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全面抗战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共没有在全国民众面前很好地塑造领导人形象的机会。中共自建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公开合法发行的大型日报——《新华日报》在卢沟桥事变后创刊,中共利用它加强了对高层形象的宣传。这些宣传篇目数量多,报道形式多样,宣传技巧巧妙,对国统区的舆论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的长期封锁和“匪化”宣传,中共在国际上的形象扑朔迷离、面貌模糊。西方世界关于中共的认识,几乎都是来自国民党的官方宣传,认为中共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土匪和流寇并无区别。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受到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启发,开始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宣传举措,积极突破国民党的消息封锁,撕掉污名化的“土匪”标签,向西方世界展示土地革命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政党形象,成功实现了形象修复和再造,并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对欧美此后的对华外交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党在这一时期国际形象建设,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共十年内战期间,民办大报中的共产党形象模糊,《益世报》、《申报》表现出较强的"暧昧"意味,他们一方面追随国民党鼓吹剿共,另一方面又一定程度上对中共予以客观报道。《大公报》对于中共形象则表现出"力挺"姿态。之所以如此,主要因民办报纸商业的性质、生存的需要、标榜民主自由的代言人身份以及其自身定位不准确等因素。民办报刊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既有利于中共扩大影响面,又在某些方面不利于中共形象的塑造,增加了国统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中共形象是中共软实力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国民间大报中共形象的研究可以拓展中共党史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日战略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近年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然而从《国防论》、《白崇禧回忆录》、《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等相关内容和线索来看,无证据证明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相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与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的持久抗战理论在理论依据、理论内容、战略战术、阶段划分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论持久战》是重大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报刊应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民要求,涵盖着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品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主流报纸,舆论宣传立足于服务抗日的大局,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凸显出强烈的政治性;采编工作精益求精,内容贴近劳苦大众生活,人民性突出;传播理念与时俱进,全面反映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与大后方的经济实况,时代色彩浓郁。抗战时期中共主流党报的舆论宣传达到了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2,(15)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活动,是从党诞生15周年的1936年开始的,但是明确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的纪念日,则始于1938年。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论持久战》演说中谈到:“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几天以后,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响应,决定从7月1日至7日“为抗战周年纪念与中共17周年纪念宣传周”。7月1日晚上,隆重举行了“延安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大会”。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7.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堪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照亮了抗日战争的道路,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重温指引抗日战争胜利的《论持久战》,对于我们今天的事业是十分有益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于以军事斗争为中心的抗日战争,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也不同于三四十年代的昨天,但两者都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所从事的…  相似文献   

8.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历史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确立了党管媒体的工作原则。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是由当时的舆论环境、革命形势和毛泽东的宣传思想等多重因素促成的,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对于延安时期包括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和对国民党舆论反击在内的工作全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其经验对于网络时代党的宣传舆论工作具有很多启示,要求我们坚持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之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办刊宗旨发生很大变化,以针砭时弊、宣传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成为一份著名的新闻时政刊物。本文拟对“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周刊的抗日舆论宣传做一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重要议题,涉及报刊的相关议题设置及时局变动下报道框架的调适。抗战语境下,中共党报的"七七"报道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为主线,不断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加入新的内容。其极具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与评论,着力呈现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边区的模范形象,向世人展示中共为代表的中国进步力量。同时,《新中华报》与《解放日报》亦体现鲜明的党报特性,其"七七"纪念报道基本反映中共对时局的研判,折射了战时国共关系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一篇杰出的军事著作,也是一篇闪耀着认识论光芒的哲学著作。它创造性地运用哲学认识论原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的能动性,解决了抗日战争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从具体理论入手,深入分析《论持久战》所阐述的哲学思想。《论持久战》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思想不仅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的抗日宣传报道虽然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但是在宣传策略和技巧上表现各异,舆论宣传效果多有不同。《新华日报》评论的内容以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大公报》关注经济,关注民间,有其鲜明特色;《中央日报》的国际评论琳琅满目,较有深度和价值。“三报”对两场战争的宣传是一个历史性“褶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并对未来的历史走向起着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自问世以来,就被视为指导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纲领文件,然而近年来却出现“抄袭说”等不同声音。“抄袭说”主观上想通过贬低《论持久战》的创新价值以拔高蒋百里、陈诚之作的历史地位,然而客观上却走向历史的虚无化。为了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双重危害,就必须对相关的文本进行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现象学还原,进而在反驳“抄袭说”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政治口号与奋斗目标并运用于国 民革命运动,其中蔡和森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反帝的 任务,在党内和团内宣传反帝口号,而且在《先驱》率先提出完整的“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 这些反帝口号成为了中共二大制定的现阶段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的基本内容。不仅如此, 蔡和森在《向导》上积极宣传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指导开展反帝运动。反帝国主义口号在 当时引起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激烈反映,甚至认为是海外奇谈。经过中共的广泛宣传, 反国际帝国主义迅速成为政治常识,并且成为国民革命的一面政治旗帜。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新闻媒体都发挥着巨大的舆论动员和引导作用.国民党《中央日报》在抗战中的宣传技巧,主要体现在根据阶段性目标选定宣传内容和根据实际对象策划宣传方案两个方面.《中央日报》始终从国民政府立场出发报道新闻,体现了其作为党报理应为政党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八路军军政杂志》通过对抗战相持阶段时局的分析、对汪精卫集团叛国投降活动的声讨、对顽固派的反共摩擦的揭露、对中共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批评,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三大方针,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用事实说话、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发挥以史鉴今作用,是《八路军军政杂志》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中华报》四开三日刊的版面容量和出版周期,难以满足中国共产党抗战宣传需要;国民党当局接连发起两次反共高潮,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刺激了党内“左”倾思想的抬头,中国共产党亟需一份强有力的党报抵御敌对宣传,统一党内思想,团结力量,以利抗战。内忧外患之际,《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有义务担当党报重任,通过公布中共中央重要指示,发表抗战纪念宣言;改进战地通讯、歌颂抗日英雄、表彰抗日战绩;刊发专文,揭露国民党妥协投降、消极抗战的错误行径,揭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底气等,成功塑造出中国共产党坚决、英勇、自信的抗战形象,准确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与拥护,振奋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党报的战斗力,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赢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勇 《山西老年》2011,(6):22-22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之时,共产国际派代表指导并出席了会议,他们将中共"一大"文件带回了苏联,保存在共产国际的档案库里。为了弄清党成立的历史,195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访问莫斯科,要求苏共中央把原共产国际有关中共的档案交还中共。苏共经过仔细研究,答应交还一部分。于是,杨尚昆从莫斯科带回了几箱档案。有关专家在查阅这批档案时,并没有看到中共"一大"文件的中文原件(版本),而是在档案的第九卷中发现了三件有关中共"一大"文件的俄译稿:《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一大"文件放在一起的还有三件地方组织报告的俄译稿:《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广州共产党的报告》和《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它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中日战争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富有预见性的科学推论,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篇指导军事行动的科学著作,同时也是一篇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哲学底蕴的不朽檄文。本文通过阐述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和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等原理,来分析中国抗战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从而揭示这一不朽篇章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20.
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倡办者和《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非常重视党报的舆论宣传功能;较早提出党报党管和党报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党报的出版、发行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认为党报工作者应当具备良好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