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以情感高于真相、片面呈现真相、真相界定真空为特征的社交媒体传播现象,“后真相”现象生成于现代西方社会中真相需求消解、真相真实消解和真相权威消解的真相还原困境。相仿的命名和相似的消解内涵使“后真相”概念自出现就同聚焦西方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后现代主义密切关联,而西方社会“后真相”现象所指代的真相还原困境早在其命名行为前就已出现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后现代主义基于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剖析出西方社会真相还原困境根源于元叙事的崩溃、部分真实的虚拟景观和符号化的现实,其本质是资本主义通过知识商品化的信息霸权、景观潜移默化的统治和“真相危机”的完美罪行来掩盖其控制真相的手段;但后现代主义对这一现象的否定也消解了受众对真相还原困境的反抗,未能深入到信息商品社会化生产同信息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际公关》2016,(6):30-30
日前,全球领先公关传播公司万博宣伟宣布推出升级版中文社交媒体危机应对处理模拟培训系统——“Firebell”。旨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帮助各家公司做好准备,应对迅速演变并难以预知的各种紧急以及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社交媒体已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策源地和传播源。既往高校舆情研究主要聚焦于特定对象、特定时段、特定事件的舆情引导研究,缺乏对社交媒体用户传播行为的学术聚焦。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建模和回归分析探寻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参与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因素,从微观角度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导致的传播行为差异,为高校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治理提供事实依据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危机事件频发,在危机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常常处于混乱状态,各种信息复杂,难以求证,传播系统也失去常态。要避免危机事件造成社会损害,需要政府和媒体提高认识,运用危机传播理论,做好危机报道:政府要提高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做好危机传播;媒体要建立危机传播预警机制和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议题建构的作用;危机事件后,要做好危机传播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5.
“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传播具有信息杂糅化、叙事情感化、舆论去中心化等特征,其与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相耦合,影响传统历史叙事。历史虚无主义将“蒙太奇”手法运用于繁杂的信息处理、传播过程中,借助感性优先的情感化叙事裹挟网络群体情绪,从而拼凑、虚化历史,造成主流意识形态消解、文化认同解构以及动摇党执政地位的危害。应对“后真相”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唯物史观大众化;加强网络治理,培养媒介意见领袖;变革历史教育,增强群众辨识力。  相似文献   

6.
在危机传播情态下,新闻媒体有三种行为选择策略:一是采取放任的危机报道行为;二是利用反复核实甄别的负反馈手段,尽量缩小报道与事实之间的“失真”程度;三是隔绝危机信息.这三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带给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弊.通过对危机组织、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媒体本身在危机传播中的利弊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对各方利益受损最小化方案就是由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报道.各利益主体必须学会通过媒体向利益相关者宣示自己的危机管理措施,表达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利用媒体塑造组织形象,以期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缓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特别是那些影响巨大的主流媒体,它们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应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与移动社交媒体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2019年底至2020年初,COVID-19于武汉爆发,谣言与疫情齐飞。本文以武汉“封城”1个月为时间段,以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的“疫情辟谣”为取样来源,采用混合研究法,考察疫情谣言在国内社交媒体的生产、流通/传播、消费/接受的情况,重点关注谣言的时空分布、建构方式、传播特点以及辟谣路径,探求谣言产生及传播的社会心理和现实环境,以期深化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公共领域的渗透日渐深入,局部或者单一的突发事件由于社交媒体的介入往往会延伸至公共空间,成为公众广泛关注、参与的公共议题。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积累与传染可能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判断社交媒体舆论中的情绪类型,分析情绪传播特征继而验证影响情绪传染的因素变得十分重要。以“昆山反杀案”为切入口,运用情绪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舆论中的网络情绪进行粗、细粒度识别和网络模体、级联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在微博场域中,“昆山反杀案”舆论的情绪化倾向明显,情绪分布以“好”的情绪最为显著;情绪传染路径以广播式传播为主,情绪传染呈现明显趋同性特征。事件发展态势与情绪极性均为情绪传染的相关因素,而随着级联深度的增加和讨论的深入,情绪逐渐趋于理性,显示了微博舆论场的“自我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瑜  高靖添 《国际公关》2023,(22):173-175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话语权不断由大众媒体向下流动,公众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而当前真相滞后、个人主观意见优先的时代特点对公众的价值判断和情绪变化造成了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后真相”现象的蔓延极易导致大学生面对事件真相情绪失控,助长网络暴力的发生。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在面对后真相时代网络暴力时的情绪体验以及相关的情绪引导方法,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支持,破解后真相时代大学生网络暴力情绪引导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准确、有效地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是科学传播领域的重要问题。