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两种涵义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一是讲“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下简称为必要劳动Ⅰ);其二是指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应分配于某一生产部门的总劳动时间(以下简称为必要劳动Ⅱ)。关于这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大体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必要劳动Ⅰ决定商品的价值,必要劳动Ⅱ制约价值的实现,另一种则认为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两种观点可分别概括为单一决定论和共同决定论。我认为,前一种观点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以下试从三方面加以论证。一、从马克思的一贯论述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从而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一贯加以区分的。他在分析价值量(包括剩余价值量)的决定时,所涉及的仅仅是必要劳动Ⅰ,只是在考察价值量的实现时,才引入对必要劳动Ⅱ的分析,其基本思想是:价值是由必要劳动Ⅰ决定的,但如果社会实际耗费在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总量(即必要劳动Ⅰ的总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中价值量决定理论包括:研究价值量决定的理论前提;价值量决定法则;价值量决定与价格决定的关系。仔细探讨其深刻思想,有助于解决长期争论的价值量决定问题。研究价值量决定的理论前提《资本论》中反复说明研究价值量的前提有二:在质的前提下研究量;假定供求均衡。马克思说:“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这是研  相似文献   

3.
近来,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如何形成、利润如何分配和如何取得利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主张价格要以生产价格为基础,通过生产价格的作用,来瓜分各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利润。有些同志反对这种看法,认为决定价格的基础,只能是价值,利润应由国家来统一分配。这是一场原则性的争论,不仅是学术上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社会主义社会价格的基础,只能是价值,而决不能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论者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际的,是违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因而是  相似文献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是指什么?这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文革”前在我国经济学界曾开展过热烈的争论。近年来又旧事重提,争论再起。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有过明确的答案,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①(以下简称社会  相似文献   

5.
必要劳动Ⅰ和必要劳动Ⅱ共同决定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价值形成机制而言,必要劳动Ⅰ与必要劳动Ⅱ共同决定价值的观点与恩格斯的价值定义及马克思的一贯论述是相符的,与供求论或均衡价格论也是一致的。必要劳动Ⅰ决定价值的观点只适用于成本不变的完全竞争行业,必要劳动Ⅱ决定价值的观点只适用于短期均衡条件下市场价值的决定。所谓的供求异常不平衡说、实际的社会需要说和虚假的社会价值说,既不能作为“决定论”的依据,也不能作为“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以往的“共同决定论”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它割裂了与供求论的内在联系,从而最终倒向了需求决定论,后者与供求论相比离真理更远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价值为何与经营垄断没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价值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农产品总量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及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总量决定,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埸价值是由正常的平均的生产条件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占总产量的大量的那一级土地,就是农业的正常的平均的生产条件。因此,对土地的经营垄断与市场价值的调节没有关系。 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要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实现的市场价值(平均市场价格)或市场生产价格是在一定的供求关系的市场条件下由竞争确立的,在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市场条件下,由竞争形成的农产品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决定的,作为劣等地调节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的前提的,是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市场条件,而不是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经营垄断与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形成没有关系,因此对土地的经营垄断与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由劣等地决定没有关系。实现的市场价值的调节的变动也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的消失没有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农产为市场价值理论,把农产为市场价值的调节看作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没有关系,才能够由此正确了解农产品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形成,以及它是否虚假,这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虚假的社会价值的考察,以及运用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研究──读《资本论》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客观上存在着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存述为:某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引全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必、须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含义是: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和价格问题,已日益引起我国经济学界的重大兴趣。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和价值是否日益接近,趋于一致?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格基础,是个别价值还是社会平均价值?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等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第三、随着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价格水平应该采取稳定还是逐步降低的办法?现在把有关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必要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必要劳动是指活劳动耗费的补偿,它是由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所决定的。它采取了V的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已不是商品了,那么,必要劳动由什么决定呢?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是由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它是属于活劳动耗费的补偿范畴的;另一种认为它是实行按劳分配的。这两种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认为必要劳动V是一个整体,对V的具体来源、内在结构和实质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工业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农产品的价值则是由劣等土地产品的个别劳动耗费决定的,据说这是因为农业中存在着所谓土地经营的垄断.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完全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下面我们通过表Ⅰ对传统观点的错误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国际劳动价值论初探晋方鼎我们认为,马克思国际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可以作如下概括: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世界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必须以国际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具体应包括这样几点:1、世界平均必要劳动以世界平均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生产价格范畴,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由于生产价格问题实际上是平均利润率问题,因此,关于社会主义生产价格问题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平均利润率问题上。六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平均利润率的探讨大致围绕这样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平均利润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其二,社会主义平均利润率能否形成,其三,社会主义平均利润率在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有何作用。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谈谈一孔之见。一、社会主义存在平均利润率的客观必然性。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创立了完整的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一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基础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高度的社会化经济,社会经济运动表现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价值要有一个转化形态来作为价格的基  相似文献   

14.
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仅是依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给与之相当的货币工资吗?劳动者按劳分配仅是一次吗?否。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劳动者必要劳动是用于劳动力再生产而进行的劳动。必要劳动的生产耗费需要得到补偿,凡是用于必要劳动补偿的产品价值部分都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一般  相似文献   

15.
绝对地租的产生和消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所阐明的地租理论,形成绝对地租的这部分超额利润,源于土地产品(或者就说农产品)的价值大于其生产价格。而农产品的价值之所以大于其生产价格,则是由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由此可见,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这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必要条件。至于农业生产部门的农产品价值,何以能大于其生产价格,马克思解释道:"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价值的比率,完全是由生产它所用的资本的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的比率,即由生产它所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决定的。如果一个生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技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问题,已经成为日益迫切的课题。技术商品有没有价值,确定技术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同样适合于技术商品的价值决定?影响技术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这是当前国内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就技术商品的价值价格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于第三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价格的观点,已故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同志曾经进行过批判。他认为“讲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生产价格论者无疑是强调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并且断定这是“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本文打算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恩格斯曾经指出,生产价格“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而且反而要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来形成”。能不能因此断定生产价格是直接以《资本论》第一卷中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劳动者生产的主观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部产品必然为劳动者所消费,从而自主劳动者付出的全部劳动对他们来说也必然都是必要的。这是不是分净吃光,不需扣除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和积累基金?不是。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即社会总的新增产值职能用途,不存在对上一生产周期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问题,只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公共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同时如果不是从静态而是从生产过程反复更新的运动角度看,最终也只能是提供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和公共消费基金。作者还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必要劳动本身所规定的职能和劳动力二重所有权关系论证了必要劳动划分为个人必要劳动和社会公共必要劳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实现价值规律的自觉利用,需要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提出这一命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存在条件与作用都离不开市场机制。讲到价值规律的内容,最关键的是价值量的决定,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上价值量的确定都先于价值的质的确定。这是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当事人所关心的只是他自己的商品能够交换多少对方的商品,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的是交换的数量。至于双方的商品为什么可以作这样的比较,为什么可以化为不同的比例,交换者是不关心的。诚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在它们确定为价值量的时候才表现出来。那么,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呢?价值量的决定过程,就是市场机制作用条件下的社会核算过程。这种社会核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二是把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和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是把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划分标准问题有关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论述中,一般是以再生产的规模大小,作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划分标准。但是,究竟如何表明生产规模的简单重复或扩大呢?社会生产规模是否扩大,是指社会产品总量有无增加,还是指有无积累或基本建设投资?社会产品量应该用价值或反映价值量的现行价格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