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唐词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词与南唐词,是五代词坛盛开的两束奇葩,虽然较多表现离别相思、儿女情怀,却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气质风貌、艺术魅力.两者风格特征的区别,与巴蜀和江南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与花间词的综合比较,彰显出南唐词独特的审美特质:富贵典雅之致、忧患感伤之意、主观情性之美、疏朗清畅之调.南唐词艺术为北宋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晋的宫廷音乐文化很不健全,宫廷娱乐音乐也不丰富,这与东晋朝廷在音乐文化构建中不积极吸收江南吴歌有很大关系.究其原因,一是中原士族优越的文化观念,二是南北语言的差异与隔阂影响了朝廷对江南吴歌的吸纳.  相似文献   

3.
唐文人词作家中江南籍占有很大的比例,非江南籍的词人往往也有过江南生活的经历。许多词调最初产生或流行于江南,江南歌女在词的传播中有着重要作用。南朝吴声歌曲对传统词风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勇强 《社会科学》2007,(12):139-148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相似文献   

5.
邓乔彬 《文史哲》2004,(4):110-116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王伟 《兰州学刊》2009,(3):173-176
江南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江南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江南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江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江南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8.
李煜词浅论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一是他拓展了词的表现题材,摆脱了花间派专事妇女描写的局限;其二是他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三是他的语言风格明净优美、朴素自然,接近口语  相似文献   

9.
邹华 《学术探索》2006,(3):117-120
李煜词的发生、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时代文化与审美习尚的规范,使他的词追求轻艳,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南唐的地缘因素和社会风俗的影响,使他的词柔靡而艳丽,重于描写歌舞宴饮的享受和对恋情的追求,具有明显的俗文化特征;南唐特殊的历史和词人的人生经历使他的词充满深哀巨痛,抒发自我的家国之忧,摅写了经济之怀,提升了词的文化品格,初步显露了词向诗化道路回归的端倪。  相似文献   

10.
李煜的词以北宋灭南唐为界,分前后两阶段,尤以后期词在素材的选择和感情的抒发上臻于高超水准,使之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古来品评颇多,对内容、特点之理解见仁见智。本文试以“朱颜改”为例论之,阐释读词辨意之要旨,兼议该词词作特点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伟立 《天府新论》2010,(1):136-141
南唐保大五年(947年)正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向南唐发出册立元宗李碌为中原主的信息。《江南野史》首记此事,除马令采入《南唐书》外,其它重要史籍均未记录,颇有孤论难立之虞,治史者亦怀疑它的可靠性。时人徐铉集里有三篇论文涉及此事,尤其选《送谢仲宣员外使北蕃序》提供了一些资料,可以消除怀疑,可以补史籍的缺失,找回《江南野史》载文失掉的环节,大大地有助于对册立一事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词学研究中,词起源于民间说一直是主流的观点,但这一观点需要反思和检讨。从词的界定来说,词体的发生,就音乐原因来看是盛唐之后经过法曲变革主要源于六朝清乐的新曲子;就其文学建构因素来看,则是通过糅合乐府诗的杂言以成长短句、借鉴熔铸近体诗律而定型化的。考察魏晋六朝以来的本土清乐发展历程和近体诗的形成历程,这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而魏晋以至盛唐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以宫廷贵族为文化中心而存在的。在盛唐开天时期的玄宗宫廷中,音乐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即由传统的大曲歌舞演出到清雅的小型乐队轻音乐演出的转型、由隋代初唐盛行的喧闹胡乐到以清乐吴声法曲的转型、由传统的以乐舞为主要音乐表现到以声乐为主要音乐表现的转型。音乐消费创造了对歌词的需要,所以这一时期以七言绝句为代表的声诗大量涌现,曲词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李白的宫廷应制词创造便成为百代词曲之祖。词既不是起源于民间也不是燕乐的产物,词起源的民间论和燕乐说存在诸多矛盾,词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当中,是宫廷音乐消费对歌诗需要的产物。词的产生和形成,就发生时间来说,是盛唐的天宝初年;就发生的地点来说,是盛唐宫廷而非民间。回顾百年来曲词发生史的研究,对民间、平民之类概念的推崇...  相似文献   

