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潜在的债务风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对政府信用、财政金融的运行和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文章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从逆向选择的角度探讨债务风险成因,构建了信息甄别模型和监督模型来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从政府、平台和银行主体三个层面提出防范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出发,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涵义、种类、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吉瑞等 《统计研究》2015,32(12):30-37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财政关系的分析框架,采用地方政府200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融资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微观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受到了融资约束,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2)“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所导致的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则缓解了融资约束现象,财政缺口较小、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投资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促进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不同股权性质下债务结构的约束作用分析出发,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连续8年数据为样本,对不同股权性质下各种类别的债务结构划分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总的来看债权融资对于民营企业的投资约束性强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来看,不同融资性质以及长短期限结构的债权融资都能够对民营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产生约束,且能够导致其投资不足;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种限制的作用相对微弱,使得国有企业不受约束,更容易出现非效率投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许友传 《统计研究》2018,35(2):14-28
在或有债务不确定触发地方政府代偿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对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行了模型刻画,给出了两类债务违约概率的显示解及其估计方法。基于地方政府报告的显性债务和审计署的有关公告等,本文对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规模进行了结构性分解和估算,多视角估计了不同久期(或平均债务到期时间)下的两类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状态,同时对比分析了其变动趋势。模型估计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形态是或有债务的不确定触发,在部分时段内,地方政府的结构性代偿压力明显较大,但债券置换等旨在拉长债务久期的政策设计有助于缓释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边界,降低地方政府的结构性代偿压力。本文用具体数字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久期之伸缩与其代偿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与风险(一)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由公司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所引致的。主要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风险与那些公司内部可控制的经营条件联系起来,通过运营效率来体现;外部风险与超出公司可控制的范围强加给公司不能规避的风险。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高风险,这种自身的局限性是导致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二)信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自行发债试点省份发行地方债券时的市场公允价格,确定了能够影响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进而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得到了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债务风险的月度估计值,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主要结论为:在2009--2013年的考察期中,全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各省份的年内风险波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整体来看,中部省份的债务风险要高于西部和东部省份.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并依此建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系统论出发,设计了一套基于债务运行流程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熵权法—理想解法—RBF神经网络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2010—2022年的政府债趋务势风,且险大进多行处实于证高分度析风。险结状果态显;示20,1辽9—宁2省02220 1年0辽—2宁01省8债年务的各债环务各节环及节综及合综风合险风有险所皆缓呈解现,但出仍先处上于升中后度下风降的险状态。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束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开“后门”的隐性膨胀历程,迈入了走“前门”的规范发展阶段。相应地,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也经历了从冷门到热门、从主题分散到核心聚焦的演化历程。回顾“危机后”的研究历程,有利于准确地展望“风险下”的研究趋势。基于此,主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统计,绘制知识图谱,识别研究热点,分析前沿演变,展望研究趋势。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是对债务发展现状的关注和回应,债务实践长期处于解决旧问题和出现新问题的循环中导致了研究数量持续处于增长、回落、再增长的往复中。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主力多为与“债务”主题直接相关的财经类高校学者,研究学科集中于经济、金融、财政等学科。研究主题众多,呈现“嵌套结构”特征,内容聚焦于债务内涵、主体、风险、成因与对策等。研究长期处于热门状态,研究热点或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或与国家政策高度耦合。研究前沿不断变化,但风险问题贯穿研究始终,各类风险和危机频繁成为不同阶段的前沿问题,隐性债务和金融风险是最新的前沿问题。未来要加强债务研究的多学科性和融合性,公共管理、政治学、法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高速增长引发了各界的警惕,而地方政府的发债动机、发债能力更是饱受质疑。