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实证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1995~2007年间我国中、东、西三大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并对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结果显示三大区域大部分时间内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出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主要作用,表明节能减排工作初显成效;但近年来煤炭在总体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呈恶化的趋势,对以后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年份粮食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年份粮食进口量大于粮食出口量(如下表)。从1983—2004年的22年中,13年即近6成的年份粮食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其中,1995年进口量超过出口量的规模最大,达1968万吨,占同期粮食产量的4.2%;2003年进口量最大,达2283万吨,比在这之前最高的1995年高213万吨,相当于最低的1985年的3.8倍,但由于出口量达2230万吨,进口超过出口的数量仅占同期粮食产量的0.1%,比重比1995年低4个多百分点。200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975万吨,是近22年来较少的年份,进口量超过出口量496万吨,占同期粮食产量的1.1…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2001年,中国旅游业克服了世界经济不振和9·11恐怖事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国内旅游收入35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9%;旅游业总收入达49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2001年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发展特征 (一)国内旅游总体走势强劲 2001年国内旅游收入3522.36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70.5%,国内旅游已支撑起旅游经济的大半壁江山。 1.旅游消费继续成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实施和深度推进,海南旅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业逐步向旅游方式多样、游客花费多元及旅游住宿多选等方面转型,旅游规模加速扩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300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4.04亿元,同比增长25.8%。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更加凸显了旅游统计的局限性。我们传统的旅游统计工具仅仅考虑了旅游的需求方面,忽略了旅游的供给层。这样的旅游统计仅能直接统计得到旅游业的经济收入,而关于旅游业的前期成本却得不到直接有效的控制,也就不能客观计量旅游活动的产出;而且,由于没有供给方面的数据,旅游统计就只能在旅游业内部比较,无法与其他行  相似文献   

7.
余启彬 《四川省情》2006,(12):19-20
四川能源的生产、消费现状能源生产状况近两年四川能源生产量2005年四川生产的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为11301万吨标准煤,比2004年的10699.9万吨标准煤多601.1万吨标准煤,增长5.6%;一次能源的生产量为1140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2005年我省从外省、市、区调入量大幅下降,同比降幅为29.2%,另一方面,我省调出外省、市、区量也减少,同比少调出748.6万吨标准煤,下降29.5%。外轮机在我省加油量同比增长25.0%。四川能源生产构成与全国比较我省的能源生产构成与全国构成有较大的不同,水电、天然气是我省的优势。而原煤、原油我省相对较少。水电占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渐成时尚,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2006年福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00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10.7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3.7%上升到10.6%,旅游发展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旅游经济正成  相似文献   

9.
“八五”时期是上海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上海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国际和国内旅游业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国际旅游从1992年起连续4年突破百万人次大关,创汇能力大大提高。与“七五”时期相比,“八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617.3万人次,增长58.6%。同期,由本市旅行社组织出游和接待的国内旅游者近800万人次,比“七五”时期增长24.2%,其中仅1995年一年就达2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回笼货币8.2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7.7%。  相似文献   

10.
出境游支出被低估国际游变花汇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7年我国正式开放出境旅游以来,出境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出境人数从1997年的500万人次增长到2003年的2000多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市场,年均增长高达26%以上,远远高于入境旅游年均增长8%的水平。然而,根据国家公布的出境旅游支出统计,1997年以来,我国出境旅游支出年均增长仅为6.88%,低于出境人数增长近20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1.69%,而出境旅游支出反而下降1.37%。我们认为,我国出境旅游支出被严重低估,目前我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沦为花汇产业,如果不进行积极干预,未来我国国际旅游业非贸易外汇逆差将非常巨大。 国…  相似文献   

11.
20O2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创历史新高。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之一。去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达1196.9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26.3%;旅游业总收入达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其中,全区接待海外旅游者43.94万人(次),同比增长9.88%;国际旅游创汇1.49亿美元。同比增长8.76%。  相似文献   

12.
杨梅 《统计与决策》2012,(16):140-143
文章利用两部门理论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中部地区省级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997~2010年中部地区各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旅游业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对其他非旅游部门的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发展。为实现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文章提出了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省际旅游合作与分工,以整合区域旅游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遵义生态型农村经济现状近几年,遵义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解决了全市7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33.29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7.5%。其中:林业总产值为43231万元,同比增长2.63%;畜牧业总产值为44.3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农业总产值的33.25%,肉类总产量达42.06万吨占全省的28.6%;粮食总产量为280万吨占全省粮食产量的27.1%;油菜籽产量达23.96万吨,占全省的37.3%;烤烟产量8.05万吨,占全省的26.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14.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消耗过快、空气污染严重.至此,旅游业的碳排放量问题已引起研究热潮,特别是关于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研究.文章以河南省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输方式角度出发测算出了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利用kaya等式的扩展建立LMDI分解模型,研究了游客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能源结构六大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作为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旅游总收入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超过10%,全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不超过5%,而我市2001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仅为3.3%,但增幅较高,比上年增长34.6%,高于国民经济增幅,可见,我市旅游业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的协同关系,文章用Tapio弹性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引入了交叉脱钩指数,研究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的脱钩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7-2011年,京津冀地区资源消耗的脱钩状态主要为增长负脱钩和弱脱钩;2012-2016年,北京市和天津市已经实现了资源消耗的脱钩优化,而河北省近五年资源消耗的脱钩状态仍然以弱脱钩为主。(2)2007-2016年,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废物排放已经基本实现脱钩;京津冀地区废物排放的脱钩程度明显优于资源消耗的脱钩程度。(3)从直接物质投入角度,进口物质消耗量的脱钩状态多为增长负脱钩,而其他各类资源消耗量的脱钩状态多为强脱钩或弱脱钩;从直接废物排放角度,各类废物排放多为强脱钩状态。(4)从脱钩协同角度,天津市与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脱钩协同状态良好,而北京市分别与天津市、河北省的脱钩协同程度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脱钩模型测度了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水平,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全国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以弱脱钩为主,东部地区省份脱钩的稳定性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西部地区省份脱钩的内部差异最大;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连通可达,网络联系、网络密度和稳定性趋于下降,网络结构等级逐渐被打破;上海和江苏等省份不仅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还承担“中心行动者”和“桥梁”的角色;各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呈现显著的梯度性,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资源要素向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流动,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一年,据省旅游局预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亿元,比 2004年增长11.8%。其中,旅游创汇将达3.31亿美元, 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52.2亿元,增长12%。随着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民营旅游业也不断壮大,成为我省旅游业的重要力量。一、民营旅游业发展现状 1、民营旅游业发展不断壮大。近几年,我省加大对旅游业扶植力度,全省旅游涉外饭店的投资近百亿元, 其中有80%都是民营投资的。目前,全省50多条旅游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社会》2011,(2):14-15
据悉,“十一五”以来,日喀则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扩内需、保增长、促和谐、惠民生”的重要产业来培育,旅游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五年来,全地区共接待闰内外游客36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47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已由2005年的3%上升到2010年的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