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帆  许铭 《学术月刊》2022,(11):54-67
央地财政关系与城镇化质量是新时期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理解中国城镇化质量需要在央地财政关系和城镇化质量之间形成逻辑内洽的分析框架。在逻辑推演层面,央地财政关系是中国城镇化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也是造成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制度性成因,央地财政关系可以通过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影响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实证研究层面,基于197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借助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可以考察央地财政关系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税制改革增强了地方政府的“为增长而竞争”模式,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是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对城镇化质量的特征事实的实证研究为该结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城镇化质量除了可以通过改革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来直接推进以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央地财政关系来间接引导。这为新时期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与提高城镇化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研究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财政社保支出的增加,而财政社保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进程中的预算发展国家预算起着巩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运作的作用。1.税收的趋势1978年以前,企业将其全部剩余资金上缴财政,政府则承诺向企业提供投资资金和所需流动资金。为了提高效率,有必要允许企业自留部分利润用于投资和作为管理及劳动的奖金。因此在1978年,中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破解,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前提,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提出了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关系,共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地方财力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地方财政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研究成果也日益成为政府财政决策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参考.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1994-2014年中国地方财政研究论文检索得到的相关数据,从地方财政研究的政策导向、研究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成果的角度考察近20年来中国地方财政研究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5.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分税制体制时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伴随着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自然而然地得到各级政府以及财政理论界的重视。但是,由于近十几年来我国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实力处于逐渐被削弱的状态,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财源流失十分严重,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因而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财政没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起一个规范、健全和强有力的转移支付制度。本文拟就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今后的政策取向和措施进行分析。一…  相似文献   

6.
税收增额融资制度(TIF)是美国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适用最为广泛的融资制度。TIF的成功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财政去中心化;体现并加强发展政策的财政支助;竞争性联邦主义;契合当代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于我国而言TIF的意义不在于直接的照搬和移植,而在于考察美国TIF制度中政府、企业、市场经济和土地开发之间是如何通过法治联系在一起的,为我国的财政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2001-2013年的13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为19.7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我国GDP的34.7%。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已经不啻于一剂"经济鸦片",调控政策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正是地方政府竞争最为直观的表征。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厘清土地财政困局的动力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约束地方政府收权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向市场的"让权",从体制机制上找到破解土地财政困局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的政策取向赵守国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既定目标的体制变革进程中,我国急需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政府间的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制度,便是从纵向理顺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往来与财政关系的重要标志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9.
运用1978-2006年的省际数据对东西部地区政府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投资对东西部两个经济条件不同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此外,财政投资效应也呈现出内在的结构差异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较之于物质资本投资更为显著和持久。为此,本文就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调整财政投资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庆社会科学》2012,(5):103-103
武力撰文指出,1978年以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是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赶超战略而建立起来的,也是与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因此它的功能突出地表现为"生产建设型财政"。1978年至201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政府和资本共同主导发展的特点,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财政体制上属行政集权下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政绩合法性建设环境中,形成了强激励机制与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一制度安排下财政机会主义的产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的系列应对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原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致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泛滥,并在融资平台的建设上出现"井喷",融资平台风险凸现;因此,化解融资平台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应是改善制度环境、扭转现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政策、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财政、金融、价格、产业等政策推动农村经济,但由于农业政策的多重效应和投资渠道的交织分流,使得农业投资增长不稳,农民在实现农产品充分供给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增收。这对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影响非同小可,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采取的一系列农业政策及对农业投资导向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予以分析,以期寻求一条较好的政策导向之路。一、农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非同步增长的政策效应分析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在双重体制并行下,随着组织制度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具体规定了企业利润在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分配的形式、比例扣办法,是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的依据。它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而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状态,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也要相应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沿虽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发展,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从总体上看.基本上是统收统支体制,即企业实…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地探索完善,其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农村社会养老的萌芽期(1949~1980年)、探索建构期(1981~2002年)、探索创新期(2003年至今)。国家和政府始终是主导农村养老的制度设计主体。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考验社会政策的惠民性与政府财政支持力。  相似文献   

15.
"省直管县"改革是我国省以下财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稳步推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本文运用2003—2010年四川省70个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和未试点县(市)的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要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做实"县"级财政,构建我国"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制,疏通和缩短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连接渠道,以实现财政制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加大是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诱因;1978年以来所实施的以"有偿、可转让、有限期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土地制度变革,在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为"土地财政"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土地财政是导致城市化虚高和产业结构虚高的重要因素。在以经济增长为考核导向的激励约束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倾向于通过选择倾斜发展富含地方财政收入的房地产等服务业,扩大土地收益和放大土地在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一、财政投融资制度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实施前景的分析财政政策性投融资是为强化宏观调控功能,以信用为手段,以实现特定政策目的,真正或间接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它有利于填补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引导社会投资按照政府目标方向发展,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政投融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财政投融资制度一定会带来多大的效果,应该仔细分析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实行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可行性和预期的成效。对于财政投融资制度,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  相似文献   

18.
土地财政从表象看是一个财政问题,但通过从土地相关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切入分析表明:土地相关的制度供给与制度目标的矛盾是土地财政产生的内在原因.土地财政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提供了财政支持,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它的核心问题在于耕地资源流失、城市化质量低、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及收入不可持续并蕴含了极大的财政金融风险.土地财政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以土地制度的改革为首,以相关的财税政策为匹配,使地方政府以可持续的“以地生财”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农民增收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政策目标之一,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以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1991-2010年中国相关经济变量的分析,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实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正向拉动关系。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工资性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转移性及财产性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财政支农结构,优化财政支农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幅度。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改制中社会保障政策衔接和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退休待遇差问题。退休待遇差问题来源于我国碎片化的社保制度。碎片化社保制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碎片化社保制度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阻碍劳动力流动、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解决待遇差的关键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职业年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