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关于名的逻辑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又一位儒家有重要影响之人物 ,他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正名逻辑思想体系 ,并系统地研究了名、辞和辩说之间的关系。其中名是荀子研究的重心。荀子关于名的逻辑思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名的本质 ;名的种类 ;辞、辩说和名的关系。可以说 ,荀子在逻辑方面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但令人可惜的是 ,他并没有大力发展逻辑学说 ,个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正名"思想的求真与求善功能的统一。逻辑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荀子"正名"思想的显著特点,揭示了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荀子正名思想的管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英来 《理论界》2009,(5):122-123
管理规范是现代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荀子的正名思想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管理规范论思想.荀子认为正名能提供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评判标准,正名的基础在于人固有的认识本能与合理组织形式的存在,正名的方法有遵循传统、约定俗成等,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规范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荀子也不是语言学家。不过,他具有进步的唯物的观点。在讨论哲学思想问题时,谈到有关语言的问题,如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语言的发展等基本语言学理论方面,他的一些看法,即使今天看来,也还是很精辟的。另外,荀子的一生活动范围很广,走遍了当时各国,曾经南到楚国,北到燕国,燕楚相去不下三千里;又曾东到齐鲁,西至秦陇,齐、秦相距也约三千里。荀子虽是赵国人,在齐楚两国居住较久,由于社会实践,使他对汉语的各地语言具有丰富的知识。因此,本文是想谈谈荀子在语言学方面的一些卓越的、科学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5.
荀子语言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正名篇》是公元前3世纪一部极有价值的"语言论",当代许多语言学家曾撰文评价荀子的语言学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代语言研究的先驱之一,荀子仍有一些有价值的语言学观点值得人们进一步挖掘;同时,也有一些尚存有争议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3):36-43
以礼乐进行教育、教化是礼教。文章对荀子的礼教思想与社会教化问题进行了阐发,指出荀子天人相分,归本人道来探讨礼教的本源。以本始材朴、性伪之辨揭示礼教的人性论依据;以礼义之化、富而教之为礼教的基本途径;以圣人之伪、以道教人为礼教的理想目标;为学不已、尊师重礼是礼教的具体实践;治教合一、美政美俗是礼教的双重功能;秦汉以后,礼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异化。今天,对于礼教问题要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在仁爱的基础上提倡礼教,以礼教作为社会儒学实践的基本途径,重建伦理秩序,重塑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7.
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正名"思想的求真与求善功能的统一。逻辑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荀子"正名"思想的显著特点,揭示了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相似文献   

8.
张雁 《东岳论丛》2007,28(3):199-200
荀子对语言的认识和论述集中体现在《苟子.正名》中。《正名》涉及了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语言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语言的作用、语言的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在理论的阐述上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9.
孔子社会稳定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角度对孔子社会稳定思想进行了剖析,认为孔子社会稳定思想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以仁政德治为社会稳定机制的核心,如果人人皆行仁道,相互友爱,统治者恪行仁政德治,社会秩序就能安定了;二是以正名为谋求政府与家庭双向结构稳定的模式,即以“仁”的内容,“礼”的框架,“正名”的方式,三位一体地摆正各阶级、阶层人们的位置,以实现全社会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三是以“庶、富、教”为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前提,即人口、财富、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三大要素和基础前提。孔子稳定思想精华颇值汲取,但其局限性诸如泥古守旧,封闭保守的因素则应摒弃  相似文献   

10.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1.
荀子批判地继承了先秦儒家关于礼的思想,把礼和法协调统一起来,构建了以“隆礼重法”为核心的礼法思想体系。“性恶论”是其礼法思想的人性论根据,“礼义之化”是形成礼法思想的渊源,“法者,治之端”是其法治思想的法家倾向。深入分析荀子礼法思想的社会意义,这对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人性论和社会起源论是其理论基础 ,等级分层和职业分层是其理论核心 ,礼制是其实现社会分层和建立王道政治秩序的手段。研究荀子的这一思想 ,将有助于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思想至为丰瞻 ,其关于解蔽与正名问题 ,既善用分析而又富有逻辑。荀子之所以解蔽正名 ,与其天论、性论相一贯 ,目的无非在于实行礼仪之治而达于“天下之正”。所以他的论点每次都归结于国家治乱问题 ,而成为他思想的极重要的基本出发点。本文从他所下定的“蔽”的概念出发 ,认识他的正名思想 ,进而探寻其思想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越  陈喻伟 《兰州学刊》2013,(1):208-210
律师的社会责任即律师利用其独特知识构成、法律技能,以推动法治、提高公众对律师的信任以及对于法治的信仰为指向的各种实践.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再次进入不稳定时期,律师群体亟须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而传统文化中荀子的人才思想和法律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也为当代律师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现代社会学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文章通过对荀子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全面考察 ,认为 ,荀子社会控制思想不仅是对先秦社会控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而且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社会控制体系的基点 ,拨开其历史局限 ,其中包含着极其有价值的成分 ,对于当代社会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全球化与社会语言学研究相结合是21世纪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21世纪初《社会语言学》刊登了社会语言学与全球化研究的系列论文,颇具研究价值。本文将探讨其研究特征、理论构建、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以期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名”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 ,而是一种标记、指称事物的语词符号。在《正名》中 ,荀子深刻揭示了“名”的符号性质及其功能 ,具体探讨了命名的基本原则 ,提出并讨论了使用名称的原则与方法。因此 ,荀子的《正名》实质上是一篇系统论述语词符号问题的符号学专论。  相似文献   

19.
王堃 《东岳论丛》2014,(4):11-17
"正名"与"正义"同含一"正"字。在荀子的正名论中,"正"有两重涵义:"由行致知"和"以知制行"。而正义则可视为动态的正名过程,其目标是在知行合一中对礼进行损益。在这个动态的正名过程中产生出不变的正义原则,即"约定俗成"的"贵本"原则,与"径易不拂"的"亲用"原则。在这两条原则的基础上,又推出公平性与中和性两条正义准则。从正义论的整个架构来看,儒家的正义论与正名论有着同构的关系,正义既是正名的目标,正名也是正义的统绪。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表达的是法律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外化的表现形式。凡是基于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产生的行为规范都可称之为自然法规范。荀子基于人性恶的观点,提出了人性中有生而好利、贪图享受的自然天性,如果任由人的这一自然天性发展,就会出现相互伤害的现象,群居的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分、义、礼、法是基于自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产生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规范,具有分层递进的特点。分是群体中自然人个体权利义务的界限;义是指自然人之间权利义务分配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礼是人类社会自然理性的规范性和程式性表达;法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最高层级的行为规范,具有保障分、义、礼规范实施的功能。对荀子自然法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梳理,阐明先秦儒家自然法产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对于今天的立法、司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