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现象是思维及语言的中心问题,而隐喻的机器理解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成为制约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隐喻的计算化研究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英语隐喻计算研究,汉语隐喻计算研究才刚刚起步.根据本体、喻体和相似性关系三者的认知结构,可以把汉语隐喻分为九种类别;在此基础上,隐喻网络模型的建构为汉语隐喻句的机器识别和分类算法提供了形式化方法;此外,从解决逻辑全知问题和隐喻的语义真值角度提出的汉语隐喻逻辑系统,则为汉语隐喻句的释义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还需加强隐喻分类识别研究,建立隐喻属性知识库,构建汉语隐喻的认知类比描述与转绎系统,改造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并对面向隐喻的搜索引擎进行升级.  相似文献   

2.
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语中时间表达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其他具体形象的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是时间隐喻的主要方法。汉语时间表达的隐喻性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理论与汉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当今西方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的雷柯夫“概念隐喻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 ,并对基本的隐喻类型给出汉语的例证。这一理论对研究汉民族的文化、语言和认知模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汉语成语作为隐喻性语言,应该也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有人认为成语的意义是随机的,而Lakoff认为成语的意义并非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用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的文章很少,汉语成语的研究大都关注跨文化的相似与区别。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阐明分析某些汉语成语意义与概念隐喻的关系,部分成语是有理据的,其意义是由普遍存在的并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概念隐喻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John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概念隐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汉语语言现象表示“愤怒”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同样存在着“愤怒”的概念隐喻。本文将在大量收集分析汉语表示“愤怒”语料的基础上 ,提出汉语的“愤怒”的概念隐喻。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如何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愤怒”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情况下,汉语词汇的研究应该从基点开始,深入考察包括认知在内的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机制,以求新的突破。从汉语词汇的实际出发,以认知活动中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三个问题:一,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动力;二,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方式;三,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者隐喻"三步说"和"一步说"方法的研究比较,总结出中国学生理解英语隐喻意义的三种方法:培养英语的隐喻思维并熟悉英语的习惯搭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会结合语境.  相似文献   

9.
在对英汉语政治隐喻实例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探讨政治隐喻的解读功能、表现功能、扩展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各种文体功能。隐喻的文体功能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研究隐喻的文体功能可以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英汉语情态隐喻系统中的主观型情态隐喻、明确型情态隐喻、明确客观型情态隐喻,隐喻的附加疑问句、隐喻的表达形式、情态级别、否定转移、情态成分的多义性及情态隐喻的系统性空缺几方面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在情态隐喻的上述几个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当的差异性,这些异同为汉语语气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