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由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结构可变的供应链网络,分别在零售商之间基于订货量以及价格两种竞争方式下,分析了供应商均不采用返回策略、部分采用返回策略以及均采用返回策略六种情景下供应链网络的竞争绩效。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基于订货量竞争时,供应商采用协调策略对于其零售商客户及供应链均为占优策略,零售商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将会影响供应商的收益以及采用协调策略的积极性;当零售商之间基于价格竞争时,返回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够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货量,且对供应链渠道的利润绩效及其稳定性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零售模式下,本文针对双渠道生鲜供应链,考虑供应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格整合情形,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综合考虑价格和产品新鲜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共同影响,建立整合前后的定价和协调模型,采用线性补偿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进行协调,得到相应的最优协调策略。通过最优决策量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程度渠道整合情形下生鲜供应链个体以及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定价决策以及最优利润水平。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的物流合作会使对线性补偿量具有强势决策权的传统零售商在利润分配中占优;在进行物流整合的基础上,各供应链成员是否应开展价格整合,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时效性要求的高低以及其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对系统来说,渠道整合可以扩大消费者群体,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公平中性的供应商、公平关切的零售商和策略型与短视型顾客并存的供应链下,研究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订货量及供应链的协调.研究发现,公平关切的零售商有提高产品价格和压低订货量的倾向;批发价契约难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收益共享契约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论文还讨论了零售商的公平关切程度和利润分享比例对供应商利润、零售商效用及供应链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订货量)内生化的情形下,同时实现其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进一步,在产品低质量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情形下,制造商将面临着产品责任(表征制造商对消费者产品伤害的补偿),从而导致"产品责任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这一问题。最后,如果核心企业具有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偏好,则这种CSR偏好又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针对这三个问题,首先,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运作博弈模型;其次考察了制造商产品责任、CSR偏好程度和质量改进效率对其产品质量决策、批发价合同和相应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供应链质量-数量协调问题。结果表明:(1)产品责任不影响产品质量、订货量、供应链节点企业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制造商批发价随产品责任的增加而增加;(2)随着CSR偏好程度的增加,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随之增加,而制造商经济利润随之减小;(3)质量改进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4)一个由数量折扣契约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契约共同构成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的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其中,产品责任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增加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的减小,而CSR偏好程度的增加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减小,但不影响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5.
在单制造商和两个具有竞争行为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中,本文研究了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定价决策问题。首先,在零售商间进行Stackelberg博弈假设前提下,分别针对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作为领导者的情况,构建了两种模式下的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其次,分析了零售商在特定情形下的定价策略;最后,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最优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和数值算例分析发现:对于零售商来说,作为Stackelberg的领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作为追随者时的总利润大;对于供应商而言,传统渠道的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双渠道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大。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协调是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改善供应链各方利益的根本手段.旨在探讨生产商具有生产规模不经济特性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给出了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市场价格与整体利润,以及分散决策下批发价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概念,即契约使供应链协调的程度.证明了批发价契约的协调度小于1,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而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但相对于批发价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导致收益共享契约不可实施.为找到双渠道供应链可实施的协调策略,提出了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和用纳什讨价还价协商模型确定固定补偿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并且相对于批发价契约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另外,研究还表明:生产不经济的弹性系数与销售价格成正比、与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成反比,并且不同渠道间的竞争越激烈,双渠道供应链的销售价格和需求反而越高,双渠道供应链的总利润也越高,并且,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同样可以协调线性成本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条件风险值CVaR度量准则,建立了顾客策略行为下基于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集中式供应链系统和分散式供应链系统中,风险规避供应商和风险规避零售商的决策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求解和数值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顾客策略行为、成员风险规避性和供应链回购契约的交互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当供应链成员均为风险规避时,价格承诺可成为顾客策略行为的完美应对策略;第二,最优回购价格受到零售商和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的共同影响,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随产品回购价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当且仅当零售商与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相当时,回购契约能够实现分散式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利润在不同成员间的任意分配,否则回购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利润在不同成员间的任意分配。第四,当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不等时,零售商的利润分成随顾客对产品估价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风险规避度较小方需要出让部分利润给风险规避度较大方才能够保证契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生鲜供应链整体生鲜度的提升对减少浪费、提高供应链整体盈利水平及社会福利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研究了两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构建了单周期下生鲜农产品生鲜度激励模型,模型以供应商为领导者,采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求解得到了均衡状态下供应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供应商新鲜度努力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和零售商利润与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呈反向变化,与新鲜度敏感系数呈同向变化。在价格竞争市场,供应商保鲜努力程度和利润与价格替代率呈反向变化;在生鲜度竞争市场,供应商保鲜努力程度和利润与新鲜度替代率呈同向变化。