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2.
杨雷  姜明月 《管理学报》2011,8(8):1201-1206,1262
通过建立动态群体决策观点演化模型,研究个体知识学习对动态群体决策观点稳定性和收敛时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决策个体的知识水平、邻接节点数和知识学习率对观点稳定性和收敛时间有正向影响,其中个体知识学习率的影响最显著,但群体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观点值是不确定的。仿真实例证明,所提出的观点演化模型可为动态群体决策观点演化和收敛时间的影响分析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寡头市场质量差异化产品定价过程中虚假信息的问题。消费者与企业关于产品质量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为企业使用虚假质量信息提高企业利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分析企业使用虚假信息的问题,本文基于Bertrand博弈模型构建了双寡头市场质量差异化产品定价模型并求解企业利润。求解结果表明双寡头市场的纳什博弈均衡解为两企业均使用虚假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契约的角度对企业使用虚假信息的问题进行了合理规避。最后运用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外部性、采购商策略与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条形码相比,RFID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些采购商正在宣传和推广RFID技术.以扩大应用该技术的供应商群体.但是由于成本、网络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采用RFID技术的供应商并不多.供应商是否采用RFID技术的决策成为影响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两阶段模型中分析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分析面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采用成本情况时,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行为.还将分析采购企业的命令式以及补贴式两种策略对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在线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大量的信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把关弱化,各类虚假信息依托社交媒体野蛮生长,网络空间治理,培育健康的网络生态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最小化用户之间的虚假信息交互量,研究社交网络中虚假信息传播路径的阻断策略。给定在线社交网络G=(V,E,P,H),H表示用户之间信息交互量,已知虚假信息传播源集合SV,虚假信息交互量最小化问题是从E中选取哪K条边,使得这些边被阻断之后,虚假信息在用户之间的交互总量最小。首先证明了该问题是NP-困难的,进而证明了问题的目标函数计算是#P-困难。其次,证明了该问题目标函数既不是次模函数也不是超模函数。再次,提出了两阶段贪婪算法(TSGA)来解决该问题,即先获取候选集合Esa,然后选取阻断集合E'。最后,通过实际在线社交网络数据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比现有算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产品创新网络中的信任与信任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品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不确定性高与激烈竞争环境下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产品创新网络实质是基于产权和基于知识两种类型的资源的共享与集成。基于自愿互惠的人际信任是这种隐形资源交流的前提,程序公正产生的制度信任又是产生成员企业自愿共享资源的条件。同时信任还是产品创新网络的一种重要治理形式,信誉机制和战略需求降低了网络成员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古诺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为基础模型,比较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寡头垄断企业产品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外部性变化会对古诺博弈参与者与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参与者的创新决策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消费者的实地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检验消费者创新性、消费者特性以及新产品采用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消费者创新性比消费者特性能更好的预测新产品采用行为,且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消费者创新性和新产品采用行为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0.
邓玉 《决策与信息》2009,(10):177-177
本文针对可拆卸产品,将回收产品拆解、分类后重新利用,建立了可拆解产品的混合制造物流网络。该物流网络的特点是:产品可拆卸为部件、并将供应商考虑在物流网络之内的混合制造网络,同时优化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  相似文献   

11.
Short‐run subsidies for health products are common in poor countries. How do they affect long‐run adoption? A common fear among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is that one‐off subsidies may negatively affect long‐run adoption through reference‐dependence: People might anchor around the subsidized price and be unwilling to pay more for the product later. But for experience goods, one‐off subsidies could also boost long‐run adoption through learning.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a two‐stage randomized pricing experiment in Kenya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effects for a new, improved antimalarial bed net. Reduced form estimates show that a one‐time subsid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willingness to pay a year later inherit. To separately identify the learning and anchoring effects, we estimate a parsimonious experience‐good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a large, positive learning effect but no anchoring. We black then discuss the types of products and the contexts inherit for which these results may apply.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of the design and introduction of a product line when the firm is uncertain about consumer valuations for the products. We find that product line introduction strategy depends on this uncertainty. Specifically, under low levels of uncertainty the firm introduces both models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under higher levels of uncertainty, the firm prefers sequential introduction and delays design of the second product until the second period. Under intermediate levels of uncertainty the firm's first product should be of lower quality than one produced by a myopic firm that does not take product line effects into consideration. We find that when the firm introduces a product sequentially, the strategy might depend on realized demand. For example, if realized demand is high, the firm's second product should be a higher‐end model; if demand turns out to be low, the firm's second product should be a lower‐end model or replace the first product with a lower‐end model.  相似文献   

13.