本文利用2004-2012年我国地级市的发债数据,对政府发债动机及发债能力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越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可能性越高;城市的财政赤字情况越严重,则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机会越低,而城市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速则对城市发债能力产生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制度环境对城市发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成熟度对城市特征产生了“放大”效应,发债双方的关系更加遵从“市场规则”;而“关系成本”的存在则打破了“市场规则”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我们的研究深化了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于斌斌  申晨 《统计研究》2020,37(2):65-79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由以城镇化率增长为主的传统城镇化迈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而城镇化效率是反映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本文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镇化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城镇化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与产业间结构的服务化调整相比,产业内各行业生产率增长才是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并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省域空间范围内,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镇化效率改善,但这一影响效应伴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而变弱。本文蕴含的重要政策启示是,当前我国应将城镇化效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考量目标,并以生产率增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在城镇化程度和城市规模均不高的情况下,慎重采用服务业对工业的“腾龙换鸟”或“退二进三”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李治国等 《统计研究》2021,38(12):89-104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影响产业结构的分析思路,将空间碳排放纳入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剖析土地城市化推进的空间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进而将半参数与参数空间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不同类型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减排效应,并重点检验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整体上存在倒U型关系,相较于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广度土地城市化,夜间卫星灯光数据表征的深度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更加典型且边际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仅东部地区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保持稳健的倒U型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呈现正向单调关系;长期来看,广度土地城市化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而深度土地城市化则具有持续的促增效果;产业结构在土地城市化发挥空间减排效应的过程里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土地城市化具有空间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效应。本文据此提出,土地城市化推进应基于地方发展现状积极调整推进模式,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和协同减排,同时把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渠道,拓展土地城市化空间减排效应发挥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赵凯  刘成坤 《统计研究》2018,35(10):15-27
本文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5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具有“空间依赖”性质的房价地价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深入研究房价与地价关系、地方政府行为对房价和地价的作用机制以及城际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临近城市间的房价相互“模仿”并一同推动地价上涨,房价对地价的影响呈现“模仿促进”的作用特征;各城市通过尽可能抬高本地地价来拉大与临近城市地价水平的差距,进而推高房价,实现“以地生财”。此外,研究还证实地方政府通过“价格途径”和“政策途径”均能对房价进行有效调控,且“价格途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数量途径”和“结构途径”作为地方政府控制地价的有效手段,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支燕 《统计研究》2013,30(2):64-72
 在碳约束时代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的要求下,探索兼顾发展与控制的平衡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构造了一个引入随机边界分析的STIRPAT模型,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政府能力和碳管制效率对控制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显示,过去10多年来,各国的碳管制效率并没有太大的改进,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表明各国在探索提升碳管制效率以及有效控制碳排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碳管制效率总体上位居世界前列,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但低于日本,碳管制领域的法制力度和政府效率是影响中国碳管制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加强政府能力将有助于提升碳管制效率,进而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6.
李锐  向书坚 《统计研究》2007,24(8):88-91
本文在Granger(2005)[1]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局部平稳过程的大样本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了一些颇具实际价值的理论结果,弥补了Granger(2005)仅利用预测效果标准得到金融数据生成过程的不足,进一步给出了适合于实证分析的判断金融数据生成过程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局部平稳过程、稳定过程及GARCH模型在大样本情况下的区别。本文运用研究得到的结果,在非平稳框架下对中国股票市场上证180指数进行了分析,发现上证180指数收益率具有明显的非平稳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景等 《统计研究》2019,36(8):100-113
本文基于四要素双层嵌套的生产函数,利用1990-2016年全国层面及省际层面数据测算投资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轨迹,检验投资效率匹配效应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990-2016年我国整体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资本-技能劳动匹配效应与整体投资效率走势趋同,快速累积的资本存量和不断升级的资本质量与短缺的技能劳动之间矛盾突出。②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率增长非一致性明显。东部地区资本相对投资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但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差距缩小,其中匹配效应是区域间投资效率非平衡的主要成因。③若产业结构升级的技能劳动需求不能满足,将引发要素错配,不利于有效投资。房价与工资提升分别通过影响技能劳动供给和需求抑制要素匹配效率;教育和公路设施会对地区要素匹配产生积极影响,改善地区间投资效率非均衡性;地区投资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毗邻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相近地区的技术溢出均对投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