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海问题不仅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而且事关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顺利进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开发经营、最早管理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峡两岸虽然长期分治,但在南海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政策宣誓和管理方式。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海峡两岸南海政策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通过90年的不懈奋斗,在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28年,推开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藩篱;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30多年,开辟了实现民族复兴新的历史纪元。三次历史性跨越的递进叠加作用,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国特色文科学科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文科建设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前期恢复学科发展基础,世纪之交打造国家支持体系,新时代自主性、本土化重构的历史演变,探索出一条国家主导、群体参与的中国式建设发展之路。新文科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文科发展新方向,彰显了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历史发展逻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旨归,创建中国理论以阐释中国问题,生成中国话语以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尤其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展现了新的思路与新的亮点.就其最主要的方面而言:一是进一步站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高度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科学的战略定位;二是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完整勾划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整体思路;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经济发展方式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历史进程客观存在前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各自特色鲜明,但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部署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富强梦"这一历史进程之中,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在资源积累的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而改革开放前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都属于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二者之间的演进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战略思想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到本世纪中叶的根本目标.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中国梦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它承载历史、立足现实、昭示未来.“中国梦”深刻地昭示了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主题,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实现中国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实现人民幸福的必然趋势,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生育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利用181个国家1987年以来的数据,研究了不同国家生育与经济关系变迁过程及模式。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生育水平的下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生育水平下降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同步发生只存在于少数国家的某些发展阶段;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但生育水平却在持续下降,甚至低于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生育转变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中国生育转变超前于经济发展,生育率在经济腾飞的早期就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而且在生育下降到较低水平二十多年后才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一方面,未来中国需要警惕生育水平继续下跌或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生育水平依然有继续下跌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二者处在相同的历史坐标位、拥有相似的道路指向和内涵。曾经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之梦的西柏坡精神,可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梦”尽快进入普通民众的视域并成为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和前沿、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的量的规定,又有符合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自身特色的质的特性。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坚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路径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光明的前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0.
戢斗勇在《求实》2 0 0 1年第 1期撰文认为 ,在 2 1世纪 ,中华民族的复兴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认识 :中华民族的复兴 ,指的是曾经在古代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的中华民族 ,彻底改变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地位 ,中国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发展的前列 ,真正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 ,主要有四点 :第一 ,中国实现完全统一 ;第二 ,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成为发达国家之一 ;第三 ,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人类未来主流文化之一 ,中文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同等的话语权、决定权。中华…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道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追求;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所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构建节约型社会,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节约型社会,不仅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之一。回顾历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聚焦使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扭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最终目标。展望未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正确道路、文明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和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了包括意识形态、国家主权、经济发展、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只要正确对待全球化这一浪潮,只要积极面对、主动参与,就能够在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历史性变迁,历经四个阶段:文化从属于政治阶段;文化与经济并行发展阶段;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同发展阶段;文化上升为国家软实力阶段。这种历史性演变,充分说明了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日益成熟,也使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理论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索文化发展规律,总结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年奋斗历程,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突出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创建了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缔造了坚强领导核心;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了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铸就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铸就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局面;铸就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制度根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本文从中国经济成长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经济引领新兴经济体发展以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三个角度,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和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历经自在的历史形态和自觉自强的现代形态,具有历史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甲午战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华民族从自在逐渐走向自觉,知识界和革命派代表人物吸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建构了“中华民族”概念和现代国家理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基本完成,中华民族被赋予了国民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现代意涵,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政治属性,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主体表达和国民依托。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多元交融的自在阶段、存亡抗争的自觉阶段和民族复兴的自强阶段,蕴含着民族认同的国家逻辑、民族演进的历史逻辑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是先有大学、后有国家的崛起;我国近代也曾有过真正的大学及大学精神,造就了一批世界级大师,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后的几十年中,大学精神既有传承,也有失落,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办好大学、弘扬大学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依托着大学的崛起和大学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20.
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尹伯成为什么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经济发展史看,几乎所有国家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经济的粗放性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的必经之路。新中国建立后几十年搞粗放型发展并不奇怪,甚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