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产生以来,先后出现生成了莱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结构主义、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阿尔图塞结构生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设法从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和理解整体、尤其要努力去把握那潜在于事物现象外部联系下面的深层结构。无论是语言学、人类学的,还是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的结构主义方法,它们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通过某种结构或模式达到了一种理性主义的认识阶段。这正如皮亚杰所断言的那样:“一切有关社会研究的形式,不管它们多么不同,都是要导向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第68页,下面引文仅注页码) 然而,上述种种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通过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检验与批判,大都显现出了这样一些不足之处,结构先于社会,仅重同时性的静态描述,不能从历史性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博厄斯及其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厄斯是近代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奠基人,被人们尊为现代人类学之父,现代人类学的建造者和设计者。而博厄斯学派是西方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盛行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之间,对现今的人类学界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博厄斯的生平,分析、论述了博厄斯学术思想的特点、长处和理论缺陷与方法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施琳 《江汉论坛》2002,(6):27-3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人类学界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大辩论",辩论的双方是所谓的"实在主义学派"和"形式主义学派",他们对经济人类学研究的适当方式与人的本性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这场学术争论并不局限于经济人类学范围,而是在美国社会科学圈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这一学术现象,并从学科和学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其作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4.
梅琼林  连水兴 《学术研究》2007,5(7):148-152
文化人类学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视野。文化人类学与传播学之间存在理论渊源,文化人类学与传播学在关于"人"这一主体性研究方面具有一致性,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在传播学研究中亦有其适应性和有效性。文化人类学对传播学中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经典学派的创新、仪式派的产生及大众传媒研究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晓洲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是70年代以来,关于自我的研究更加繁荣,受到来自精神分析学派、文化人类学派和认知学派的普遍重视,甚至一向否认自我之研究价值的行为主义者,也开始有人使用自...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批评话语在文学研究中呈历时性发展线索,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的研究重心在文学要素中的转移及相关批评策略:以作者创作心理为对象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彼得·布鲁克斯的叙事情节;哈罗德·布鲁姆的后结构主义文本互文性分析;精神分裂分析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是关于文化的研究的学科,在逾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理论流派,每个学派都创有自己的一套文化理论,西方人类学文化理论研究大致分为早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当代文化理论发展阶段。对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各流派关于文化的研究作出比较完整的回溯和分析,描绘出西方人类学文化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对于中国的文化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移位的表征“20世纪是批评的世纪”,这句话对西方尤其欧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产生和发展而言是符合事实的。百年来,西方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呈现出多种声音、多种取向、多种价值观、多种逻辑起点的复杂繁纷局面。从作者系统看,有社会历史方法、传记方法、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精神分析方法、原型批评;从作品系统看,有形式主义、新批评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文艺符号学;从读者系统看,有阅读现象学、文艺阐释学、接受美学;从社会一文化系统看,有文化分析、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新历史主义.等等。雷内·韦勒克为《20世纪世…  相似文献   

