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物流服务的完成质量依赖于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中集成商(LSI)与提供商(FLSP)的共同努力。本文基于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假设,将前景理论与演化博弈相结合,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服务质量管控活动,讨论提供商服务策略与集成商管控策略的博弈过程,通过仿真揭示损失规避系数、感知价值的敏感系数、竞争替代效应、责任分担比率对演化结果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与特色在于:一是借助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与决策权重函数修正传统演化博弈中的支付矩阵,扩展了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关于博弈者风险态度、损益感知价值等心理因素的讨论。二是通过考虑集成商间的竞争替代效应,丰富了现有文献中对集成商监管策略影响因素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提供商对违约成本的感知价值、发挥集成商间的竞争替代效应是系统达到最优均衡点的有效途径;增强提供商与集成商对违约后果的认知程度、提高双方的风险意识能有效抑制服务违约行为;各核心要素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方式不同,通过模型与仿真结果可解释由责任分担不当诱发的LSSC服务质量管控不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作创新具有实现资源互补,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可能性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却难以保持稳定性。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改变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引入前景理论中的参照点概念,分析创新主体的效用,构建合作创新博弈收益感知矩阵,并基于该矩阵对合作创新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为保持合作创新的持续性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企业对创新收益的感知价值、合作创新成本、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担等因素是合作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强企业对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创新收益的感知,引导企业建立正确的创新风险认知,控制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等措施将有利于增强合作创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考虑到突发性抢购事件中公众的主观感知行为和多方博弈问题的现状,首先运用前景理论刻画了基准情境与抢购情境中公众对物品的感知价值;其次,界定了突发性抢购事件中参与主体(即公众与政府)的作用及其博弈关系,并在考虑到公众的感知价值基础上给出了博弈支付矩阵;然后,构建了抢购事件参与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推导了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并结合抢购事件的不同演化阶段对博弈均衡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引发的中国抢盐事件为例,分析了博弈关系的演化和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并考查了政府的辟谣效果和公众的心理预期价值对公众抢购行为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核心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博弈方法建立运营方与入驻企业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首先分析双方的收益与成本参数的变化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随后引入双重奖惩机制并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博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运营方与入驻企业合作创新主要受到创新总成本、运营方监管成本、成本分担比例、额外收益与额外收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引入奖惩机制后,保证金、损失、罚金与奖励金均正向影响博弈双方的合作创新行为,说明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破解博弈双方价值共创的困局。探究核心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众创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深度不确定性为项目技术和建设管理创新带来更多机会和挑战。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效率、揭示行为演化规律,本文从协同创新主体之间资源共享的角度,基于前景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设,构建了融入前景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资源共享前景值矩阵,分析了资源提供方与资源接收方在协同创新决策中的动态演化过程,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影响资源共享演化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存在某个最优协同收益分配比例使系统更快收敛到最优结果;资源共享意愿与创新收益系数呈正相关,与前期成本呈负相关;风险偏好、损失敏感度、环境不确定性等参数会在一定条件下对演化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创新合作伙伴选择、信息交流平台构建、协同利益分配、风险管理、心理意识调节几个方面提出促进重大工程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PP项目中投资者逆向选择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制约我国PPP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投资者逆向选择,在采购阶段对投资者合理筛选机制的设置至关重要。考虑到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均为"有限理性",本文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了PPP项目采购阶段双方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能力投资者的伪装成本是PPP市场实现分离均衡的决定性因素。为节约政府部门的检查成本,并使PPP市场更容易出现分离均衡,本文引入政府部门抽检模型,即对投资者报价的合理性进行抽检,进而得到最优抽检比例,可完全杜绝投资者逆向选择。通过数值模拟显示,政府部门最优抽检比例随着高能力投资者可获得合理利润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伪装成本、政府惩罚力度和高能力投资者折现率报价的增加而降低;且相比于收益,投资者对损失更为敏感,但随着收益和损失的增加,其敏感程度降低,符合前景理论。前景理论的引入,考虑了博弈过程中决策者的心理因素,使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最后,为有效抑制投资者逆向选择,本文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助力完善PPP项目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日益频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社会和谐和公共安全。