13.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南唐烈祖李昇的长子。九四三年继位,后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作为国君李璟是很平庸的,作为词人李璟有很高的造诣。他留下的四首词,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这四首词可能都是他晚期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别,就是借用男女情事,春恨悲秋的主题,表现词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和情怀,抒发他因国运衰微的哀思。李璟晚期的处境确实是很艰难的。他无时不为自身和南唐的安危存亡担忧。当这种苦闷无法解脱需要宣泄时,他就以自己的爱好和擅长,借用风靡一时的小词形式,传统的春恨悲秋的主题抒发出来,以求得心态的平衡和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词体的形成与发展与诗体关系密切.初盛唐词几乎完全被动的接受诗的影响.中晚唐"以曲拍为句"的制词原则引起了词体对诗体的背离.五代时在西蜀和南唐两大词坛的共同努力下,词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体范式、美学思想、创作宗旨和艺术风格,诗词离散力度加剧的同时词又逐步借鉴诗在音律和情韵上的成果来丰富自己.这种背离与接受的辨证统一奠定了后世诗词关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反映社会文化发展的真实可靠的文学文本资料,而南朝乐府民歌的城市化特征正反映了南朝文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倾向。充满了商业气息的城市文化培育了吴歌西曲,其影响不仅表现在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在其中所留下的印记,更在于歌女———一商业化的女性参与创作和传播,赋予了这些民歌独具风味的伤感轻艳之美。而在唐宋两代,南朝乐府城市化和艳情化的文化品格和文学特征又借着城市商业发达的社会风气和南朝音乐的继续流传,得以在曲子词的创作中重新抬头,并成为唐宋词的本色以及创作新传统。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整个宋代文学的代表。无论在诗歌还是散文创作上都有除旧布新之功,而对宋词的贡献尤其突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虽然倡导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但涉及面只限于诗文领域,其词创作主要是继承五代冯延巳的风格,主要内容不外乎男女情爱与离别相思,虽然其后期词风格有所变化,但主导风格还是婉约秀丽的花间路数。宋初晏殊、晏几道、张先等词家总体上也不出花间南唐风格。苏轼登上文坛之际,正是柳永清丽柔婉之词风靡之时,李清照虽对柳词的语言通俗浅近提出批评,但仍视其为词之…  相似文献   

17.
人们习惯于把南唐词和西蜀词相提并论 ,实际上南唐词的感伤风格和西蜀词的艳冶风格有很大区别。南唐词特有的感伤风格与南唐衰亡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即“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39-242
田野工作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与研究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是民族声乐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实现手段。田野工作对当代民族声乐的主要意义在于: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原始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民族声乐提供更广泛、更有价值的音乐资料,为原生态音乐文化传承提供养分。当代民族声乐在借鉴欧洲声乐技巧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及个性特点,重视吸取传统唱法的精华,借鉴各民族原生态唱法优秀成果。民族声乐工作者要走进田野,深入民间和艺术团体采风,将民间艺人请进学校,从田野的沃土中汲取养分,从各兄弟民族的传统声乐艺术中继承优秀的技巧和艺术手段,使当代民族声乐向色彩缤纷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和她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学习、继承了晚唐五代词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受南唐后主李煜词的创作风格影响殊深。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吸收了李煜词的艺术精华,又吸收了北宋诸词家慢词创作的长处,并借鉴了汉魏辞赋的铺叙手法,逐渐形成了以婉约为特色的独特风格——“易安体“。李清照词不求藻饰,善于提炼,收纳富有表现力的民间口语。这些语言平白如话,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少琢语华词,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但融汇在她的词中却有着极深邃的内涵,韵味神异。如  相似文献   

20.
以吴歌西曲为代表的南朝乐府民歌在将歌咏的重心置于男女之情的同时,却又呈现了江南山川河流、社会面貌和风俗民情.从而被认为具有了某种江南性格,并成为江南美学整体的组成部分.作为现实的江南风土民情进人民歌,作品中江南事象、歌者“情思”、民歌整体结构之间会形成一种关系,江南民间美学是从这些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本文从南朝民歌的“歌兴”方式、“内蕴灌注”与“情趣蕴含”以呈现江南民间审美经验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