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河南省新乡九莲山的帐盘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其创作题材包罗万象。可以分为传说故事类、神话人物类、神话动物类、动物类、星象类、植物花卉类等;其构图方式非常灵活,主要有单独构图、连续构图、混合构图等;其创作技法质朴、单纯,多数帐盘采用墨线勾勒填彩的简单技法,具有民间美术的特点。九莲山帐盘是宗教信仰的实物道具,也是宗教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形式。从艺术题材的来源看,九莲山帐盘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变相传承。  相似文献   

2.
道教神像画作为一种特殊的道教绘画形式,常用作于水陆道场的仪式。其神像绘画既有工笔细腻之气,又有世俗婉约之美,是道教神仙信仰发展至今的承载者与见证者。时代语境在改变,道教神像画为顺应当下文化创新的大环境,从艺术衍生发展的形式重回现代人的生活。以道教神像画的艺术衍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道教神像画艺术衍生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市场空间,以期探寻道教神像画艺术衍生开发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惟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被许多人称为“本土宗教”,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之根坻全在道教”,道教不仅与官方的信仰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民间也有着其它宗教无法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北京地区道教宫观众多,大小不一,建置各异。较为著名的有“五顶两山”,即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丫髻山和妙峰山。其中丫髻山自元明成为官方祭祀中心以来,逐渐成为北京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影响。通过对元明以来丫髻山地区道观文化的历史考察,探讨其与官方、民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揭示这一地方文化传统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观的影响。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道教的发展过程,在道教的组织形态,传教方式上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文化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宗教意识和精神生活。享乐观念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十分突出的方面。解释和研究这一内容有益于我们了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的独有本质.有益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殊性。本文搜集道教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事实,对道教这一价值观念进行分析评判,并把它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追踪这一观念产生和衍化的根源.说明这一观念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往往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走向。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新的世纪里,它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道教文化蕴涵的许多合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湘道教隐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展现隐士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为核心,表达创作者对质朴平和心境的向往之情。在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中,大自然的清纯明静、“出世”乡村生活的恬淡悠然、人心的美好本真,闪烁着湖湘道教隐逸思想的光芒。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压力下,人们更加向往简单舒适的乡村田园生活。以《向往的生活》为代表的慢综艺,与漂泊在都市霓虹灯下的人的心理需求相吻合,提升了综艺节目的文化质感,传达出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教文化养生"就是一切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文化资源向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技术转化的综合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与实践技术,道教文化养生的形成与发展与道教组织形态同步。将近五千年来,道教先后经历了三大形态:元初道教、古典道教、制度道教。这三大形态的道教都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养生理论,开展养生实践。其代表性的养生体式有:斋醮养生、金丹养生、伦理养生、治世养生、文艺养生、环境养生。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唯一植根于中国土壤、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它和我国民族的血缘、地缘、文化传统和民族信仰、风俗密切交织在一起,两千年来,对中国民族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更在其不朽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反复强调,道教既是中国传统科学的倡导者,也是现代科学最重  相似文献   

11.
全真道之所以能从一个活动于一隅的小道团,很快发展为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道派,并流传至今,与它从创立之初就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融合儒佛道三教的基础上,从人的心性上来探讨生命超越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从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成为全真道心性论的重要特色和理论指归。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道教“得道成仙”的内涵,从而对道教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雷远 《南都学坛》2007,27(6):44-47
《红楼梦》文本中,宁国府弥漫着浓烈的道教气氛,是道教在现世中的象征;荣国府充满着强烈的儒教氛围,是儒教在人间的折射。儒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文化,儒道并举,儒教为主,道教为辅,统一于中国"家天下"的封建文化体系,共同塑造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态。贾府家族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凝缩;贾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由家文化到国文化,由贾府到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这就是《红楼梦》的家国同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道教学的发展与成熟─—“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潘显一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文化体系。对它的历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所展现和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宗教学界、特别是道教学界,经过近20年的学术探讨,已经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千年流变中,儒学与佛教、道教的基本精神已经溶解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金庸小说博大精深,其深蕴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令人瞩目。本文拟从师法自然、应和天理与掌握自然、运用天理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金庸小说作品中庄子精神如何使其小说焕发出温润的文化光芒。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其奉为最高宗旨的“道”至今都是越南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性和影响力的符号之一.从时间上看,道教在创立之初就传入越南,从民间传播到上层社会,19世纪又逐渐回归民间,形成了漫长的传播史.从传播途径上看,早期道教先从陆路(云南或广西)进入越南,后来在东晋时,孙恩、卢循起义又通过海路将天师道传入越南.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在明末清初南下传教的过程中,又通过多条线路进入越南.中国道教与越南道教形成了源流关系.道教在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向越南传播中形成了如下特点:神灵信仰是道教在越南传播的主要象征符号;道教经常与佛教相伴而行;道教神灵与越南民间信仰相混杂,衍化出一些具有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道派,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母道教与高台教;劝善书是道教在越南传递教理教义和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方式,在维系越南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由于欧风美雨的冲击,传统文化花果飘零,出现了严重的断裂。不少人漠视传统,对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缺乏了解,对其价值与意义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由此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值得珍视与汲取的资源,有许多应对、解决当今社会难题的智慧。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象征的岳麓书院日益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岳麓书院位于湘江西岸,长沙岳麓山下,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千余年来,尽管斗转星移,世事沧桑…  相似文献   

17.
导引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体操术,道教将其吸纳并造就了中国传统导引术的一个主要流派——道教导引术。文献资料显示,道教导引术自东晋正式发端,其后历经了东晋南北朝道教导引术的吸纳与整理、隋唐道教导引术的发轫创新、五代宋元道教导引术的创新深化、明清道教导引术的鼎盛与更生四大阶段的演变历程。道教对导引术既有传承、创新之功,也有禁锢之局限。只有将守护传统与汲取现代元素相结合,道教导引术才能在当今多元的体育运动文化中更好地立足与济世利人。  相似文献   

18.
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中、朝、日道教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深刻认识三国的文化很有启发意义。这三国道教文化的相同点就在于:其道教文化的建树皆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上;三国道教皆具有相对“下位层次”文化的性质;道教研究一直受到忽视。中、朝、日道教文化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几点:其一,中国道教是一种大型民族宗教,日本道教是道教这棵大树上的部分枝杈,朝鲜道教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既有中国道教似的宗教意义,又有日本道教似的非体系、不完善的一面;朝鲜主要是斋醒祭祀道教,日本主要是实用道教;中国儒、佛、道经渭分明;朝鲜、日本儒、佛、道三者常常搅成一团,无明确界线。道教在本土中国,同儒、佛一样形成巨大的文化洪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色。道教在朝鲜和日本,虽然远没有形成如同中国本土道教那样壮观的历史局面,但也深深地积淀到其民族文化性格底层之中  相似文献   

19.
宗教及宗教异端与农民反抗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在宗教的世俗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宗教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道教、佛教在其发展史上还与清代秘密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血缘关系。中国历史上 ,在思想上对农民反抗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也可以说是两教的异端。无论是在秘密教门还是在秘密会党中 ,“三教合一”的思想都有很充分的表现。中国秘密结社生活于古老的农业社会之中 ,只能从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 ,不可能从思想上超越他们脱胎而来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20.
道家道教学术思想根植于中华大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她那深邃神秘的独特意识必然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产生着深远影响。纵观历史,以道教题材的绘画浩如烟海、比比皆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道家道教的学术思想渗透到艺术家的骨髓,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对道家道教学术的痴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