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文化是一种强力的粘合剂,它不仅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素质、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将国内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语言的各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我国就是以共同的中华文化所联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与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文化形…  相似文献   

2.
试论妇女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现代化包含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品质、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其实质是将妇女的素质提高到当代水平。社会的现代化与妇女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实现妇女的现代化关键问题是提高妇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素质的扬弃与现代化的进程赖伯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是中华民族空前壮丽的伟业,全国人民是能动的参与主体,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与现代化进程的徐速和终极目标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类社会在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中,形成和确立了地缘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条件。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等四个特征,只有在地缘关系确立的条件下才能渐次形成,而不能产生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社会和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如果抽去地缘关系和这样四个特征,民族也就根本称不上是如何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这一特殊历史范畴,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口素质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偏低有重大关系。民族地区要加速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一)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小,但其分布的地域广阔,仅民族自治区域就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建国40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开发民族地区,使之得到了较快…  相似文献   

6.
民族属于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共同体。斯大林就曾经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因此,它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不是从来就有,不可能永恒存在,也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即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但是在存在着剥削阶级的社会里,民族又决不是什么统一的东西。列宁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①又说:“在股份公司里,各民族的资本家都是坐在一起的,彼此十分融洽。在工厂里,各民族的工人都是在一起工作。在任何其正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发生时,集团都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划分的。”②可见民族区别是次要的,而阶级划分,才是人们之间最根本、最深刻的划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民族性格就是指一个民族的群体个性,是一个民族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斯大林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在这里,斯大林指出了构成一个民族的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共同的地域,二是共同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自己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民族的特征有四个: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民族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这四个特征。但在民族形成以后,由于种种其他客观原因而丧失前三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不能使民族不成其为民族。如我国的满族,原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在长期与汉族相处过程中采用了汉语。在我国,满语作为整个民族语言已不存在了,但满族依然存在。许多汉族虽然长期侨居国外,丧失了共同地域,但仍然是汉族。有人说,只有完整地具备四个特征才称之为民族。而这种观点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缪菁 《兰州学刊》2005,(5):266-267
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地域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社会功能包含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这些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而从礼仪的角度认识这些功能,更具直观性,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俗社会功能所具有的意义,从而应用于有关的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凝聚力是在共同地域、血缘亲情、共同经济与政治生活基础上形成的,以民族精神为支柱、以民族情感为纽带的民族共同心态所表现出的一种内聚力、亲和力、吸引力、向心力.它作为社会有机构成要素的凝结物,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既有显著的继承性、连续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历史性,随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迁而呈现出互相区别的历史类型.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世界历史上独具特色和魅力.本文试图探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历史类型及其现代走向,为崭新的现代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堃先生曾对民族定义作过如下表述: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的稳定的共同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分为氏族、部落、部族、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五个阶段和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的民族,全具有这四个要素,但这四个要素是有联系和轻重之分的。其中,共同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是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缺此便不成其为民族。至于其他三个要素,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之下也会消失。”  相似文献   

13.
尚世海 《理论界》2003,(4):16-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民族精神的培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迄今为止,民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形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民族是指有着同系血缘、在或曾在特定地域上有着共同生存空间、具有共同生活历史、具有共同集体情感并要求自我管理的群体。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紧张是民族国家问题的常态。民族主义的作用在民族上升期和民族衰弱期的可信性是不同的,民族主义的主张在民族上升期具有负面的不可控性。民族主义是中观的、粗糙的观念体系,它往往在政治范式转换过程中可能作为意识形态出现。建构的民族主义对外具有侵略性、对内具有压抑性,属于工具非理性的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人情论     
人情,是当今中西方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人情设计,是我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道德的重要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族人情关系设计原理的演绎,抽象出这种设计的普遍社会意义及其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内在逻辑,从而探求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人情关系,实现民族道德超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域民族生存状态,是植根于西藏高原上的一种文化。藏族是西藏高原的多数民族,但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不只是藏族,还有门巴族、珞巴族和人。即便是藏族,也因地域环境差异分为农区和牧区,导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他们共同创造了西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西藏人文旅游资源既有整体特色,又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和奇特性,成为发展西藏旅游的坚实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化、民族文化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民族的现代特点看,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可以定义为在一定地域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观念的、制度的和器物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在其长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伦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这是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斗争及相互联系、互相往来的经验总结和精神创造。是他们对于共同生活的社会成员确立的精神内质和行为规则,因而具有人文文化的性质。这一文化为民族社会的人们创制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境界,也为人们的生活和言行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而使我国各民族得以稳定、和谐、健康地生存。一、少数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涵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我国各民族的伦理道德文化与本民族人民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紧密交…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文学与民族学具有直接关系。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要素。美国华裔又具有其特殊性,即他们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或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后代。在美利坚民族以欧洲白人为主体的社会中,华裔属于少数族裔。美国华裔文学反映的主要是华夏文化与美利坚文化之间的冲撞与融合。在中美文化的认同方面,美国华裔作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身为华人而感到自豪并竭力弘扬中华传统;第二类,否定中华传统而崇尚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第三类,持认同华夏文化而又不否定美国文化的折中态度;第四类,持多元文化的态度。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和终极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美国华裔文学的早、中、晚三代作家,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种类型,以其特殊身份在消解中美文化对立和促进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方面承担了桥梁和纽带的历史重任,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层面上为增进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均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与民族心理关系初探张怀民民族心理是由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共同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共同的经济生活影响下形成的群体性格、情感、爱好、风俗习惯等心理素质的总和。一般地说,民族心理为同一民族各个阶级所共有,它是一种最强烈、最广泛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