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博弈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两类异质群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建立未引入上级政府惩罚机制和引入上级政府惩罚机制两种情景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基于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未引入上级政府惩罚机制情景下,当强势群体采取强硬策略的成本与信誉损失成本之和超过其获得收益和对采取抗争策略的弱势群体惩罚成本之和,并且弱势群体通过抗争获得的收益小于其采取抗争策略的成本时,两个异质群体将最终选择合作策略;当强势群体采取强硬策略的收益超过其行动成本、信誉损失和提供补偿成本之和,且弱势群体通过抗争获得收益超过其行动成本、获得补偿和支付惩罚成本之和时,两个异质群体将选择强硬-抗争策略;两群体策略演化速度与策略选择初始比例有直接关系,在初始状态选择策略比例相同情况下,弱势群体均比强势群体更快演化至均衡策略。引入上级政府惩罚机制情景下,当上级政府惩罚力度高于强势群体采取强硬策略获得的收益与其行动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和对弱势群体补偿成本之差值,且同时高于弱势群体采取抗争策略获得收益与其行动成本差值时,两个异质群体都将最终选择合作策略;随着施加的惩罚增大,对弱势群体策略演化的影响不再显著,而对强势群体策略演化的影响却显著增加。研究结论为群体性突发事件情景-应对提供重要决策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直播带货作为新兴的电商形式,正迅猛发展,然而平台、主播和买家三方主体的资源滥用和流程对接失调往往会引发直播带货平台生态体系的价值共毁风险。为剖析直播带货平台生态体系中各主体行为策略对引发价值共毁风险的影响,构建了“平台-主播-买家”价值共毁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了支付矩阵对各主体的互动行为以及稳定状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数值仿真验证稳定结果的正确性;通过调整惩罚力度、激励力度、网络外部性收益分配系数三个参数的取值,研究了三个参数调整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惩罚力度和激励力度的大小能够影响价值共毁的产生,但是惩罚力度过大时直播带货生态体系的治理效果不强,激励力度过大时平台和主播会出现行为震荡的现象,价值共毁概率增加;收益分配系数的提升对直播带货平台生态体系价值共毁风险的抑制有积极作用;直播带货平台策略选择对主播和买家的行为有着引导作用,因此直播带货平台自身需要建立责任机制,领导商业生态圈内各主体的价值共毁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投机行为将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影响项目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当的监督制度,以抑制社会资本的投机行为。但是,监管机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考虑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成本效益及感知偏差,往往会出现激励悖论导致监管无效的可能。因此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和有限理性假设,引入上级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机制,构建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博弈收益感知矩阵,并基于该矩阵对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为抑制PPP项目社会资本投机行为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上级政府部门参与PPP项目监管对抑制社会资本投机行为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提高项目基本绩效标准参考点、增大项目的惩罚系数和提升上级政府部门监管概率可以达到抑制社会资本投机行为的目的。社会资本努力运营项目的奖励系数、地方政府监管成本和上级政府部门对地方政府的政治绩效惩罚对于抑制社会资本投机行为的作用根据项目初始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项目初始条件制定不同的监管策略,将有利于PPP项目监管体系的完善,促进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本海  王涵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0):140-151
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在价值重构过程中各方博弈主体的损益关系及其行为策略趋于渐进稳定性的条件,并运用MATLAB模拟仿真三方交互行为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自主品牌轿车价值重构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激励、产业增值收益、企业的附加成本与机会损失等;基于三方主体间的策略互动,可考虑从实施自主品牌轿车振兴计划、汽车消费端的政府干预计划以及自主品牌轿车形象重塑计划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评论的声誉机制或虚假评论的识别策略,好评返现可以看作是声誉的交易(消费者给予好评,商家报以返现),而对此类带有一定贿赂性质的、诱导性的评论的声誉机制研究不多。本文以某网络购物平台2016和2017年两次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好评返现是如何作用于最终声誉评价的。实证结果发现,好评返现对店铺声誉累积的实际影响并不是完全正向的,而是以店铺初始声誉等级为阈值,对于信誉等级较高的店铺(品牌商家)不敏感,对于信誉等级较低的店铺(新进卖家)比较敏感;商家是否参与好评返现并非内生于店铺的初始信誉评价,而更多的是提升信誉评分或对冲部分负面评论;消费者是否参与好评返现与其行为意愿和态度不存在显著关联,匿名环境往往使消费者更易做出内心并不认同却能获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违约行为,是导致复杂产品系统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论文研究了环境波动(具体到市场价格波动和研制成本波动)对复杂产品系统合约方不合作行为的影响。首先研究了价格下降情况下买卖双方的收益函数、论证了收益函数中各变量与价格下降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用户不合作行为的演化路径和阈值与价格下降的关系;之后以同样的逻辑研究了价格上升情况下集成商的不合作行为;最后用数值仿真演示了初始条件改变和决策参数的不同取值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博弈双方收益函数中的各变量在价格下降时均是价格下降程度的函数,在价格上升时均是成本上涨程度的函数;(2)用户行为与价格下降的关系:当价格下降幅度小于用户合作阈值时合作是演化的结果,当价格下降幅度超过用户不合作阈值时不合作是演化的结果,当价格下降幅度界于合作阈值和不合作阈值之间时演化结果取决于对方的行为;(3)集成商行为与成本上升的关系:当成本上升幅度小于集成商合作阈值时合作是演化的结果,当成本上升幅度超过集成商不合作阈值时不合作是演化的结果,当成本上升幅度界于合作阈值和不合作阈值之间时演化结果取决于对方的行为。研究揭示了不合作行为与价格下降及成本上升的突变非线性关系,找出了合作和不合作的阈值。研究是环境不确定情境下合约治理理论在复杂产品系统及相关项目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实践的合约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The traditional quantity discount problem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including both noncooperative and cooperative models. For the noncooperative case, the Stackelberg equilibrium is derived. For the cooperative case, the Pareto Optimality criteria are used to find a group of optimal strategies. Both scenario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an example which quantifies the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for game-theoretic solutions using geometric programming.  相似文献   

14.
