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佩瑾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6,33(6):103-112
为准确核算包含风险管理服务的FISIM产出,2008版SNA提出了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建议。鉴于国民核算专家提出的多种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无法同时满足“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要求,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关于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的研究。本文阐释了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的基本原理,对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可能思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三类调整思路的分析,本文归纳了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分歧问题。进一步地,基于对风险管理服务机制的阐述和各国金融机构经营现状的考察,本文重新探讨了分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根据我国数据的检验表明,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兼顾“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现有核算体系中,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出现核算漏洞,致使SNA内部出现核算的不一致性以及FISIM负值。因此,SNA(2008)建议参考利率应反映存贷款的风险和期限结构。随之,国际与欧洲FISIM工作组探讨了各种经风险和期限调整的参考利率以改进FISIM核算,包括加权参考利率、匹配参考利率、长短期双参考利率、中点参考利率与SNA建议的参考利率。为了检验他们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从利率的波动性、FISIM负值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FISIM生产与使用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些参考利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期限调整方面,加权参考利率与长短期双参考利率相对稳定,发生FISIM负值的可能性也较小。其中加权参考利率更为简单,实践操作性也更强。中国账面价值参考利率在稳定性、FISIM负值、风险调整方面都有着比较优势,缺点是没有考虑参考利率的期限调整。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支撑。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是保障金融业产出准确可靠的关键。随着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交易方式与期限品种的日益丰富和多元,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因素对FISIM产出核算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SNA2008也推荐使用考虑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的参考利率法核算FISIM产出。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合风险与期限的参考利率法,从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便利性等方面检验改进方法的应用特征;并运用改进参考利率法核算我国FISIM产出规模及部门间、行业间的FISIM使用规模,全面探究改进方法对我国FISIM核算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合风险与期限的参考利率法符合SNA2008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与期限调整的指导要求,克服了现有参考利率法无法体现期限结构的局限,能够较好反映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为我国FISIM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SNA系列版本,本文从总量核算、部门分摊方面研究了FISIM及其对GDP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总量核算方面,解析了SNA系列版本的FISIM核算范围,分析了不同范围对总量核算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包含风险溢价的参考利率与无风险利率对FISIM的影响;按照FIs能否承担最终风险,通过分析风险来源、风险补偿及构建FIs的资金流量表和存量表等方法,研究了参考利率的三种确定方法.部门分摊方面,构建投入产出表解析2008年SNA参考利率分摊与虚拟部门法对生产核算的影响,采用账户分析参考利率对部门收入分配的影响.此外,考察了以欧盟为主的部分国家FISIM核算实践.最后,结合以上分析结论通过投入产出表和资金流量表分析了采用2008年SNA推荐的参考利率计算FISIM对中国生产核算及收入分配核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蒋萍  贾小爱 《统计研究》2012,29(8):58-64
本文回顾了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核算方法的演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时对FISIM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国际上关于FISIM所含服务的构成,特别是风险管理和流动性转换及其对FISIM具体价格和数量的影响、FISIM的进出口核算与国际贸易的一致性、FISIM的物量核算、参考利率的确定等议题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杜治秀 《统计研究》2019,36(2):50-62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角度解析参考利率,并根据2008年SNA构建用于中国FISIM核算的账户参考利率,利用实际数据核算并分摊现价FISIM总产出;借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关于FISIM价格指数的思想,结合中国存贷款特点,构建存贷款服务价格指数,并缩减现价FISIM。最后,分析现价 FISIM对 GDP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究不变价FISIM对实际GDP的影响。综观核算与分析结果,住户部门分摊的FISIM与净出口分摊的FISIM,会增加GDP。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也因增加值、财产收入及经常转移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不变价FISIM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就FISIM核算主体、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分摊方法进行了修订。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系列修订对FISIM产出和支出法GDP的影响路径,定量测算了系列修订对核心经济指标的具体影响效果。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因采用2016版CSNA方法进行核算,FISIM产出提高了21.83%,其中,核算主体修订引致的“拓展效应”、核算范围修订引致的“缩减效应”和核算方法修订引致的“调整效应”分别贡献了FISIM产出规模提升的69.77%、-72.78%、103.03%。FISIM系列修订使生产法GDP规模提高了0.33%。尽管第一次经济普查时已经过一次调整,FISIM分摊方法的再次调整仍将推动支出法GDP提升,并使得最终消费率提升至51.33%,净出口率提升至3.62%。FISIM核算方法的系列修订不仅更客观地反映出经济总量的提升与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更准确地刻画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中介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凯恩斯实际货币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流动性过剩函数,推出流动性过剩与产出之间存在可能的三种关系.