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边主义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生  李长春 《理论界》2006,(1):205-206
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密不可分,多边外交是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而多边主义又指导着多边外交和多边合作。二战后,多边主义在世界政治中逐渐变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表现为日益增多的多边会议和议题,也体现在多边性的国际组织。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外交,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5,(7)
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多边主义在理论和政策实践两个层面的繁荣。多边主义作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意义不在于多边的形式,而在于其不可分割性、普遍的行为准则和扩散的互惠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多边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非国家行为主体和广大社会力量日益成为推动多边主义全球治理的新生力量,而其治理方法则越来越倾向于跨领域、多维度的综合治理。利用多边主义理论进行国别外交政策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不同国家多边主义外交的成分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专门领域内全球性问题的涌现,专业性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日渐凸显。就中国对外战略而言,专业性国际组织在构建软权力、参与和塑造国际机制、拓展多边外交方面具有三重维度的不同角色。在构建软权力方面,专业性国际组织是中国对外战略重要的软权力基础。在参与和塑造国际机制方面,专业性国际组织是各专门领域内的国际机制载体。在拓展多边外交方面,专业性国际组织是中国对外战略不可多得的多边外交平台。专业性国际组织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多元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尊重主权平等和坚持非干涉原则、实施审慎的多边主义、主张多极化和国际民主,以及反对霸权主义等。多元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基础,其来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传统文化(历史因素)、追求现代化的国家身份(行为体因素)、东亚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和冷战遗留(体系因素),以及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作为特殊国家的认知(观念因素)。然而,建立在多元思想基础上的中国外交实践将遇到美国霸权与欧盟规范化等西方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08年底以来,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全球问题积极应对、地区问题合作协调、多边外交直率担当、双边关系自主果断、海洋维权强化实效、军事战略主动公开。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自信的大国心态、负责的对外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原则。借鉴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流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负责源于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理性依赖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方炯升 《东岳论丛》2022,(10):24-34
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背景下,多边主义理念、制度与行动正遭遇严峻挑战。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维护者与发展者,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真正的多边主义内涵丰富,体系清晰,包括守正出新的价值观、公平正义的规则观、问题导向的行动观和责任担当的角色观。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和治理路径上高度同构,符合当今国际体系中权力结构、秩序结构与文明结构转型的现状,在与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对照中体现出自身优势,并可以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发挥团结作用、引领作用与塑造作用,有利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价值基础与能力基础。中国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  相似文献   

7.
新多边主义时代中国国际法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解决全球性化问题的全球治理进一步推进了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联合国大会决议和联合国秘书长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国际法治"是联合国的核心价值和原则,提出了国际社会要解决共同面对的多种危机问题必须要倡导"新多边主义",新多边主义必须注重"优先发展全球公益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纵深发展和相互依存的时代,是推进新多边主义与改进全球治理的时代,必须加强和协调国际法治才能解决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多种危机问题.变革的时代给中国提供了在国际法领域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契机,也对中国国际法学界和中国国际法学者提出了如何应对时代挑战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崛起和向现代化强国身份挺进而进行的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转型是中共有所作为的第三个奋力时期,即由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外交向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外交,再向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过渡的第三个外交攀登期.中国参与国际制度、融入多边外交体系、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战略、中国国际角色认知转变即外交政策转变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几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9.
论90年代中国多边首脑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边首脑外交是当今世界外交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全球化,全球一体化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90年代,我国领导人积极参与开展多边首脑外交,不仅使中国外交活动与当今世界外交发展同步,而且使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90年代中国全方位多边首脑外交呈...  相似文献   

10.
张辉 《理论界》2010,(3):201-204
本文概述了21世纪初国际环境的特点,分析了这种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利弊影响,认为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从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确定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据是科学的、合理的。最后针对利弊共存的国际环境,从多边外交、大国外交、睦邻外交、经济外交、热点外交、军事外交、总体外交、情感外交等八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所应采取的具体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1.
