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类回收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但回收渠道会受分类回收费用承担模式的影响。为了厘清其内在关系以更好地开展分类回收活动,基于分类回收费用不同承担模式,构建由一个回收商和一个处理商参与的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回收可以同时增加回收商和处理商收益,但是,只有当消费者对废旧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小于某一阈值时,处理商和回收商才愿意进行分类回收。(2)分散决策模式下,处理商和回收商共同承担分类回收费用模式优于只有其中一方承担分类回收费用模式;集中决策模式下,分类回收努力程度、废旧产品回收数量和回收渠道收益均优于分散决策情形。(3)基于纳什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设计协调机制,有利于增加处理商和整个回收渠道整体收益,但该契约中回收商收益受损。(4)两部收费制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通过对纳什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模型下回收渠道均衡利润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当处理商承诺支付给回收商的固定费用和分享利润的比例处于一定范围时,处理商和回收商利润均增加,也即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改善,但是回收渠道整体利润未达到集中决策水平;(5)收益共享-成本分摊契约不仅可以增加处理商和回收商利润,还使得回收渠道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零售商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指出通过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可协调解决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中存在的“双边际效应”问题,提高其运营效益。当突发事件引起市场需求中的最大市场需求规模发生扰动时,通过对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决策与稳定环境下起协调作用的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协调零售商所得到的最优决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环境下的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将不能协调突发事件干扰下的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基于收益费用共享契约的协调机理对其参数进行改进可再次协调突发事件干扰下的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并且该契约也能够协调稳定环境下的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说明了收益费用共享契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一个新产品和再造品存在差别定价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突发事件干扰新产品和再造品生产成本的情况,研究了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应对策略,以及收益共享契约协调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问题。研究表明:在突发事件干扰下,对于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当两种产品生产成本的扰动程度均较小时,原稳定环境下的最优产量决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至少一种产品生产成本的扰动程度较大时,受干扰程度较大的产品应按其生产成本扰动相反的方向进行调整其原稳定环境下的最优产量决策,而另一种产品最优产量的调整方向受扰动程度较大产品生产成本的扰动程度、两种产品的替代系数以及额外单位生产或处理成本的影响。对于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两种产品生产成本的扰动程度均较小时,原稳定环境下的收益共享契约仍有效;至少一种产品生产成本的扰动程度较大时,则需改进原稳定环境下的收益共享契约以再次协调闭环供应链,且改进后的契约也能够协调稳定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契约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新产品需求为随机需求,再制造产品需求受销售价格影响的混合需求条件下,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研究了受专利保护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问题,分析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的新产品最优订购量、废旧产品最优回收价格、最优专利许可费用、再制造品最优零售价格以及供应链的最优利润,并通过收益分享一费用分担契约对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协调,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再制造成本节约对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以及收益分享.费用分担契约对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效果。研究表明再制造受专利保护的情况下,原制造商能通过专利许可费来影响第三方再制造商回收的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和回收量,进而去影响原制造商和第三方再制造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权力结构的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制造商主导、回收商主导、垂直纳什均衡以及集中式决策四种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问题,给出并比较了四种结构下决策变量的最优解。研究表明:与集中式决策相比,三种分散式情形下的系统效益非最优;垂直纳什均衡时的系统效益严格优于制造商主导时;当回收商主导逆向供应链时,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达到集中式决策的水平;相反,制造商主导和垂直纳什均衡时则无法达到。对制造商主导和回收商主导两种情形,利用费用共享契约和二部定价契约进行了协调。  相似文献   

6.
