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游录小说集中出现在朝鲜多种矛盾与变化并存的朝鲜朝中期,是文人对不断发生的政治事变进行文学反映而选择的一种形式。这一时期以“壬辰倭乱”为创作素材的梦游录小说极力关注“壬辰倭乱”战况,不断剖析战争原因、讴歌爱国英灵、揭露战后社会问题,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揭示了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包含着深刻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2.
元代杭州雅集之风大盛。杭地文人延续着南宋以来的文学传统,以群体的形式集会赋诗、观书题画。雅集活动是元代文人生活史的一部分,其所反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的变迁,是展示元代杭地文人雅趣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杭地雅集活动在元前期尤为兴盛,发展至顺帝至正年间走向衰落,雅集活动的兴衰背后,是杭州文学地位的浮沉变幻,也正是在其趋向衰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吴中玉山雅集发展至鼎盛,元代南方文学中心完成了从杭州至吴中的转移。这对于研究元代南方文艺活动,十分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学术史角度简要评述了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成就。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明清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偏低,学术研究也相对薄弱。进入20世纪,这种局面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变:“西学东渐”给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元代文学尤其是属于通俗文学的元曲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研究活动也相应地活跃起来;50~60年代中期虽有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元代文学研究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70 年代末以来,元代文学研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学术思想的创新,学术视野的开阔,研究领域的拓展,理论水平的提高,都为下个世纪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专门心态史研究的专著较为少见。特别是揭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人心态演进历史的著作。近读徐子方教授的《挑战与抉择 :元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 ) ,获益颇多 ,眼界大开。元代文学纷繁复杂。屈原、司马迁、辛弃疾等那种执著用世的追求已经失去了意义 ,元代文人空前失落 ,在寻求精神空隙的无奈中存活。元代文学有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异质”。因此剖析元代文学的新特点需要相适应的方法 ,而由“心态史”入手能够透视文人的心灵深处的隐秘 ,无疑是解析元代文学“异质”的科学途径。《元代文人心态史》…  相似文献   

5.
在后新时期文学格局中,周梅森政治小说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景观并代表了主流文学的中坚力量。从创作背景上看,周梅森政治小说是时代生活、文学演进与个人情怀交互作用的结果。周梅森政治小说既承载了主流文化的精神,又彰显着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其写作意义在于实现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良性循环,超越了以往的政治生活的书写模式与一般反腐小说的主题模式,标志着中国政治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描述、歌颂游侠形象,开掘、赞美任侠精神,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传统文学主题。这个传统文学主题的创立、扩展,既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又是与当时的时代思潮相关联,适应了寒士阶层的历史性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艳 《南都学坛》2015,(1):58-62
元代文学研究发展至今,要求我们必须对各体文学进行通观性研究。元代诗、文、词、曲(散曲、杂剧)等各体竞盛,它们之间的关联研究是推动元代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界虽然已有文体关联的意识,如雅文学和杂剧的关联、雅文学和散曲的关联以及雅俗各体文学的关联,但真正进行通观研究尚需深入。站在元代文学研究新起点,面对元代文学通观性研究,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元代文学文献通观性的整理,将元代作家传统的诗文词和新兴的戏曲文献统一起来加以整体关联研究;其次,关注雅俗双栖作家,将各民族、各地域、各阶层所有雅俗双栖作家都纳入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他们的不同文体创作的对比,全面揭示他们的人格精神;再次,拓宽研究领域,关注诗文论和戏曲理论的关联,从批评角度加强雅俗不同文体的通观研究。  相似文献   

