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超  王燕 《统计与决策》2022,(20):43-47
文章通过引入产业关联系数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测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基于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且协同效应不断加强,共聚趋势逐渐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邻近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流效应,但经济距离阻碍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外溢效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均呈现集聚经济特征,城市化发展中的要素集聚对集聚形态下的产业层次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基于2005—2012年西北地区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要素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同时城市化集聚对相邻城市的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阈值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后发现,600km以内时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溢出效应随空间距离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超出600km之后转为负向空间溢出,同时城市化发展中其他结构性因素对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效应,空间效应方向和趋势由于各结构因素的特征而有所差异。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晗  何枭吟 《统计与决策》2022,(22):184-188
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环境规制可以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同时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产生积极作用,产业集聚也强化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绿色创新效率受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及其交互作用具有显著为正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尽管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本地效应为正,但是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应当增强不同产业间的协同集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乐为  伍宇欣  王菲 《统计与决策》2023,(13):132-137
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改进的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同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效应的增强不仅对本地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正向积极影响,还会提高相邻或地理属性相近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此外,这种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积极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双向FDI协同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地区1998~2009年期间地区之间的R&D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通过设定一个同时包含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和地理空间距离因素的空间加权矩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发现两种途径下地区之间的R&D空间溢出效应都十分显著,地区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都促进了对这一效应的吸收,但是人口流动便利性还不足以促进吸收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6.
贾敬全  陶冶 《统计与决策》2023,(15):151-155
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的提升推动邻地产业结构升级,但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截然相反;第三,分区域看,中部地区城市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效应,而东部地区城市影响效应与其并不一致。因此,应继续深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加强区域协同合作;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营造优质区域创新系统;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实施差异化财政分权政策。  相似文献   

7.
虽然关于行业维度的研究大都认为FDI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却忽略了FDI 在空间维度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因此,引入样本截面区位信息,构建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FDI对中国Malmquist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在区域内产生了正向溢出、在区域间产生了负向溢出,FDI空间溢出总效应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FDI溢出的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对距离非常近的一阶邻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各省份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等因素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从全国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存量也能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是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存量一定时,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大,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变小.从区域层面看,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是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是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初级人力资本的负向外溢效应比较明显,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会阻碍产业转型,在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对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高级人力资本会显著促进各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张虎  韩爱华 《统计研究》2019,36(1):39-50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城市2003—2016年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协调发展问题。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到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区间,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低,67.37%的城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与勉强协调发展区间。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得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具有非线性特征,对本地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先弱化后增强的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增强产业与空间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产业耦合协调作用促进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using data from 28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over the 2003–2012 period, we empirically test the intera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effects through which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influence the upgrading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lead to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is subject to organic integration between fiscal system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dependence in the effect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on upgrading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high-lying-land’ effects and the ‘low-lying-land’ effects coexist in the spatial pattern.  相似文献   

14.
邓飞  柯文进 《统计研究》2020,37(2):93-10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2021,38(4):3-15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 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 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 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负效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最后,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示的不同空间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斌斌 《统计研究》2018,35(4):30-4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能源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仅利于本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都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仅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特大城市、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对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对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治国等 《统计研究》2021,38(12):89-104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影响产业结构的分析思路,将空间碳排放纳入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剖析土地城市化推进的空间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进而将半参数与参数空间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不同类型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减排效应,并重点检验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整体上存在倒U型关系,相较于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广度土地城市化,夜间卫星灯光数据表征的深度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更加典型且边际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仅东部地区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保持稳健的倒U型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呈现正向单调关系;长期来看,广度土地城市化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而深度土地城市化则具有持续的促增效果;产业结构在土地城市化发挥空间减排效应的过程里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土地城市化具有空间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效应。本文据此提出,土地城市化推进应基于地方发展现状积极调整推进模式,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和协同减排,同时把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渠道,拓展土地城市化空间减排效应发挥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改进的经典Chenery“标准结构”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产业发展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Geweke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互为因果关系,再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其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即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现期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仅仅在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并未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