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各国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年代范围的不同意见。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F. 米涅和梯也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阶级斗争的行动,革命时期从1789年到1814年,拿破仑执政时代和拿破仑帝国是革命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阶段。法国史学中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头面人物A. 奥拉尔不承认“帝国专制”是革命的发展阶段,他把革命时期限定于1789年到1804年。自由资产阶级“俄国派”的代表人物H. 卡列耶夫和E. 塔尔列则把拿破仑执政时代排除在革命阶段之外,认为革命时期是从1789年到1799年。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奥拉尔把法国大革命分为四个阶段:1789—1792年君主立宪——建立以财产资格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体制;1792—1795年民主共和国——人民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特权;1795—1799年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重新  相似文献   

2.
“对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祝是必要的吗?我们所要庆祝的是什么呢?”这是R.科布发表在1989年1月3日《电讯报》上一篇文章的开篇语。的确,发生于1789年至1799年之间的大革命及随后的拿破仑统治时期,使法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经历了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未曾有过的人类屠戮和物质毁灭的时期。只要考虑到在法国大革命中数百万的无辜受害者,以及这场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那就不难得出结论,法国官方提出把1789年作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恐怖主义"(terrorism)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近几年来,各国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论著并举行过多次国际会议探讨这一问题,但是什么叫"恐怖主义",学者们至今仍未找到一个确切的和一致的定义.据1982年出版的《世界百科全书》载,"恐怖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89-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期间,当时的雅各宾政府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认为在革命时期应当实行"革命恐怖",这是一种迅速的、严肃的和坚决的行动,因而有人就把雅各宾专政称为"恐怖主义".至今一些西方学者仍然认为,恐怖主义主要是指"实行恐吓的政治统治","是使用暴力或暴力威吓在人民中制造恐惧或削弱他们的反  相似文献   

4.
陈建兰 《唐都学刊》2006,22(2):130-135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专著中,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独到的论述。他的论述包括:将旧制度推翻的法国大革命在另一方面又是旧制度的继承人;就地点而言,革命发生于封建压迫不太重的地方(即法国);就革命的时机来说,法国大革命爆发于所谓的繁荣时期;法国大革命为何如此剧烈?原因在于启蒙思想家的作用、政治革命与宗教革命同时进行的后果、旧制度对人民进行了革命的教育、与大革命的目的有关、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5.
崇明 《社会》2014,34(5):41-67
托克维尔在关于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未完成著述中讨论了大革命中自由和平等的张力以及革命的政治动力。在作为大革命第一阶段的1787-1789年的自由革命中,由激进的民主自由观念推动的阶级斗争逐步压倒了贵族自由和精英自由观念。王权的削弱和相关的错误决策加剧了阶级斗争并强化了革命意识形态,民众暴力的介入推动了革命的激进化,导致革命在内部分裂和权力斗争中走向恐怖。大革命后期,法国人既厌倦革命和政治的动荡,又热爱革命带来的平等和利益,继承了革命平等而抛弃了自由的拿破仑得到了法国人的拥戴。同时,托克维尔揭示了革命和拿破仑的个人统治如何继承了旧制度的政治文化遗产,特别是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1610—1695)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黄宗羲于1663年写成的《明夷待访录》,比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又称《民约论》),早出近一百年,这一点非常引人注目。这两部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仅从几个侧面,对两者政治思想的异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决不是孤立的。它既有前史,也有后史。对它前后分期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此外:它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它对现代社会的重大事件还能发生作用吗?它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吗?它的成就是否只经过一场理性的改革而不必经过任何流血冲突就能得以实现呢?其实,诸如此类的问题均来自对法国革命的简单理解。另外,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法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没有完结,因为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只有5年时间(1789—1794)参与了社会管理。还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不具必然性,它是由知识阶层发动的一场文化大革命,这些知识阶层受错误理念的引导,他们奠定了以后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简讯     
德匈史学家委员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据东德《史学杂志》1981年第3期报道,1980年9月28日至1O月4日,民主德国-匈牙利史学家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心议题是"十九、二十世纪世界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重点是比较研究世界历史的过程问题(特别是1789年以后)以及世界史方面的史料学史问题.M.科佐克做了《关于1789年的争论.比较分析近代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报告.他谈了马列主义历史科学对资产阶级革命史作比较研究的状况,反对资产阶级企图低估法国革命的意义;还论述了广泛的理论问题,如:霸权主义和阶级妥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辩证法、不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1年第5期报道,为了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50周年,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近现代革命比较研究中心于1980年9月18-19日举行"法国七月革命与欧洲"国际讨论会.有7国(英、比、东德、西班牙、波、苏、法)学者参加.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M.科索克教授在开幕词中强调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对1830年七月革命的主要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指出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途径.科索克指出,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七月革命是十八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米歇尔·沃维尔系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所长,大革命史讲座教授。今年3月14日,他曾率领法国史学家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学术会议》。本文选自他的《革命的心态——法国大革命的社会与心态》一书的“序言”,它使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杭州大学历史系沈炼之任主编、楼均信任副主编的纵贯古今、全面系统的《法国通史简编》(全书总计约56万字)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出版后,我国史学界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法国史研究和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本书有许多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结构新、观点新、内容新的“三新”之作。首先,从本书的结构体系看,打破了传统的把法国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编的分法,把有关法国的由来、法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兴衰及其典型性用头四章来叙述。然后,用七章的篇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1789—1914年法国历史的演变,突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工业化的过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据法国《世界报》1987年11月25日报道,法国政府组织了一个以E.富尔为首的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二百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该筹备组的初步计划和方案是:1)1988年6月3—10日在巴黎维莱特地区新建的科学城举行了“1989年庆祝集会彩排”;2)建议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二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世界政治》杂志1980年4月号刊载的这篇书评共评介了四本书:《革命和社会的变化:对文明的比较研究》(S.N.艾森施塔特著,美国自由出版社,1978年);《土地革命:不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和输出的农业》(J.M.佩奇著,美国自由出版社,1975年);《国家和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T.斯科克波尔著,剑桥大学出版社,1979年);《自上而下的革命:日本、土耳其、埃及和秘鲁的军事官僚和发展》(K.E.特林伯格著,交易书店,1978年).书评把本世纪美国社会科学界对革命的性质和起源的解释分成三个阶段,或曰"三代";对第一、二代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对以达四本书为代表的第三代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作了比较系统的说明和评论.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把受压迫者的权利要求归结于要求人权,应归功于十八世纪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革命基本上同时爆发在北美(1776年)和法国(1789年)。提出要求人权的革命口号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对于人类进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贡献。  相似文献   

