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海洋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综合性战略,其核心是日美海权同盟,实现海洋战略的方式是采取以日、美为主轴,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展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建立起一套确保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新秩序中成为海洋大国。这对未来的日本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洋国家权以及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产生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长期以“海洋国家”自居,海洋战略不仅在其国家战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关乎中日双边关系及地区和平与稳定。2023年4月28日,日本出台第四份《海洋基本计划》,用以指导今后五年具体海洋政策。作为岸田文雄上台执政,并对日本安保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后的首份《海洋基本计划》,其相较于第三份《海洋基本计划》呈现出“泛安全化”趋势空前加剧、将海洋“威胁”主要来源从朝鲜调整为中国与俄罗斯、提出“构建可持续海洋”基本方针三大特点。造成此种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日本战略文化中危机意识、扩张主义及尚武等因素的长期浸润;日本国家战略进入向以“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为核心诉求的“全面大国”转型加速期;日本外部环境发生以进入所谓“新时代”为代表的显著变化;岸田政权因经济低迷、少子老龄化、系列政治丑闻等问题遭遇执政危机。日本未来以第四份《海洋基本计划》为蓝本的海洋政策调整,或将对中日关系、地区安全形势乃至全球“高边疆”领域合作造成负面影响,值得予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
从振兴内容产业看日本国家软实力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力群 《日本学刊》2012,(2):128-144,160
本文以发现软实力资源→建设软实力资源→运用软实力资源为分析框架,对日本通过振兴内容产业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用"以管窥豹"的方式,突破奈的"soft power"概念对我国理解软实力的束缚,扩大软实力政策的外延。呼唤我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要以我国的国情为出发点,站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大国复兴阶段的立场上对我国提升软实力政策进行再思考,加强我国对软实力资源的发现、建设与运用,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海洋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海洋战略决定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成败。1949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从以"生存"为底线的海洋认知,到以"发展"为基调的海洋政策,再到以"强国"为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内涵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国正处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既有良好环境和基础,也有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修斌 《日本学刊》2005,(2):37-52
以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作为岛国和“资源小国”的地理条件和“大国化”倾向为背景,日本统治阶层及学术界近年明显加强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海洋国家”的内涵做了重新定义,具有官民并举、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注重参与海洋事务方式的研究以及内容广泛等特点,并与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对华政策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12,(1):10-21,157
"海洋国家"的概念,包括了海洋国家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重视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挑战,主张海洋国家结成联盟和形成大陆边缘地带对心脏地带包围网的内涵。日本"海洋派"把中国作为向日本挑战的主要大陆国家进行防范,他们坚持日美同盟的战略,试图利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包围中国,具有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构建"数字海洋"实施海陆统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因此,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在21世纪提出数字海洋的发展战略,对于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步伐中,如何构建“数字海洋”,实施海陆统筹,走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世界海权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第一,世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权建设是以资本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过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应走综合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二,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战略深受其地缘政治缺陷的制约,其成败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陆海统筹和平衡能力,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陆海统筹的复合型海权发展道路。第三,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建设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度和区域,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有限性、区域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四,新兴海权的成败取决于新兴海权国家如何处理与既有海洋霸权的关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国海洋霸权的关系,走和平式海权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电力事业在近代日本社会的推进及其所带来的电力使用普及,被视为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能源革命。与同时期展开的产业革命一样,电力事业是在中央政府指导和监督下推进的,同时受到国家战略政策的影响和限制。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参与乃至介入,不仅出现在“战时统制经济”时期,而是贯穿于整个电力事业发展的始终。通过对电力开发和电力市场形成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出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日本电力事业发展的“自由竞争时代”,中央政府虽未对民营电力和电力消费展开全面管制,但由于“强兵政策”与对外扩张政策的实施,仍然对电力事业的展开方式、电力消费市场的形成和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在“电力统制”的构想下,政府不断强化电力行政,这也为此后战时“总体战体制”下的电力统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法治建设历史久远。在国家和海洋法治建设大背景之下,从"法制"到"法治"的形式要件为理论出发点,海洋法治建设的实践随着其自身的建设发展而不断演进,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史征程,创造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