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构建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因利益交织、命运共存联结而成一体的特点,决定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但是全球现有160多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国政治制度和现实情况的相异性,导致彼此利益诉求产生差别化的情况,而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实际效率。中等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群体里具有较高地位的地理人口大国,并且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和影响力,以中等强国为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布局抓手和区域支点,能够有助于提升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专注度和实效性。本文将就中国外交如何以中等强国为布局支点,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发展的战略、对策、机制、措施以及未来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有效政策和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2.
韩国开展中等强国外交是基于自身独特的地缘位置、综合实力的考虑。为了推进统一外交、增强地区影响和提升国际地位,韩国积极通过国际倡议外交、国际贡献外交、国际会议外交、文化外交等多种方式推进其中等强国外交。近年来,韩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推动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卢武铉时期的"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和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不过韩国中等强国外交的效果并不理想,美韩联盟限制了韩国开展独立外交的能力,而大国环抱的地缘特点也使得韩国外交面临着大国权力政治的巨大束缚,总统任期有限更是导致其中等强国外交缺乏延续性。对于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而言,必须立足于东亚的现实情况,发挥韩国中等国家的经济优势,做好搭台者、协调者,同时要减少政府更迭对中等强国外交的影响,增强战略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得到十四个国家积极参与,一些原本对"一带一路"倡议反应冷淡的周边国家也积极参与其中,这种反差值得关注。经济学从合作的逻辑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两种视角,给出了周边强国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解释,但却忽视了它们对政治收益的考虑。周边地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四个周边强国在四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拥有地区影响力优势,这一地缘格局连同"中强邻"的关系格局,决定了周边强国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除经济收益的考虑,更关心如何护持所在地理单元的影响力。第三方市场合作所达成的多方共赢的效果,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进地区合作进程,以及探索中国与周边强国实现共生共赢之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等强国合作体是由五个仅次大国的中型力量强国,本着"志趣相投、凝合聚力"的宗旨自发形成的,意图通过集体发声、共同行动来弥补自身相比于大国单个能力的不足,进而成为影响全球治理改革进程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中等强国合作体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但随着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的表现日益出色,该国家集合体对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向的战略意义不断凸显。特别是在全球治理核心平台的二十国集团机制中,中等强国合作体一定意义上与七国集团和金砖组织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同七国集团、金砖国家相比,中等强国合作体是三者中最弱的一方,其功能和作用仍旧不够出彩亮眼,但它在全球治理中戏码增加、角色吃重的趋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海权角度来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其自身实力增长和海外利益扩展的自然反应,目的在于维护海外利益和岛礁主权以及海洋主权权益。陆海复合体的地理现实与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在于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有限海权,通过采取依靠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多边主义路径,建设地区性防守型海权强国。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2):113-116
"中国梦"暗含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站在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历史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新形势,"负责任大国"这一中国国际角色定位昭示着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并承载着对外解读"中国梦",营造国际环境实现"中国梦"和向世界推介"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化受阻的同时,国际产业链的高度关联持续激发全球跨区域合作的加速发展。跨区域合作兼顾区域内关联的紧密性和区域外效能的专注性,能够以良好的合作成效激发区域内的相互依存,推动区域内合作溢出乃至一体化。东北亚地区在中日韩俄等区域强国的共同推动下,通过跨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建立北极海洋通道,并以"中日韩俄+X"的模式不断引导区域内外其他国家一同参与相关合作,可最大限度弱化区域内久已存在的冲突与矛盾,并能够不断强化本地区内国家的合作认同和相互依存,为本地区在全球经贸格局转换中争取有利经贸通商条件、提升区域整体经贸竞争能力的同时,逐渐推动实现区域内一体化合作。  相似文献   

8.
由制海权分布界定的海权格局,影响着相关国家的海洋权益、安全以及战略。东北亚地区背陆面海,是多个海陆战略力量的聚集地。近代以来,中、日、俄、美等国的海权互动,推动了东北亚海权格局的不断演变。随着冷战后海权国家的海上扩张与安全结盟,陆权国家的海权实践与海上合作,东北亚海权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陆权国家海上力量渐次生成,对海辐射能力增强,与海权国家摩擦加剧。对此,中国应当在东北亚地区避免海陆强国的联合包围,加强与大陆强国的海上安全合作,发展陆权辐射下的有限海权,形成应对海上霸权的非对称优势,努力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二战"后的历史和外交实践中,澳大利亚的政治精英形成了跨越党派的中等强国认同。澳大利亚工党在几十年中建立了"中等强国外交"传统,工党领袖们直到今天仍然在努力使之发扬光大。保守党虽然没有使用"中等强国外交"来概括自己的外交路线,但正是保守党政治家首先给澳大利亚贴上了"中等强国"的标签,并对中等强国认同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都认同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身份,工党形成了以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和积极行动主义为特征的多边行为偏好,而保守党则主要将与强国结盟作为中等强国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亚地区,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等强国,巴基斯坦面临着新旧战略困境交织的局面,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追求。究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印巴安全困境的延续、阿富汗反恐战争导致的国家西北边境地区的"塔利班化"趋势、巴美反恐同盟困境的历史再现,以及弱国家特性的显现。由此也决定了巴基斯坦需要放眼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现实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