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1587年1月5日(明万历丙戍11月27日)生于今江苏省江阴县。他从22岁起进行了34年的野外考察,在艰苦的野外生活中,积劳成疾,于1641年2月病逝,逝世时只有56岁。他逝世后被后人传抄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旅游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是我国研究旅游地理学的鼻祖。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封建世家,自幼享有读书机会,在青少年时期便特好奇书,喜欢看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一类书籍。他常常把所喜爱的那些书藏在塾师规定要读的经书下面,偷偷玩味。他在广泛阅读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他自己对祖国山河研究的看法。他认  相似文献   

2.
半百独行侠畅游五岳家在山东省乳山市大孤山镇李家庄的李振华今年50岁,他是乳山市电力公司的临时工,爱读《徐霞客游记》,佩服的人就是古代旅行家徐霞客。2002年7月,李振华决定重走徐霞客旅游之路。妻子丁会芹劝阻说:咱家不富裕,在本地转转还可以,要学什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把旅行与学习、交流、陶冶情操等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旅游的实质意义。在徐霞客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爱国、爱生活、爱科学的国民素质,这也正是当代中国人所缺乏的一种素质。如今,很多旅游者不懂礼仪、触犯禁忌,旅游文化内涵与国民旅游素质相对欠缺,今天通过研究徐霞客,最重要的是让徐霞客成为一个载体,可以学习徐霞客在旅游中的科学、实践、创新和坚韧精神,这对提高国民的素养有深远意义,从而可以推进国民旅游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徐霞客这个千古奇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徐霞客也算得上是“旅游达人”了。这次我慕名来到徐霞客的故乡——江苏省江阴市。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徐霞客是江阴马镇南旸岐村人(现马镇已与璜塘、峭岐三镇合并,并改名为徐霞客镇),据文字记载,此地已有2500多  相似文献   

5.
继《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获得2005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在首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开幕之际,我校吕锡生教授的又一力作《徐霞客家传》,经修改、增订,由中央文献出版社重新出版。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被称为“千古奇人”;他的名著《徐霞客传记》被称为“千古奇书”。但在正史中没有他的传记。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只能从陈函辉的《徐霞客先生墓志铭》和钱谦益的《徐霞客传》中略知一二。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界对徐霞客研究的深入,人们迫切需要更多地了解徐霞客。正是基于这种客观需…  相似文献   

6.
评《<徐霞客游记>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徐霞客游记>通论》靳生禾(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教授)冯岁平同志编著的《(徐霞客游记)通论》(以下简称《通论》),1994年由他的母校西北大学出版社刊行后,被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推荐为徐学重要著作,诚为历史地理学界可喜可贺一盛事。我怀着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7.
郝经(1223—1275),是元初北方诗坛在文学理论和诗歌实践两方面都极为活跃的大儒家、大诗人。郝经遗留下来的诗有14卷近600首。体裁有七言、五言古诗,杂言歌行,七言、五百律绝。从诗歌风格来看,可把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以他使宋、被羁真州为界。他的前期诗歌,多究理、咏史、记实之作,颇具理性;他的后期诗歌,即被羁诗,多感怀、寄寓之作,抒情色彩浓郁。拙文《元人郝经文学主张渊源及其内涵》①和《风凋庭树静归根──论元人郝经的被羁诗》②已对他的文学主张和后期诗歌作了探析,本文仅就他的前期诗歌作品的内蕴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云南丽江木土司等封建统治者在明代初年就在经济、文化方面进一步和汉族发生联系。在天启、崇祯年间有一位木增(1587—1671)木知府,这人字生白,他和汉族的交往更为频繁。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到了云南鸡足山以后,这位木知府还把他请到丽江,住了十三天。为木增所辑的《云迈淡墨》作序,并教他四个儿子作文,又编《鸡山志》。徐霞客又重返鸡足山,三个月把志修成。因为脚坏了,不能走路,木知府派了“笋舆”把他送回,走了一百五十天才到黄岗,从这里换了船回到他的老家江阴。第二年徐霞客就死去了。木知府对徐霞客的盛情款待,这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的记载着。  相似文献   