渠道冲突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销售渠道和回收渠道均存在冲突的情形下建立了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首先,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以及分析了销售渠道冲突和回收渠道冲突对节点企业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以集中化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基准,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以弥补分散化决策的效率损失.最后,运用算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渠道冲突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收益比,以及闭环供应链渠道运作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对称信息下闭环供应链回购契约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非对称信息下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在回购契约下的协调问题。在考虑零售商销售成本信息为非对称信息和随机性市场需求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在正常状态下分散式系统决策情况,通过重新设计可变参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了回购契约下的信息共享和供应链的完美协调;然后,探讨了闭环供应链回购契约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突发事件造成市场规模和制造商生产成本同时扰动时,闭环供应链的销售活动将受影响,闭环供应链的协调将被打破,而闭环供应链的废旧品回收活动却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为此,给出了闭环供应链回购契约的应急决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对废旧产品环境影响认知是影响废旧产品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回收宣传可以有效提升消费者该认知。在进行回收宣传时,会产生一定回收宣传费用,该费用如何分摊直接影响上下游回收宣传力度。为分析回收宣传费用对不同回收模式影响,本文基于不同的回收宣传费用承担方式构建4种回收模式。基于这4种回收模式,首先,对比分析不同回收宣传模式对单位废旧产品委托回收价格、单位回收价格、回收量和收益影响,其次,运用收益共享-成本分摊契约实现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时协调机制,使上下游收益达到最优。研究主要得到:分散决策时,当回收商与处理商回收宣传成本系数之差小于某一阈值时,由回收商负责回收宣传较好,反之,由处理商负责回收宣传较好;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时,单位回收宣传努力程度、废旧产品回收数量和收益大于只有一方进行回收宣传时,也即,当上下游同时回收宣传时,由于回收宣传作用,废旧产品回收比其只有一方进行回收宣传更有效;集中决策时,单位废旧产品回收价格、回收数量和总收益都大于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时,通过收益共享-成本分摊契约可以使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模式达到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跨期购买行为,构建了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对两周期均衡结果、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比较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均衡偏差,设计了与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关的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与"两周期收益共享+转移支付"组合式契约。研究表明:分散式决策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但会对供应链成员不利;某些情形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会使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系统利润差值增大;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对较低时,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不仅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还可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高时,通过组合式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但此时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的增强可能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协调是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改善供应链各方利益的根本手段.旨在探讨生产商具有生产规模不经济特性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给出了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市场价格与整体利润,以及分散决策下批发价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概念,即契约使供应链协调的程度.证明了批发价契约的协调度小于1,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而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但相对于批发价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导致收益共享契约不可实施.为找到双渠道供应链可实施的协调策略,提出了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和用纳什讨价还价协商模型确定固定补偿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并且相对于批发价契约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另外,研究还表明:生产不经济的弹性系数与销售价格成正比、与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成反比,并且不同渠道间的竞争越激烈,双渠道供应链的销售价格和需求反而越高,双渠道供应链的总利润也越高,并且,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同样可以协调线性成本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徐兵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4):109-114
研究两个生产商和单个零售商的供应链,生产商生产的产品为可替代产品,产品需求是货架展示量和零售价格的函数。首先分析了零售商以最大化自身利润为目标的分散式决策,然后分别研究了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以及生产商与零售商组成联盟后的渠道利润最大化下的集中式决策模型,进而提出了与零售价和展示量相关的批发价加补贴合同、以及与零售价和展示量相关的批发价加补贴加利润共享合同,两种合同能分别协调零售商的分散式决策达到与系统利润最大化和渠道利润最大化决策一致。最后的算例表明了上述决策模型的差异和协调合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We analyze the dynamic strateg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 in a de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channel used to launch an innovative durable product (IDP). The underlying retail demand for the IDP is influenced by word‐of‐mouth from past adopters and follows a Bass‐type diffusion process. The word‐of‐mouth influence creates a trade‐off between immediate and future sales and profits, resulting in a multi‐period dynamic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problem.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in some environments, the manufacturer is better off with a far‐sighted retailer, there are also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manufacturer is better off with a myopic retailer. We characterize equilibrium dynamic pricing strategies and the resulting sales and profit trajectories. We demonstrate that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can coordinate the IDP's supply chain with both far‐sighted and myopic retailer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lanning horizon and arbitrarily allocate the channel profit.