以广受关注的拉奎拉事件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拉奎拉事件的相关材料和学界评论进行梳理,并反思在公共危机中科学家如何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如何帮助公众做出合理决策。在厘清拉奎拉事件脉络的基础上,指出公共危机中的科学传播活动面临的三个挑战,即向公众传播具有不确定性的科学、科学家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冲突以及非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竞争,进而基于“科学为民”理念,讨论应对公共危机中科学传播挑战的思路,最后从“传播什么科学”和“如何传播科学”两个角度提出应传播“复数”的科学和“双向”的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的全球传播是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话语建构是迎接这一挑战的重大哲学转向和创新思路。在积极话语建构的范式下,重新界定危机是什么、从全新视角认识危机、讨论如何化危为机的“危机重构话语”理论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全球传播提供了从本体论、认识论到方法论的系统阐释和全新路径。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选取“云南大象北上南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危机重构话语”原则与策略促成该事件化危为机、成就卓越全球传播的关键作用。另外,本文还从案例中提炼出五种面向全球的危机沟通技巧作为该理论的补充,力求在“宏观原则-中观策略-微观技巧”三个层面上为未来突发公共事件全球传播的积极话语建构提供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技术座架的加载之下,网络意识形态日益烙印了虚假谣言遮蔽真实信息、情感驱逐理性的“后真相”特征。真假待辨的拟态环境失焦、真假不辨的数字鸿沟加深、真假难辨的信息传播熵增等是网络意识形态典型的后真相症候。追问网络意识形态的失“真”因由,主要存在情感至上的非理性化、个体驱动的去中心化、负面取向的偏向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外来侵扰的迭代化等。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后真相症候需要对症施药,坚持创设有益拟态环境、管控数字资源、甄别意识形态问题等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讲究宏微策略,于宏观层面做到正面回应、负面限流、侧面引流;于微观层面推动全媒体时代的迭代更新、融合发展,做好“正能量”“管得住”“用得好”的议程设置,释放行业协会、头部媒体的自建自治效能,培育个体延迟判断、理性冷静、查找证据的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14.
就社交媒体对新闻生产构成何种影响而言,研究多集中在内容选择、模式转换与理念重塑等方面,对社交媒体引起信息需求变化及其隐喻的交往关系转变却较少关注,信息交往关系变化恰恰是社交媒体产生的主要影响。因为,新闻不仅是内容呈现,更是信息交往关系的具象化体现,蕴含着不同媒介形式下信息主体间的关系互动模式。“后真相”作为社交媒体时代新闻现象的典型体现,本质上是信息交往关系变化的彰显,对该问题的探讨需要回到这个现实语境。   相似文献   

15.
危机作为非正常事件一定有其负面效应,自然也很容易传播,因而危机传播管理是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危机管理不等于危机传播管理,若将其限于传播管理.进而简单化地理解为危机中的媒体关系处理,甚至立足摆平媒体、封锁消息、掩盖真相.则进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类形式多样的社交网站激增,社交媒体用户也达到了前所未用的规模,新兴的社交媒体正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一场社交变革.本文正是以互联网用户的传播诱因作为出发点深度解析用户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进而对企业的社交营销给予建议.通过研究表明,用户的社交传播动机可分为:自我表达,身份认同;信息易感,资源分享;利益驱动,行使传播权三种类型.以用户的心理动机为理论基础,结合微博、微信等给媒介平台的属性为企业的社会化营销提出了三大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98抗洪”到美国“9·11”;从“伊拉克战争”到“中国抗击非典”再到前一段时间频频发生的“禽流感”,这些都表明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危机不断的时代,因此危机控制日益成为社会各组织以及学术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文章将危机传播控制划分为前期危机预警、中期危机处理和后期危机调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一套危机传播控制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在我国发展迅猛,政务微博顺时而生,成为我国政务传播开放体系的先行者。我国的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络谣言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其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不断更新,政府要构建WB2.0时代政务传播开放体系就要适应社交媒体"话题"模式,合理布局定位各类社交媒体在政务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塑造体制内网络红"V",破除网络谣言,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正能量谣言”成为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新的热点。通过梳理分析近期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几类典型的“正能量谣言”,发现“正能量谣言”演化的过程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些舆情事件刺激网民热议,在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网民的主观情绪作用、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与媒体“把关人”意识缺失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伪正能量”通过多渠道传播。因此,需要建立政府、媒体平台、网民共同参与的价值协同、制度协同、运行协同、信息协同的多重协同机制,在“正能量谣言”危机管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四个阶段实现公共危机事件“正能量谣言”的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20.
黄梵 《国际公关》2023,(15):80-82
<正>在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需要调动用户的主动传播实现优化升级。在为中国故事赋能传播动力的多种手段中,社交货币因其与信息分享直接相关而彰显出独特价值。社交货币:赋能互动的新型数字资产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活跃互动的背景下,电子口碑被概念化为人们在社交循环中彼此拥有的社交货币。虽不等同于法定货币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但在互联网“冲浪”的时代,社交货币是用户打开“话匣子”的钥匙,没有它便很难融入流行事物的大潮之中。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属于社交媒体经济学中的概念,其核心是分享。社交货币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看来可以用于描述所有真实而又潜在的资源,它源于社交网络和群体,既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也存在于离线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