8.
“永嘉之乱”给琅琊王氏政治带来了两个转折,一是其家族成员与朝廷政治之关系更加密切;二是西晋南渡后,琅琊王氏成为东晋政治的实际的操纵者。但琅琊王氏政治势力的急剧膨胀,不仅使其内部的部分成员比如王敦等人有了觊觎朝廷政权的野心,而且也引发了其他士族群体对琅琊王氏政治的猜忌与怀疑,这就使得琅琊王氏政治在朝廷裁限以及士族抵制的形势下艰难发展。但琅琊王氏政治之基础毕竟是根深蒂固,其家族政治统治在整个东晋政治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走是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精神要求,因此成为中外文学重要的原型主题,并在中国现代戏剧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中国现代剧作家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惧出走的思维模式和感情定势,崇尚西方出走的文化传统和"在路上"的现代精神,在对现实使命的关注中满足对这一主题现实层面的表达,却缺乏形而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的转变,滥觞于唐宋,激变于元代,成就于明清.这是基于中国文学自身演变的主体因素而得出的结论.首先,作为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也就是传统的士大夫审美趣尚双重性的形成,为文学创作精神向近现代转化提供了主观动因;其次,新兴的文学消费主体的涌现,特别是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决定了中国文学近现代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再次,文学主体的生活形态对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影响决定着文学话语的转变;最后,是影响文学活动的环境,也就是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规定了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化转变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代是一个启蒙与救亡并存的时代,因此,作为现代文学发轫的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社会解放就成为其基本主题。丁玲是五四运动落潮期成长起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女作家。她沐浴着五四运动的光辉,浸染着五四文学的精魄,她对五四文学精神有继承也有发展。文章将从个性解放、女性解放与社会解放三个方面来论述丁玲创作对五四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国"不仅组织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它还是构成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家国意识及民族精神的影响下,对于国家政治主题的关怀一直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它不仅表现于家庭内部事件的寓指中,在家庭外围的各种社会活动里,对于政治的直观叙写、暴露与批判亦是此类小说作家们明显而刻意的追求。作家们在"政治"场景的细写和解剖当中,将他们心底的末世声音传递了出来,这是他们对于时代风雨的敏感体验和反映。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叶,大批来自闽西、赣南等地的流民进入惠潮山区从事矿产开采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矿产开发,但也引发了长时期的矿乱,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正常生活。矿乱的发生,与政府的矿业统制政策密切相关,而山海交错的地理环境、豪强对矿场的控制以及矿产开采的不稳定性,也是矿徒"倡乱"的重要因素。矿乱平定后,官府增设永安、长宁两县,并推行乡约,试图加强对该区域的政治控制,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虽然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但对于遏止盗贼生发和促进流民在当地的开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左传》看嫡长子继承制与春秋动乱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代基于商王朝传弟制度的弊端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却并未真正避免争位之乱,除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外,这种制度并未彻底实施也是引起动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这种制度未彻底实施的原因有三:嫡长子继承制本身的逻辑漏洞;该制度与人情人性相违背;该制度与现实政治相脱节。  相似文献   

15.
<离骚>的结构模式并非单一,而是按照特定的文学惯例与代码,组合成各自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书写模式.<离骚>有"序乱"、"对话"、"行动"、"回抱"四种结构模式.<离骚>除"序"、"乱"外,其主体部分即围绕"不吾知"的主题进行了两次"对话",两次"行动".每次"对话"后各采取一次"行动",两次"行动"目的皆为"求女".如果说"对话"是屈原身陷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那么"行动"则是他摆脱现实困境的真实记录.如果说"对话"是屈原宣泄情感的途径,那么"行动"则是他实现理想的尝试."求女"也就是"求知音",具体而言,就包括"上求贤君"和"下求贤臣"两方面的内容.<离骚>这四种不同的结构模式一方面是屈原自觉借鉴和吸收巫歌形式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他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而精心构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中国女装一直与刺绣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而当代旗袍的设计,更是将乱针绣艺术元素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在对乱针绣艺术及旗袍礼服刺绣装饰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乱针绣艺术元素在旗袍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学经典并不等同于中国的西方经典,那些成为了中国的西方文学经典必然经过了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西方经典的中国化与中国译介者的眼光和视野是分不开的,并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主流文学传统紧密相关.西方经典还必须经受现代性的考验才能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学经典.西方文学经典"中国化"后,就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市隆重召开。会议听取了辽宁省社科联领导对于学会工作的殷切期望。省内外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对于学术规范问题、中国文学叙事传统问题、东北与辽宁地域文学研究问题、古代文学资源格局及其分配问题、元代文章学、明代政治小说以及民歌与民族文化文学传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发言与相关评议。  相似文献   

19.
"扁平"时代是人们对网络时代的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网络文学有"奇幻主题"、"穿越主题"、"盗墓主题"、"现代言情主题"四大主题板块。奇幻表象的底蕴其实是现实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利益追逐的变相;穿越和盗墓其实是历险,显示了作者内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及其追求补偿的心态;言情主题表征着极为鲜明的时下的市俗精神。网络文学是批量的和被热捧、被参与的文学,是在主流以外生出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大众与通俗的滥觞。在网络文学中,创作主体以往的文学精神引领性更多地受世俗受众影响而代之以迎合性;虽有对中国传统文学从内容到精神的部分继承,也充斥着很多新鲜的元素,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疏离和冷淡以及前所未有的自我张扬……这就是"扁平时代"的一种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将延安文学划分为前后两期,《讲话》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讲话》之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开始异常地凸显出来,文学新规范的确立对延安文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文艺方向、形式及创作主题、文艺理念等均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简单梳理延安文学前后期文学主题的流变,来挖掘特殊时代背景下延安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及转变背后的实质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