16.
法国和日本一样,是个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尤其在文学方面更是如此。法国还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是:笛卡儿、孔德、柏格森、布朗德尔和让-保罗·萨特等人。今天——7月14日是法国的节日。1789年的今天,法国爆发了革命,推翻了王朝。这次革命本身,是由孟德斯鸠、卢梭等哲学家奠定思想基础的。由此可见,哲学对法国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因此,我的讲演如果用“法国的哲学是经过深刻的探讨和大  相似文献   

17.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杰出代表。为了反对宗教神学,宣传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他组织与领导了卷轶浩繁的《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这个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光荣的岗位上。他与当时法国进步思想界的一大批优秀人物结在这一起,卓有成效地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动摇了封建统治与宗教的权威,在思想上为震憾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8.
这篇书评评介的是以下十本书:1.让-玛丽·伯努瓦:《马克思已经死了》(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70年),2.让-玛丽·伯努瓦:《一个独特的纲领》(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78年),3.安德烈·格鲁克斯曼:《大思想家》(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7年),4.《女厨师和食人者》(巴黎,塞伊出版社,1975年),5.《法国的战略和革命——1968年5月》(巴黎,克里斯蒂昂·布尔热瓦出版社,1968年),6.居伊·拉德罗:《金色的猴子》(巴黎,法国水星出版祉,1973年),7.居伊·拉德罗和克里斯蒂昂·让贝合著:《天使》(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6年),8.让-保罗·多莱:《革命的欲望》(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2年),9.贝尔纳-昂利·列维:《人面兽心》(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7年),10.菲利普·奈莫:《结构的人》(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5年)。  相似文献   

19.
《绿色》词典由法国语言学家A.莫拉尔-德福主编,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绿色原本是植物的颜色。但现实社会中与绿色有关或用绿色来形容的事物早已延伸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不同的行业领域,如:绿掌(花匠)、绿语(俚语)、绿城、绿光、绿林好汉、绿袍院士(法兰西科学院)、绿党、绿眼怪(嫉妒)、刷绿(粉饰)……在中世纪和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历史长河中,法语中的"绿色"词义变得模糊不清,介于黄和蓝之间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法国人口急剧增长,而且集中于农村。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夜,法兰西共和国的农民为1900万,占全国人口的67%。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形成了“法国的脊梁”,但奇怪的是,他们并不被认作一个阶级,也不能享有作为一个等级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