基于研究结论,厂商及政府应当联手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尽可能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道德风险,在市场价格替代率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形下,提高生鲜度替代率,使得消费者的意愿支付价格上升,提高自身讨价还价能力,获取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在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同时作用下,供应链成员的协调运作策略。分析了供应链集中决策、供应商合作、供应商不合作以及混合情景下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并进一步分别讨论了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不同情景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商合作有助于提升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程度,但会导致供应链整体利润的下降;质量竞争越激烈,在多数情景中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程度就越高,这在供应商合作的情景中尤其明显,但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供应商努力程度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供应商合作的情景中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供应突发事件下,引入条件风险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 R)刻画了零售商的运营目标,构建了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订货模型,着重研究了CVa R下的供应链协调及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及对其自身的风险规避系数的敏感性。研究表明:收益共享契约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协调突发事件风险下的供应链;风险规避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总是不小于风险中性情况,且风险规避程度越高,订货量越大;最优订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均值的敏感性不依赖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且均值越小,最优订货量越大,这与风险中性情况是类似的;最优订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标准差的敏感性则依赖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当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供应可靠性标准差越大,最优订货量越大,这与风险中性情况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生鲜农产品双渠道营销模式是供应商的最佳选择,如何发挥双渠道优势,实现渠道共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供应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新鲜度衰减且扰动需求和供应商保鲜努力,对比分析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论证构建协调模型的必要性。从渠道合作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两部定价契约、批发价协调契约和由成本分担与补偿策略构成的混合协调契约,三种契约均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供应链协调,提高各成员的利润。最后,对比分析所设计协调契约以认识其本质,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商业运作模式,展厅(Showrooms)在全渠道零售领域发展迅速。基于消费者效用分别建立单一网络渠道和"网络+实体"渠道下零售商开设Showrooms前后的利润模型,对比分析固定销售价格和优化定价两种情形下Showrooms对定价、市场需求、利润和退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单一网络渠道下,网络渠道价格固定时,开设Showrooms可使市场总需求增加,总利润在展厅运营成本较低时增加;网络渠道价格优化时,开设Showrooms可使网络渠道价格、总需求和总利润在展厅运营成本较低时增加,但固定价格情形下总利润的增幅更大。(2)"网络+实体"渠道下,开设Showrooms可使总需求和总利润均在展厅运营成本较低及网络退货率和网购不便利成本较高时增加,而且仅优化网络渠道价格时的增幅最大,网络和实体渠道价格均固定时次之;价格优化的最终趋势是全渠道同款同价。(3)开设Showrooms可使零售商总的网络退货率和退货量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Most research on firms׳ sourcing strategies assumes that wholesale prices and reliability of suppliers are exogenous. It is of our interest to study suppliers׳ competition on both wholesale price and reliability and firms׳ corresponding optimal sourcing strategy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In particular, we study a problem in which a firm procures a single product from two suppliers, taking into account suppliers׳ price and reliability differences. This motivates the suppliers to compete on these two factors. We investigate the equilibria of this supplier game and the firm׳s corresponding sourcing decisions. Our study shows that suppliers׳ reliability ofte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wholesale price in supplier competition and that maintaining high reliability and a high wholesale price is the ideal strategy for suppliers if multiple options exist.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mplies that low supply reliability and high demand uncertainty motivate dual-sourcing. We notice that when the suppliers׳ shared market/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often disrupted and demand uncertainty is high, suppliers׳ competition on both price and reliability may render the sole-sourcing strategy to be optimal in some cases that depend on the format of suppliers׳ cost functions. Moreover, numerical study shows that when the cost or vulnerability (to market disruptions) of one supplier increases, its profit and that of the firm may not necessarily decrease under supplier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补偿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分析、比较了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价格,从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补偿策略,论证了这种补偿策略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双赢.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检验了所设计的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导致多种因素干扰的情景下,数量弹性契约是否能实现二级供应链协调,并寻找供应链协调时最优订货与定价策略。针对市场价格稳定和随机两种情况,设定契约弹性系数为常量,分别建立市场价格稳定不变与随机波动两种情况下的应急数量弹性契约模型,寻找它们实现协调的内在约束条件,并与基准模型下的结论进行比较。然后将契约弹性系数由常量拓展为变量,判断是否同时存在最优的弹性系数和订货量,分析弹性系数的变化对于生产、订货决策及供应链整体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当弹性系数为常量时,只要对基准契约的批发价进行适当调整,供应链就能协调应对两种情景下的突发事件,此时,可以找到唯一的最优订货决策。当弹性系数为变量时,两种情景下的供应链均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订货决策,但存在唯一的最优供货决策,并且契约弹性系数的改变不会影响供应链期望收益。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供应商产能有限的背景下,研究供应商的最优分配策略和双渠道分销的问题。根据期望利润最大化建立供应商渠道分配模型,依据纳什均衡确定供应商的最优定价、最优产能和最优分销策略。结果表明,在双渠道策略的情况下,供应商应该优先满足销售企业的销售量。若供应链的销售量恰好得到满足,供应商应该按最优产能生产。供应商的渠道选择与供应商产能、供应链各节点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成本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简单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同时具有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通过修正、扩展FS效用收益模型,先后考察并分析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协调状态,研究发现,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和公平偏好系数及收益份额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收益共享契约才能使系统供应链整体达到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到供应商和零售商行为偏好系数对供应链及成员最优订货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演化博弈算例分析和结论验证,体现了该协调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由此说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因素同时作用会改变系统供应链协调时的最优订货量,并对决策人的决策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