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产品存在现货市场时,由供应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网络在两阶段交易情况下的均衡问题.假定制造商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制造商和供应商有两次行动的机会,在初始时刻决定合同交易量,在需求到来时决定现货市场交易量.利用变分不等式方法建立了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决策模型,考虑了同质的供应商/制造商之间存在竞争并且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讨论了模型解的性质,给出了模型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2.
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下快速崛起的新型组织形态,在链接整合上游供应资源的同时,对接下游小微零售企业需求,在集采集存集配的平台供应链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个制造商、分销商(平台运营商和传统分销商)、小微零售商及需求市场在内的供应链网络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供应链成员的最优运作策略及其均衡条件,揭示小微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及平台服务水平对供应链各层级均衡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运营模式下,考虑小微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其关切程度越高,供应链网络整体获利越多,平台供应链为小微零售商实现公平提供可能;平台通过增加成本投入提高服务水平,但必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比,当服务水平在[0.3,0.5]区间时,有助于平台及供应链整体协调;与单方面考虑小微零售商公平关切或平台服务水平相比,同时兼顾二者,供应链整体利润更优。  相似文献   

3.
郭捷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6):137-145
基于包括供应商、平台和消费市场的三层供应链网络结构,利用变分不等式刻画均衡态时在线旅游供应链网络各成员的最优经济行为,以及平台交易安全风险控制投入对供应链平台企业、供应链整体的风险水平和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平台企业风险控制投入相同情况下,平台和消费市场的产品交易数量和价格大致相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随着交易安全风险控制投入的增加,平台自身交易安全风险下降,供应链网络整体的交易安全水平和交易数量上升,但平台自身的期望收益下降。最后,随着更多的平台加入,平台的期望收益下降,市场需求价格下降,消费者获利。但部分平台企业的搭便车行为,会导致供应链整体的交易安全风险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4.
在多个规划期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由多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和多个消费市场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的均衡问题,其中制造商存在库存能力约束并进行制造和再制造活动。特别地,对于再制造过程,考虑了产品寿命次数。利用规划期之间的库存转移和回收废旧品的再制造刻画规划期之间的联系,运用变分不等式、互补理论和对偶理论建立了各层成员和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均衡条件。最后,结合固定步长的修正投影收缩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对有关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制造商是否具有库存能力约束,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随着两次再制造转化率的变化均大致呈现线性关系;制造商的库存能力约束会改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并使总利润有所增加但不会实现帕累托改进。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闭环供应链及其网络均衡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原材料,制造商制造的产品(其中部分含有缺陷),通过零售商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同时考虑消费者消费后产生的废旧品经由回收中心处理再到制造商处进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和互补理论,分别刻画了供应市场、制造市场、零售市场、消费市场以及回收中心的最优行为,进而建立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的对数二次型预测与校正 (LQP-PC)算法,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结合算例分析了双渠道、再制造率和产品缺陷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当制造商采用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时,对传统渠道会造成一定影响;制造商的再制造率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显著增加,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有所增加;制造商的产品缺陷率降低时,其自身利润有所增加,而供应链整体利润增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零售商质量控制和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背景下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应用条件风险值度量风险规避程度,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描绘供应链参与者的最优经济行为,设计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考虑风险规避和质量控制策略对均衡的影响,证明均衡解存在且唯一,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均衡模型。最后对重要参数进行数值分析,揭示质量控制和风险规避对供应链均衡解以及参与者条件风险值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参与者越规避风险越有利于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风险规避程度的加深会降低制造商或零售商自身的CVaR,同时增大对方的CVaR,对因产品合格率提高带来的利益而言,制造商所得优于零售商。  相似文献   

7.
EPR 下供应链网络报废产品排放内生污染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玉香  周根贵 《管理科学》2011,14(10):67-76
利用均衡理论及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制度下的正向和逆向相结合的包含制造商、销售商 /回收中心及需求市场的闭环供应链网络. 考虑网络中各层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报废产品排放环境污染税相结合,建立了竞争环境中的多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描述了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了供应链网络各层均衡及整体均衡的条件、经济解释及有限维变分不等式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均衡理论及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下的正向和逆向相结合的包含制造商、销售商/回收中心及需求市场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考虑网络中各层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报废产品排放环境污染税相结合,建立了竞争环境中的多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描述了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了供应链网络各层均衡及整...  相似文献   