9.
《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文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融合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世界旅游大潮中,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势不可当的。徐霞客旅游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文化为内涵,他在其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较好地与当地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徐霞客游记》中体现的文化融合符合了当今这一潮流。今天如何在徐霞客旅游文化视角下看待出境旅游中外文化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对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萨特的美学思想及其哲学基础(2)袁义江,胡笑容三、后期美学思想萨特前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想象心理学》,他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想象作了分析并对一些美学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萨特后期美学思想主要是他的文艺理论,其代表作是《什么是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旅行中的食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进行了长达30个年头、涉足19个省市、自治区的旅行,其游记反映了他旅行中的不少食宿问题。本文分析了徐霞客在不同地区投宿各类住宿点的情况,并将他旅行中的饮食分成几种类型,整理出各地的特色食物和饮食风俗。文章最后还对各类食宿点的费用收取以及接待态度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反映明代后期的一些社会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成家 《社区》2010,(11):22-23
万科董事长王石业余爱好极限运动、探险旅行。2003年5月22日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004年7月28日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2005年12月28日完成穿越南极点的探险。在成功完成“7+2”(指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探险之后。58岁的王石说.“年过半百万事休”,但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挑战户外运动,是个人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3.
生活于明末的徐霞客,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他的考察日记,并不像是十七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徐霞客的活动超前了三个世纪,其价值很难为同时代的人所理解。不要说那些八股学究把他视为怪诞,就是饱学之士也只能以宣山川之秘的奇人相许,说《徐霞客游记》是“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的“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相似文献   

14.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堪称我国明代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所记旅途见闻及佛僧言行举止,对理解当时佛教的生态文化及相关习俗与制度有重要作用,据此也呈现出当时佛教生态文化的若干特点,也对它们对徐霞客生态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明代名士为徐霞客及其先世题赠的珍贵墨宝“晴山堂石刻”展示了徐霞客成材的家庭环境。隐士世家,书香门第,祖上连续四世的科场悲剧,使其父彻底摆脱了科举的羁绊,徐霞客得以生活在一个读书环境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里,既无科举压力,又能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而他所选择的不为生计的旅游考察祖国大地的理想,又为其父母所支持,使其能摆脱家务之累。这在传统社会家庭中是十分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徐霞客把地理研究与人文精神的探索融为一体,在考察中深入民间、不耻下问、抓住典型,根据亲身经历,于书中留下了大量古代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记载,为研究明代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该书的民俗记载,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生产、风情旅游,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旅游资源的拓荒者徐霞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旅游资源的拓荒者徐霞客文明元徐霞客是我国代伟大的旅行家,其一生旅游考察长达三十余年①,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多彩、叙述翔实生动的《徐霞客游记》②。徐霞客的观察研究水平,得到世界的承认③,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分类、描述取得了世...  相似文献   

18.
三国西晋人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局的动荡,从桓帝永寿年间以后到献帝年间,是中国人口数量不断急剧下降时期;三国中、前期(公元220-262年)是中国人口数量由减少到趋于稳定时期;三国后期到西晋太康年间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三国中、前期中国的人口数量约有1900多万,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时的中国人口数量约有2400多万,西晋时期(公元310年左右)中国的最高人口数量约有3700多万。  相似文献   

19.
<正>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生于明万历14年(1586年),卒于崇祯14年(1641年),今江苏省江阴县南阳陵人,他平生眷恋山水间,往来飘忽如云霞,因此友人赠他霞客的名号,他是一位中外驰名的地理学家,也是“一生好作名山游”的旅行家。他所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系统记述岩溶地貌的科学巨著。全书共分十卷,以日记体详细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展所至,观察所得,除散失者外,目前保存下来的达六十余万字。第一卷十七篇反映了徐霞客五十一岁前的主要游迹,积累观察山川  相似文献   

20.
安琪 《北京纪事》2013,(6):70-73
1986年,29岁的英国小伙威廉在英国一家旅行公司的赞助下,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长城探险之旅。探险结束后,他爱上了长城。并决定定居中国。从独自去长城捡垃圾,到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在中国的26年间,威廉始终在从事保护长城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