依托社交网络优化产品线是实现“匹配消费者需求带动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全流程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已经引起实业界的重点关注,相应的学术研究却十分匮乏。鉴于此,本文基于同侪影响理论与前景理论,结合社交网络情境下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偏好及决策,构建涵盖产品线营销层面和设计层面的双层规划模型;然后结合智能手机产品线实例,运用嵌套灰狼算法对该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验证。本研究旨在提出社交网络与产品线规划之间耦合作用的联合优化框架,为面向社交网络的产品线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使厂商频繁推出创新型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产品定价和换代策略成为厂商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产品技术创新视角下构建双寡头厂商三阶段产品最优定价与换代决策模型,结合效用函数和博弈分析方法从同质产品市场拓展为异质产品市场,求解出单品换代策略及共生换代策略下新品上市时点和旧产品退出市场时点的显示解,并通过仿真模拟探讨产品技术创新水平、消费者创新感知度对最优产品定价和换代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技术创新水平和消费者创新感知度对厂商产品定价和换代策略有重要影响。同质产品市场下,市场潜在需求越大,产品初始定价越高。厂商面临内外部产品竞争时,市场潜在需求较小且两代产品处于共生状态下,为减弱内部竞争新旧产品最优定价差距不大;当市场潜在需求较大,厂商新品定价由技术创新水平决定,消费者技术创新感知值越高,新品定价越高,反之越低。当厂商技术创新水平处于劣势时,两厂商技术创新水平差距越大,劣势厂商越应提早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产品创意维度构成及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康  兰斓 《管理评论》2012,(6):66-73,113
创意是一个个人的或社会的现象,同个人化判断或社会判断有关。虽然国外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对创意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还未出现任何对创意体验的实证研究。本文站在顾客感知的角度探索创意体验的维度构成,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确定性因子分析确定创意体验的三维度,即新颖性评价、风格性评价和响应性评价,从客观性社会标准和主观性体验感知等不同层面解构创意维度的构成,弥补了现有创意评价模型主观性过强或缺乏与人互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鉴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三方协同监管产品质量的新模式。有别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间的两两博弈,构建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监管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Nash均衡解,分析了影响三方策略选择的因素,并代入实际数据运用Matlab 7.0对博弈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政府监管行为的因素是政府对违规企业的惩罚、企业对消费者损失的赔偿、企业生产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成本。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行为与政府监管成本、企业受到政府惩罚力度、生产不合格产品对政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间接经济损失因素有关。消费者维权成本及企业对消费者损失的赔偿是影响消费者维权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政府监管企业概率越大,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概率越大;消费者维权概率变大时,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概率变大,而此时政府监管生产企业的概率变小。最后,从产品质量监管角度,提出了提高政府监管效率、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发挥消费者监督优势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订货量)内生化的情形下,同时实现其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进一步,在产品低质量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情形下,制造商将面临着产品责任(表征制造商对消费者产品伤害的补偿),从而导致"产品责任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这一问题。最后,如果核心企业具有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偏好,则这种CSR偏好又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针对这三个问题,首先,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运作博弈模型;其次考察了制造商产品责任、CSR偏好程度和质量改进效率对其产品质量决策、批发价合同和相应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供应链质量-数量协调问题。结果表明:(1)产品责任不影响产品质量、订货量、供应链节点企业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制造商批发价随产品责任的增加而增加;(2)随着CSR偏好程度的增加,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随之增加,而制造商经济利润随之减小;(3)质量改进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4)一个由数量折扣契约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契约共同构成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的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其中,产品责任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增加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的减小,而CSR偏好程度的增加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减小,但不影响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户评论,其商业价值凸显,如何有效识别用户评论的有用性成为重要研究主题。本文提出基于知识采纳模型(Knowledge Adoption Model, KAM)理论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对评论文本进行有用性识别。该算法根据知识采纳模型理论从评论质量和评论来源可信度两方面进行评论有用性识别的特征提取:利用先验领域知识词典构造领域词占比、停用词占比等评论质量方面的特征,有效解决了特定领域评论存在的领域知识壁垒问题;根据评论作者的粉丝数、作者获赞数等信息构建评论来源可信度方面的特征。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识别效果,本文采用知乎论坛中医相关评论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分类效果,提高了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