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体育学科取得了丰硕成果。梳理历史,四川体育学科经历了初创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拓优发展四个历史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体育学科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在学科布局、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学科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四川体育学科立足西部发展,体现出中国特色四川特点,展现了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的风格和气派,为四川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性路径。传统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忽略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妨碍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遵循“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理念,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本位,突出多元协同的培养过程,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以财经素质链为核心,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内外协同育人平台;以多元协同为手段,构建双向协同育人平台;以“五大建设”为载体,强化产教深度融合落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教育从科学范式、工程范式到融合创新范式转型中,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核心。基于新工科的内涵特征,结合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困境,从协同育人机制着手,以“人工智能+X”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分析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要内容、探索其核心工作,为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行业特色高校是国家推进重大战略领域、关键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肩负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柱、国际化科技创新支撑、全球化人文交流支点的重任。经过70年的探索与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外语教育与学校共同成长发展,历经初创起步、快速成长、改革发展和跨越进步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服务行业有力、学科内涵丰富的外语教育体系。文章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外语教育70年历程进行梳理反思、总结提炼,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同类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成绩显著:学科体系逐步健全、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术人才辈出、科研教学成果丰硕,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文章从学科历史沿革、学术成就和学术活动三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该学科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四川艺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奠基期(1949—1977)、恢复发展期(1978—2012)以及快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系统梳理、全面总结四川艺术学7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方面是为了向前辈致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寻四川艺术学学科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偏少、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首都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实际需求。为促进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成长和发展,本研究从强化人才顶层规划、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和提高人才服务能力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师专业水平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品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师专业生活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与高职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内在动力和组织成长环境等核心要素深度融合,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强烈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张澜学院作为成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国际合作、创新评价方式、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等改革举措,努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人格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和人才培养实效。地方本科院校在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及区域发展优势,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思考、探讨教师教育学科内涵及其建设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应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应有“教师学”内容;第二,应有本学科及跨学科课程、教学与评估的内容;第三,应有教育学的内容;第四,应有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教师教育专题探究的内容;第五,应有实习、行动研究、实践与反思的内容。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优秀教师,因而应注重和加强教学的学术性研究。这就需要处理好专业理论、实用技能以及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升教学的学术性推动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应注重学科建设,注重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性、政策性、科研性和专业性。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既要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又要顾及我国的国情、国策以及地方因素,通过探索教师教育的不同范式、多元理论和实践路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政治学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知识增长、学科建制、知识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对标国内一流政治学学科建设,仍然存在不小差距。未来四川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应该确立“有队伍、有成果、有平台、有质量、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学术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方向凝练等方面,进一步聚合全省政治学教学和研究力量,力争推出能够代表四川省政治学研究特色和研究水平的高显示度学术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发展贡献四川智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等师范教育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目标”的思想,探讨了高等师范吉他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四项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体系以及取得的改 革成效。认为高等师范吉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多种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吉他演奏者或教师;课程改革体系重点在 于构建高等师范创业体系、吉他人才的市场引领等方面;从目前改革成效来看,高等师范吉他应用型培养出的吉他人才符合培 养目标和预期效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学科历史沿革、学科建设成就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梳理,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马列·科社(含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70年来,四川省马列·科社(含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初设和基础建设时期,二是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恢复和发展时期,三是十八大以来的完善和深化时期。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四川省马列·科社(含党史·党建)学科规划和布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导向明确、目标清晰、内容体系完善的学科发展现状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振兴是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抓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则是实现教师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当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对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实然需求,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应然逻辑,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坚持服务与引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协调等原则。其基本路径为:夯实学科队伍,厚植学科建设的根本力量;完善学科制度,构建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汇聚多元力量,整合学科建设的优质资源;推动研究转型,凸显教师教育学科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开启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时代。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坚持立德树人,以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为纲,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这既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化本科人才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高水平师资培育一流本科学生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文章通过梳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及育人成果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系,并基于用户满意理论的对其实际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今后应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和完善配套制度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四川省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省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所走过的路程。从恢复发展期(1978—1990)、快速进步期(1991—2000)和全面发展期(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及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两个方面,对四川省社会学学科始终立足西部、对话国际、力争前沿,以研究西南地区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规律,回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与人口问题,探索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方法与路径,记录西部地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群的日常生活机理与民风民俗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进行提纲挈领地回顾与展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四川哲学学科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峥嵘岁月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奋斗之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哲学学科经历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前进阶段,自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末的繁荣发展阶段,从21世纪以来直到目前的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里,四川哲学学科还将紧随国家学术热点,扎根巴蜀、放眼世界,立足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宗教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