自新世纪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被赋予首要地位,而首脑外交是这一地位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中国的"首脑"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体成员,首脑出访也就是"九大常委"的出访活动.从2003年至2009年七年间,与受访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首脑出访周边国家呈现了出访次数多,出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出访安排上具有优先性,参加周边地区多边国际会议和重点庆典活动多等特征.通过首脑的出访,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特点:地缘政治的特殊考量决定了周边外交在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中的特殊地位;坚持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并重,全面、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方位周边外交;首脑出访务实高效,经济外交空前活跃;致力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继承性,或者说连续性。新一届领导集体在许多方面继承了邓小平、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如推进多极化进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新安全观,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推行睦邻外交,加强与大国的关系以及开展多边外交等方面。同时,外交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创新性。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外交工作既要有所继承,又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外交目标。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几年来,中国的外交工作正在经历着一种深刻的转型,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外交理念和风格。其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蔓延,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多边主义治理也不断暴露出内在的局限性,非政府组织、全球公民社会等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问题的解决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的紧迫现实呼吁新的多边主义。新多边主义是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球公民社会进行国际合作的产物。虽然新多边主义治理替代多边主义治理并非易事,但是它对全球治理的重构正在缓慢和艰难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外交政策的显著特征就是单边主义 ,即使在“9·1 1”事件之后单边主义也并没有多大收敛。作为实施外交战略的手段和方法 ,布什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决不是偶然的。它不仅是布什政府所信奉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使然 ,而且也是美国超强实力特别是军事技术实力的结果 ,同时还与布什及其政府班底的外交风格密切相关。从未来走向看 ,布什政府不会根本放弃单边主义 ,但在特定情况下又会复归多边主义 ,而维持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平衡点 ,将是“美国外交一贯见长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国家行为,警务外交是指各国警察公安机关、其他政府机构或代表机构以及国家领导人就涉外警务相关事宜而开展的双边或多边活动,是国家外交职能在警务领域的延伸.作为兼具国际司法、执法与外交三重性的独特外交形式,警务外交具有硬性功效、协调本质、责任延伸与现时保护四个特征.虽然起步较晚,中国警务外交已经在组织制度、条约协定、职业外交与技术合作四个层面构筑起了海外利益保护的新的长城,正在成为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国能源外交日益频繁以及国家间能源矛盾和冲突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寻求有效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试图在一个合同执行的分析框架下探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理论与中国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家间博弈要实现"合作解",这和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保证合同得到履行的机理是一样的,它同样可以依托自组织实施的双边声誉机制、多边声誉机制和具有正式制度的第三方机制.在目前国际能源合作的第三方机制缺乏的条件下,中国应改善双边博弈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多边声誉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主席为回应中国发展问题、应对全球各种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而提出的重要理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阐述,其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解构和超越了“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与国际和平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可以归纳为参与和伙伴战略,即以参与为核心,以伙伴关系为载体,并辅之以多边外交,它有独立自主、合作发展、互信安全、多边外交四大支柱,中国的崛起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峰会外交是指以多边最高级会议为舞台而开展的外交活动,与多边首脑外交有交集,也有区别。当代峰会外交既有正式峰会机制和非正式峰会机制之别,也有区域性、跨区域和全球性峰会之分。在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日趋扩散的背景下,峰会外交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将峰会外交推到了全球治理的台前。虽然人们对峰会外交评价不一,但后危机时代峰会外交的集群召开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峰会外交的期待和厚望。从总体上讲,峰会外交不仅引领着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外交正在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多边首脑外交的兴起。在九十年代初期,多边首脑外交格外频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色,成为处理世界区域性国际事务和开展集团一体化外交活动的主要方式。而在一些地区,多边首脑外交与双边首脑外交并驾齐驱,甚至有取代双边首脑外交活动的趋势。多边首脑外交的广泛兴起,将使外交活动发生质的变化,由硬性外交开始向软性外交转化,这将有利于国际关系的进一步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