9.
为刻画闭环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本文在综合考虑环保约束和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商回收模式下的多期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其中假设市场需求在不同规划期内动态变化,渠道成员通过库存和旧产品的回收连接相邻规划期。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分别刻画了制造商层、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的最优行为和均衡条件,进而推导整个多期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通过投影收缩算法对数值算例进行求解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再制造转化率的提高有利于各渠道成员和消费者利益的改善;尽管资源再生厂向制造商收取未再利用旧产品的处理费能够迫使其提高回收力度,但却导致零售商和闭环供应链收益的损失;政府应实施补贴机制并促进渠道成员之间的协作来改善闭环供应链网络的绩效。这些结论将为现实中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动态决策以及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考虑损失规避零售商的多期多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是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复杂网络,一般包括制造商层、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等渠道成员。为描述供应链网络的动态特征,本文将决策时间离散划分为多个规划期,同一规划期内各类成员的决策环境相对稳定;相反在不同规划期之间可能发生改变。制造商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零售商面临随机需求环境且为损失规避者。运用前景理论描述了零售商的损失规避行为,利用制造商的库存转移来描述相邻规划期间的关系。利用变分不等式、对偶理论和互补理论刻画了制造商层、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的最优决策行为,并推导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均衡条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修正投影算法。通过算例阐明了零售商盈亏平衡点的特征,分析了损失规避系数对供应链网络企业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损失规避系数的增大,零售商的第1盈亏平衡点减小,第2盈亏平衡点增大;零售商的订货量减小,其期望利润和期望效用增加,相反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均受损;随着缺货成本的增加,零售商需向制造商订购更多的产品来规避缺货损失,但这也同时增加了其过量订货和滞销的风险;当零售商在某一期的损失规避系数发生改变时,零售商和制造商需在整个规划期范围内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多个制造/再制造工厂和多个需求市场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考虑两种碳税政策:单一比例碳税政策和超额累进碳税政策,分别量化两种碳税政策下工厂需支付的碳税,分析两种碳税政策下闭环供应链网络各成员企业的均衡条件,建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提出修正投影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两种碳税政策对闭环供应链网络成员企业新产品产量、网络间正向/逆向产品交易量、需求、价格、减排投资、碳排放量、碳税及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包含多污染物、多污染接收点的供应链网络,考虑了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投资,对可交易的污染排放许可下的供应链网络进行了均衡分析,给出了变分不等式框架,建立了均衡模型。模型明确地处理了空间差异,同时保证了通过初始污染排放许可分配就可达到指定的环境标准。提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利用提出的模型及算法对算例进行了计算,得到利润最大化下供应链网络中各工厂的产品生产量、排放量、污染排放许可的均衡分配额和污染排放许可的交易价格、技术最优投资额,并分析了成本函数参数以及工厂数量的变化对生产技术投资和减排技术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再制造设计已应用于企业实践,利于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但需要额外的投资。本文以多个规划期为决策环境,以包含需求市场层、零售商层和制造商层的闭环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其中每层包含多个成员,研究了制造商产品可再制造性设计水平决策问题。政府规定最低可再制造设计水平,各制造商对新产品的可再制造设计水平、生产和交易等变量进行决策;正向渠道中零售商同时销售新产品和再制造品,逆向渠道中零售商受制造商委托,在每个规划期末,回收各需求市场产生的废旧品;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评价不同,通常对新产品评价较高,而对再制造品评价较低,其对两种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不同。利用变分不等式等理论获得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条件,并获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采用修正投影收缩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对再制造投资影响因子、政府最低可再制造水平、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评价系数等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在多规划期供应链网络环境下,制造商的产品可再制造设计水平和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需关注的问题等管理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基于时变随机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动态均衡。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季节性,网络中的零售商会考虑缺货后悔和存货后悔的负效用,基于长期后悔规避效用做出最优决策。利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网络中制造商层、考虑长期后悔规避效用的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的均衡决策行为。通过数值算例,基于三种长期后悔情形分析了零售商长期后悔规避行为对其均衡订购量、利润、后悔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长期后悔规避程度在不断增加、保持不变,不断减少这三种情况下,对其均衡订购量、利润、后悔值的影响不同。研究结论将指导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基于长期后悔规避制定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15.
We study a single‐period two‐stage service‐constrained supply chain with an information update. The buyer has two procurement opportunities with the second one after observing a market signal, which updates the demand forecast. He also commits to a service level after observing the market signal. We derive his optimal ordering decisions and show that the critical market signal, the optimal first‐stage order quantity, and the optimal expected profit are monotone with respect to the target service level. We als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forecast quality on the optimal decisions.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first‐stage order quantity may not be monotone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accuracy, as is in the case without the service constraint. In addition, we extend our analysis to the situation when an order cancellation is allowed up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market signal. We also compare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problems with and without an order cancelation. Finally, we discuss the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ssue and find that a buyback contract can also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ervice constraint.  相似文献   

16.
Supply contracts are used to coordinate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pply chain partners. In many industries, service level‐based supply contracts are commonly used. Under such a contract, a company agrees to achieve a certain service level and to pay a financial penalty if it misses it. The service level used in our study refers to the fraction of a manufacturer's demand filled by the supplier. We analyze two types of service level‐based supply contracts that are designed by a manufacturer and offered to a supplier. The first type of contract is a flat penalty contract, under which the supplier pays a fixed penalty to the manufacturer in each period in which the contract service level is not achieved. The second type of contract is a unit penalty contract, under which a penalty is due for each unit delivered fewer than specifi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ract. We show how the supplier responds to the contracts and how the contract parameters can be chosen, such that the supply chain is coordinated. We also derive structural results about optimal values of the contract parameters, provide numerical results, and connect our service level measures to traditional service level measures.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es can be used by decision makers to design optimal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and to provide them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tract negoti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