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产出和需求不确定性导致的残值或补货问题,考虑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双边随机供应链,双方采取事前订单形式,构建两种不同现货市场补货策略模型,研究随机环境下最优原材料投入量-成品订货量决策行为及供应链协调。研究表明:零售商自行补货时,收益共享合同不能分担上游产出不确定性风险,制造商为避免产出过剩会减小投入量导致合同失效,但融合了缺货惩罚-余货补偿双向机制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进行有效协调。当由制造商补货时,现货市场降低了产出不确定性风险且提高了系统产出投入比,并能重新使收益共享契约生效。此外,有效契约协调后的各方收益均为系统最优收益的仿射函数,并由协商后的收益共享比例控制着分配系数。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说明了合同协调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还发现,设计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契约相比单一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更好地降低不确定性对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retailer order quantities from a manufacturer who makes new products in conjunction with ordering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from a remanufacturer using used and unsold products from the previous product generation. Specifically, we determine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by the retailer for four systems of decision‐making: (a) the three firms make their decisions in a coordinated fashion, (b) the retailer acts independently while the manufacturer and remanufacturer coordinate their decisions, (c) the remanufacturer acts independently while the retailer and manufacturer coordinate their decisions, and (d) all three firms act independently. We model the four options described above as centralized or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systems with the manufacturer being the Stackelberg leader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ies.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re then provided which enable the different players to achieve jointly the equivalent profits in a coordinated channel.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生鲜农产品双渠道营销模式是供应商的最佳选择,如何发挥双渠道优势,实现渠道共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供应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新鲜度衰减且扰动需求和供应商保鲜努力,对比分析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论证构建协调模型的必要性。从渠道合作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两部定价契约、批发价协调契约和由成本分担与补偿策略构成的混合协调契约,三种契约均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供应链协调,提高各成员的利润。最后,对比分析所设计协调契约以认识其本质,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盼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2):107-118
考虑政府奖惩机制,在制造商直接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当市场不确定且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能预测需求时,为研究零售商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问题,本文构建一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求得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情形下的均衡结果,探讨了需求预测信息精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信息分享价值的影响,并研究了供应链均衡的信息分享策略。研究发现,需求预测精度的提高在大多数情形下会使供应链成员都受益。当制造商回收效率较高时,自愿分享需求信息是一个均衡;当制造商回收效率较低时,信息不分享是一个均衡;当制造商回收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时,通过设计一个讨价还价机制,可以促使信息分享是一个均衡。此外,政府奖惩力度也会影响均衡的信息分享策略。  相似文献   

17.
Increasingly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are implementing revenue‐sharing policies to coordinate distribution channels more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a standard newsvendor problem in a single manufacturer–retailer channel and compares the expected profits that each party receives in a traditional ordering environment with those that can be achieved under a revenue‐sharing policy designed to completely eliminate double marginaliz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retailer always benefits from the transition to revenue sharing by capturing a portion of the incremental channel profit generated by the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double marginalization. A necessary demand‐distribution‐dependent condition is derived under which the transition to revenue sharing benefits the manufacturer as well.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illustrated in a numerical example for the uniform demand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8.
定价和促销是新产品推出阶段的两个重要决策。有些产品可能在价格还未确定之前就已经在市场上进行促销宣传,而有些产品在完全上市价格确定之后才进行宣传促销。本文考虑由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销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产品的需求受到价格和促销努力的影响,生产商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商进行促销。我们考虑下列三种决策顺序:先定价后促销,先促销后定价,同时定价和促销。我们证明,促销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结合的契约在三种情形下都能协调该供应链。本文进一步还分析了三种决策顺序对生产商、销售商和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定价和促销的情形对生产商、销售商以及供应链最不利;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来说,先决策时具有主动权,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当需求对价格比较敏感以及促销成本较高时,后决策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最后,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参数对最优决策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