾原西望香积寺塔,  相似文献   

13.
宋之问是初唐一位重要诗人,新旧《唐书》均有传。《旧唐书》本传云:“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律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佳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中唐大诗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云:“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自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古今文学史,谈起唐代文学,必提到宋之问,可见宋之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然而宋之问究竟为何处人,至今尚是一桩悬案。  相似文献   

14.
1254年春,忽必烈平定大理,班师北返,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继续东征。不久,兀良合台占领云南全境,随即奉元宪宗蒙哥汗之命自云南移师攻蜀,配合留驻陕、蜀的蒙古军,对南宋四川实行南北夹击。这是蒙古对宋战争特别是用兵蜀境以来,意义非同寻常的一次进军。《元史》记载这次进军的文字甚少,仅两处:其一,载于《元史·宪宗纪》:“是岁(宪宗六年),兀良合台讨白蛮等,克之;遂自昔八儿地还至重庆府,败  相似文献   

15.
今之研究李贺者,皆以为贺年二十七而卒。恐盖本之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一语。又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亦云贺“年二十七,官卒奉常”,其说似是。然李商隐《李贺小传》则云:“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唯道主义老子学说,由于其开拓性的惊人创造,深奥难识。即使在他那个时代的著名学者,也已感到难以理解。例如《史记》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后说:“鸟,吾知其能飞……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庄子·天运》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达——引者注)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亦得道  相似文献   

17.
《晋书·罗含传》 :含父尝宰新淦 ,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 ,引含为主簿 ,含傲然不顾 ,羡招致不已 ,辞不获而就焉。“辞不获”后盖涉上而脱一“已”字。“辞不获已”为中古习用的成语 ,意思为迫不得已。《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遣将攻之 ,连年不能拔。”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袁绍与公孙瓒书曰 :“遂跃马控弦 ,处我疆土 ,毒遍生民 ,辜延白骨。孤辞不获已 ,以登界桥之役。”《晋书·陆机传》 :“(机 )谓秀曰 :‘自吴朝倾覆 ,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 ,入侍帷幄 ,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 ,辞不获已。’”《宋书·武帝本纪上》 :“义众…  相似文献   

18.
妇人暂而免诸国。 (僖 3 3 P499)杨注 :章炳麟《读》曰“暂借为渐 ,诈欺也” ,吴生《文史甄微》说同。按 :杜注“暂 ,卒也” ,段氏《说文注》申云“今俗语云霎时间” ,未洽。于鬯《香草校书》卷 3 8云“暂字与力字为对 ,力者用力也 ,则暂者当是不用力之义 ,非谓暂卒也” ,以杜注为非 ,因谓暂借为 ,“盖谓一举手不用力之意也” ,今考为动词 ,义为“拍取” ,于氏转辗训为“不用力” ,很是牵强。章氏谓“文嬴言皆诈语” ,细绎文辞 ,文嬴只是说辞罢了 ,不得遽目为诈语 ,旧说皆可商。窃谓暂与谗为叠韵通假字 ,《礼记·曲礼》“毋言” ,…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论的总体创作方法论——“活法”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法”的概念是南宋吕本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吕氏所论,本针对诗歌创作而言,南宋的俞成发现它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便把它引入整个文学创作领域:“文章一技,要自有‘活法’。若胶古人之陈迹,而不能点化其句语,此乃谓之死法。死法专祖踽袭,则不能生于吾言之外,活法夺胎换骨,则不能毙于吾言之内。毙吾言者故为死法,生吾言者故为活法。”“活法”提出后,在宋、元、明、清文  相似文献   

20.
“阿堵”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俗語。它的意义和用法都跟现代汉語的“这”相同,是一个指示代詞。南朝接近口語的著作中常用这个詞,如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語》《文学篇》說:“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应阿堵上。’”“阿堵”等于現在的“这”字,这是向来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