两级供应链Stackelberg主从对策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供应链的协调订货模式及其特例,提出了两级供应链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模型,其中卖方作为主方给出最小补充期策略,买方作为从方以最优库存策略响应。建立了求解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的成本优化模型,并考虑了累积价格折扣激励和买方库存成本合理化。对一个石油分销系统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应用遗传算法离线仿真计算,得出Stackelberg均衡解,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5.
由于监管缺失、信用风险管理缺位,导致网络借贷市场的违约事件持续出现,损害网络借贷市场的参与者利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网络借贷平台、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网络借贷市场参与主体的三方行为策略演化博弈模型,从演化博弈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借贷平台、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策略选择对网络借贷市场运行的影响,并以拍拍贷平台为案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值的三方博弈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借贷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博弈不具有稳定中心点、且不存在稳定的均衡点。另外,当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严格监管"措施时,惩罚值越高,网络借贷平台越倾向于选择"自律"的行为策略,随着投资者投资额度的增加,网络借贷平台选择"自律"行为策略的概率逐渐降低。最后,提出规范网络借贷市场参与者行为和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零售业造节促销已成常态,优化网络零售平台(简称平台商)和销售商联合促销策略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收益共享契约,利用不同的博弈模型刻画入驻销售商和平台商之间三种不同的促销模式,包括由其中一方率先发起促销的模式和二者同时发起促销的模式,研究不同模式下销售商和平台商的最优促销策略。研究结论表明,在三种促销模式下,二者的最优促销策略均随着商品佣金费率的增长依次呈现三种不同的形式:从仅由销售商提供促销到联合促销再到仅由平台商提供促销。当且仅当佣金费率和商品的日常售价高于一定阈值时,销售商和平台商才会有动机开展联合促销。研究还发现,销售商和平台商在各自率先发起的联合促销模式下具备先动优势。销售商(平台商)率先发起的联合促销将更有利于对佣金费率较低(高)的商品实施。当销售商和平台商同时独立发起促销时,供应链整体促销力度最大,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a continuous‐time contracting problem under hidden action, where the principal has ambiguous beliefs about the project cash flows. The principal designs a robust contract that maximizes his utility under the worst‐case scenario subject to the agent's incentive and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Robustness generates endogenous belief heterogeneity and induces a tradeoff between incentives and ambiguity sharing so that the incentive constraint does not always bind. We implement the optimal contract by cash reserves, debt, and equity. In addition to receiving ordinary dividends when cash reserves reach a threshold, outside equity holders also receive special dividends or inject cash in the cash reserves to hedge against model uncertainty and smooth dividends. The equity premium and the credit yield spread generated by ambiguity aversion are state dependent and high for distressed firms with low cash reserves.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环境下,考虑两个开放型电商平台寡头主导的电商服务链,两平台对网商的收费制度为注册收费制、交易收费制、两部收费制等三种收费制度构成的策略集,本文构建了两平台的六种收费制度组合模型。通过博弈论逆序求解法和划线法分析发现:当平台的注册服务成本不低于交易服务成本时,两平台对网商的收费制度选择博弈不一定存在均衡,存在则必为其中一方采取交易收费制而另一方采取两部收费制这种分离均衡;反之,两平台对网商的收费制度选择博弈必定存在均衡,且为双方均选择注册收费制这种混同均衡。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the dynamic bilateral price negoti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monopolist seller. We first study the classical static problem with an added uncertainty feature. Next, we review the dynamic negotiation problem, and propose a simple deterministic “fluid” analog. The main emphasis of the paper is i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ynamic negotiation problem and the classical revenu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expanding the formulation to the case where both the buyer and seller have limited prior information on their counterparty valuation. Our first result shows that if both the seller and buyer are bidding so as to minimize their maximum regret, then it is optimal for them to bid as if the unknown valuation distributions were uniform. Building on this result and the fluid formulation of the dynamic negotiation problem, we characterize the seller’s minimum acceptable price at any given point in time.  相似文献   

20.
We study a one‐sided offers bargaining game in which the buyer has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value of the object and the seller has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his beliefs about the buyer's valuation. We show that this uncertainty about uncertainties dramatically changes the set of outcomes. In particular, second order beliefs can lead to a delay in reaching agreement even when the seller makes frequent offers. We show that not all types of second order beliefs lead to a delay. When the buyer assigns positive probability to the seller knowing the buyer's value, then delay not only can occur, but it must occur for a class of equilibria. However, in all other cases delay will never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