结合泰勒规则,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演出实际货币需求函数的三种情形,进而提出“流动性过剩期限结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验证了这一假说是正确的.据此推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经历转型期、改善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流动性过剩与实际产出在短期、中期与长期分别呈现出反向、无关与正向关系.中国利率的非市场化,人为“拉长”了期限时间,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存款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包括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采取流动性缺口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银行预测存款流失和新增贷款需求量。融资需求量与新的资金来源预测值的差额即为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表明银行是否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投资,或需要补充流动性需求。如果流动性缺口为正数,银行就必须准备出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春萍  董宁 《统计研究》2007,24(9):65-68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同时,我们发现,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缺乏一定的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专家提出了四种测度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分别是价格缺口法(price gap,或者称p*法)、真实货币缺口法(real money gap)、名义货币缺口法(nominal money gap)和货币过剩法(money overhang)。我们将这四种方法翻译出来,供大家了解和研究时使用。文章翻译自Thorsten Polleit 和 Dieter Gerdesmeier的《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一文,个别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11.
金融市场间流动性出现高协同运动是发生危机传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针对流动性动态联动效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数据测算了2003-2018年间我国股市、债市流动性,并对Colacito等(2011)的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IDAS)进行了扩展,同时从金融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扩展后的模型考察了经济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于流动性波动率和相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因子混频模型,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多因子混频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我国股债两市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降低股债两市流动性的正相关性,但这一作用效果会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处转为加强两者的正相关性。本文不仅为讨论股债两市联动效应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中介目标。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由于缺乏对各层次货币资产流动性差异的考量,与实体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不断减弱。基于消费理论,通过引入中国人民银行存贷款综合抽样利率,计量各层次货币资产流动性选择的机会成本,并借鉴Divisia指数构建方法,尝试编制中国Divisia货币供应量。评估结果显示:新的Divisia货币供应量对货币资产结构变动引起的流动性改变反应更加敏锐,且稳定性、可控性良好,可以作为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赵懿  李熠 《统计研究》2011,28(8):28-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一定影响的同时流动性过剩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明确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本文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产出、国际原油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变量运用CVAR模型方法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加以分析。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具有稳定货币需求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原油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长期影响,但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4.
宋科等 《统计研究》2021,38(11):87-100
市场竞争对于金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为维持银行业稳定需要考虑竞争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充足的流动性创造有助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过剩或 缺乏流动性均会迫使银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本文使用2003—2017年我国176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支机构和引力模型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识别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较大,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小,对资产负债表表外流动性创造没有影响。同时,受到正向影响的主体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则没有影响或具有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处在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银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均会创造更多流动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市场竞争通过刺激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流动性信贷等中介机制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策略的经济效果分析,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杭斌  余峰 《统计研究》2018,35(7):102-114
笔者认为,收入不平等与家庭消费的关系与信贷约束程度以及家庭社会地位偏好有关。住房是典型的地位性商品,收入差距扩大时,人们为了维持或提高现有的相对地位会努力改善居住条件,住房攀比最终会导致全社会住房面积标准提高和房价上涨。在信贷缺乏的环境中,购房标准提高和房价上涨意味着家庭未来遭遇流动性约束的风险加大,为此,家庭在增加购房预算的同时会抑制日常消费。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支持了我们的观点:(1)周围人群的住房面积的扩大,会促使家庭选择购买更大的房子。并且,攀比效应对住房需求的刺激作用明显大于房价上涨对住房需求的抑制作用。(2)家庭平均住房面积扩大和房价上涨都与收入不平等引发的住房攀比有关。(3)收入不平等对城镇家庭消费皆有拉动作用和抑制作用。(4)潜在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与家庭地位等级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