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投入、产出、驱动和影响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31个省份2004—2016年的文化产业复杂网络模型,总结我国省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而探讨其演进路径。研究表明:我国省域文化产业发展在这13年里可归结为11种模式、4个梯度层级式;各个省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所属子群的标杆省份而迈向高一级子群;从时序上看,省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表现出一定的梯度性,并形成了五种发展路径,其中北京、上海、广东走高效保持道路,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走质量提升道路,东、中部大部分省份稳步增长,西部地区走政策扶持路径,还有少许省份走产业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和聚类方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9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多指标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投影值进行聚类,得出了5种类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关于知识竞争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省域知识竞争力评价模型,依据最新版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31省市的知识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从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知识经济政策、社会信息化政策等方面提出提升知识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中国省域协同碳减排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1997-2014年的省域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特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认为:在样本期内,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呈递增趋势,网络结构的不平等程度在降低,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逐渐增强。上海、江苏、天津、北京、浙江、广东等省份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在网络中发挥核心中介作用,中西部的部分省份在网络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受益者"板块,其他地区属于"贡献者"板块。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为省际间实现"引领-跟随"型的协同碳减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视角下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从"战略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两种视角下计算的各省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确定各省域经济竞争力所处的水平区域。最后,对2016-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若干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摘要:文章采用中国各省区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I-O模型计算中国30省区房地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波及效应6个指标,综合分析了各省区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的省域差异。各省区房地产业发展整体上并未体现出其“地方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但房地产业经济效应的省城差异明显:房地产业在上海、北京和天津等6省区属于主导产业,安徽、河北和内蒙古等9省区属于支柱产业,在吉林属于朝阳产业,而在广西、新疆和青海等其他14省区属于欠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7.
何林  段笑培 《统计与决策》2016,(20):117-120
进入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不仅是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国家影响等“软实力”的竞争.而国际旅游不仅能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还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文章选取2005-2012年的大陆31个省域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各省的国际旅游业发展较为平稳,各省间竞争力差距正在逐年缩小,趋向于均衡发展.另外将大陆31个省域划分为七大经济协作区,研究表明:华北竞争力最强、华南旅游竞争力在减弱,其余五大区域竞争力都在增加;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进行分析,东部竞争力在降低,中西部则不断增强,区域旅游正在朝均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合理地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使之利用效率最大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山东省17地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的数据进行效率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省域异质性为研究视角,在面板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构建ECM模型,以PMG方法研究了省际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效应。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地方异质性导致的短期效应差异化前提下,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平均短期影响并非明显的正向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省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有一个收敛的显著正向关系。此外,资本存量、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因素也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测算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四个核心产业大类的增加值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空间条件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的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动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省域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值为1165.0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区域差异较大,基尼系数呈现“V”型变化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存在极化现象和空间效应,东部地区省份呈现高低集聚态势,中部地区省份呈现趋同态势,西部地区省份呈现极化态势,东北地区省份则呈现高低差别化稳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
省域实力与中部崛起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14项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六省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经济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综合排放净化视角的中国省域经济与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问题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标的实现。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现状是有针对性的实施环境政策的基础。综合考虑了污染排放、污染治理与环境自净能力三项指标,对各省份当前经济与环境状况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造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蚁群聚类算法的原理,建立了省域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黑龙江省的物流发展情况,应用蚁群算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科学制定黑龙江省省域物流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Feldstein-Horioka框架下,文章基于面板平滑转换估计(PSTR)方法对1998-2014年中国省域间资本流动进行了估算.基于PSTR模型,测算得到各个省份在地区和时间维度上的储蓄系数.研究发现,国内投资和储蓄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储蓄系数并不能划分为若干组,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连续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聚类的省域物流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省域物流发展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利用建立的省域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黑龙江省域物流发展进行聚类分析,提出黑龙江省省域物流发展可划分为哈大齐、哈牡绥、佳木斯城市群三个物流区域,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各地区省域经济综合开放程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智强 《统计研究》2008,25(1):47-50
 内容提要:省域经济的开放实质是由国际开放、省际开放、省内开放构成的三重开放。本文利用外贸依存度等反映三重开放的20项指标对我国各地区开放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各地区省域经济开放程度不仅整体水平低、相差悬殊,而且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和先对内再对外开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判别分析是一种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统计判别与分组的技术方法,文章对距离判别分析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然后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较慢,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贡献率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差异下降较快,逐渐逼近东部地区;东-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但均有所降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随邻域水平的增加,低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概率上升,高水平向中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监控指标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连续地了解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对有问题对象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是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目标。文章利用现有数据对选择的样本进行多元统计判别分析,证明该方法不失为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从而降低危机成本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判别分析统计检验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判别分析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但应用中存在着简单套用的情况,对判别分析的适用性、判别效果的显著性、判别变量的判别能力以及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的检验等问题重视不够。为了更好地应用判别分析,就应对判别分析进行统计检验并建立统计检验体系,统计检验体系应包括:判别分析适用性检验,判别效果显著性检验,判别变量的判别能力检验和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