9.
李琴 《学术界》2006,46(2):89-96
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消费而消费。消费主义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评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符号论学派、社会学和人类学学派对消费主义文化所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消费文化最终将回归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享受为中心,成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介绍当代西方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视觉人类学的基本内容和它的具象意义分析及抽象符号化意义的结构和推导的命题。视觉人类学以其富有符号意蕴和可视性、可破译性的特点受到当代文化行为研究界的极大关注,在西方发展蔚为显学。本文较为系统地评介了视觉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探讨了它的方法论意义。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论述人类的经济行为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意义,把商品、消费、交流、贸易乃至信息和人类符号化行为的结构主义渊源进行了理论透析,从而揭示了经济与文化暨社会化行为之间符号化结构抽象推衍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它在人类行为中是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心理现象。美感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在西方近代美学和心理学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但无论是精神分析派、现象学派、完形心理学派,还是后来克罗齐的直觉观,或乔治·桑塔那纳、莫里茨·盖格等人的研究,其共同点都是没有看到审美活动的社会实践性。当前,我国美感的研究虽已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阐释模式纷繁多样,有社会学派的阐释模式、心理学派的阐释模式、文化学派的阐释模式、生命学派的阐释模式、结构主义的阐释模式.文学阐释模式的多样性产生于阐释者与文本对话的方式和目标的多样性,在本质上,是由文本的复杂性和世界的丰富性所决定的.这种状况显示出人性的多极性以及人类精神出路的种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继野蛮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而与之相关的“文化”,则是人类较大集团生活方式的总和。一百余年来,人们对人类文明社会起源诸问题的探索,主要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三个学科领域进行。一在文化人类学的众多学派中,作为过程来探讨文明社会起源的是进化学派。“人类学之父”泰勒所著《原始文化》主要注意精神文化,首先是宗教信仰的发展。此后十年,他在另一著作《人类学》中,探讨了技术、物质文化的发展问题。到1888年,泰勒发表《论研究制度发展的方法》,才把目光转向社会组织的演进。但在这方面他并未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学术月刊》2023,(2):159-171
人类学和精神分析有长期对话的历史。非洲裔法国学者吕西安·塞巴格(1934-1965)于1960年代对南美洲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地印第安人的民族志研究,特别是他对其中一位瓜亚基—阿谢女性的梦的分析,构成具体时空语境下学科交汇的独特案例。相关的田野和理论叙事充分体现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社会关系和时代背景等因素,以及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微妙、深入地相互影响。塞巴格的尝试揭示了人类学与精神分析实践中的主体关系,也展现出二战后法国思想界尤其是结构主义发展的复杂样貌,对当下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e)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和形成于法国,是继存在主义之后出现的一个庞杂的科学哲学思潮,包括了许多国家的不同学派、人物和学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在众多的流派学说中,是颇具特色的。皮亚杰总结和批判了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乔姆斯基等人的结构主义理论成果,在综合从数理逻辑一直到人类学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虏伯曾在其名震一时的大著《人类学》中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学的时代”.哈佛大学华裔教授杜维明先生于1985年来华讲学时,也曾多次介绍说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是当代西方几个最热的学术课题之一.一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医学及所有传统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在尝试着与人类学挂上勾,致使人类学很快发展为囊括了人类起源学.人类形态学.生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传播人类学、结构人类学等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解放前二、三十年间,我国学术界已开始关注人类学,北京猿人的发现、云南禄丰腊玛猿头骨化石的发现等,曾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的认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惠祥著的《文化人类学》一书,也曾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注目.但是,解放  相似文献   

17.
卢安宁 《理论界》2008,(7):163-165
现代社会中,广告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对社会观念与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派等,在分析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时,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广告这一大众文化和经济现象予以阐述和分析,揭示出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本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作为流传深广的国际性思潮,在人类自我认识的浩大工程中,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学说渗透到哲学、人类学、美学、宗教、伦理学领域,影响着整整一个世纪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其所达到的程度如此深刻,以致使一些在西方学者把社会科学的发展划分为前弗洛伊德和后弗洛伊德两个时期。在精神分析学中,道德问题占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至弗洛伊德的治疗带有较大程度的道德目标,英国学者奥兹本认为,精神分析“为了解决道德意识发展的问题,比任何心理学派做的都多。”弗洛伊德把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矛盾情感作为探究道德问题的始发点,对道德起源、发展、功价、道德调节机制等,建立起新的解释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伦理思考框架,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剖析并评述之。  相似文献   

19.
喻琴 《兰州学刊》2007,(3):123-126
文本社会学是奥地利学者皮埃尔·V·齐马提出的文本批评理论,它整合了社会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以及精神分析批评的学术资源,打通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是一种集"经验"和"批判"于一体的社会学批评理论.较之文化研究、文化诗学、重建文艺社会学的理论构想,齐马理论汲取和融合了它们的理论优势;又在弥补了一定程度上它们的一些不足.因此,它可以成为21世纪中国文艺学学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中的一元,并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精致而有效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结构主义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流派。广义上讲,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把语言看作本身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独立系统的任何语言研究。它由三个主要的学派组成,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英语结构的掌握和英语的教学、学习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