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第4~6代HUVECs,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根据胰岛素浓度分为3组(0,200,2000mU/L),爿依培养时间分为2个亚组(48小时、96小时)。每亚组6份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t—PA和PAI-1的抗原浓度,并用细胞内总蛋白进行标化(单位:ng/μg proteins)。同时测定细胞内Ca2+浓度(nmol/L)。结果与0的胰岛素相比,200mU/L和2000mU/L的胰岛素都能使t—PA浓度降低,PAI-1浓度增高,t—PA/PAI-1比值显著降低,Ca2+浓度显著增加。并且,随昔胰岛素浓度的增大和胰岛素作用时间的延长,以上差异越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胰岛素能损害内皮细胞的纤溶功能,细胞内钙离子在此可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脑心通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ELISA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vWF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和PAI-Ⅰ的活性.结果 患者应用脑心通前后血浆vWF和PAI-Ⅰ水平显著降低,而t-PA活性则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及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107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1例)和冠造阴性组(5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测定血清HCY,血浆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并计算PAI-1/t-PA活性比值.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HCY,PAI-1,PAI-1/t-PA,VWF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相关分析看,HCY与PAI-1,PAI-1/t-PA,VWF呈正相关,与t-PA呈负相关(P<0.05);诊断类型中HCY水平:AMI>AP>OMI>其他(Othe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其血清HCY增高的同时,纤溶活性受损;HCY与PAl-1,VWF呈正相关,与t-PA呈负相关;HCY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活动病变的HCY水平高于稳定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以及留置时间长短对静脉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 306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钢针组100例,留置针3天组104例和留置针6天组102例。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第4天和第7天清晨抽取静脉血。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静脉血浆的t-PA和PAI-1浓度,并计算t-PA/PAI-1浓度的比值。结果同钢针组比较,留置针3天组和留置针6天组,t-PA浓度都明显降低(P0.05),PAI-1浓度都明显增高(P0.05),t-PA/PAI-1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同留置针3天组比较,留置针6天组t-PA浓度未见明显降低(P0.05),PAI-1浓度明显增高(P0.05),t-PA/PAI-1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显著降低静脉纤溶活性,降低程度和留置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CRP、PAI-1、t-PA、Fbg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和特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驸双抗体夹心法和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单纯糖尿病组6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74例和正常对照组46例血浆CRP、PAI-t、t-PA和Fbg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CRP、PAl-1、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CRP、PAt-1、Fbg水平又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P<0.01),t-PA水平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炎症指标--CRP和反映纤溶活性降低的PAl-1以及血栓前体物质--Fbg等水平的升高,均与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有关,降低CRP、PAI-1水平或活性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浆BNP浓度和CRP浓度,比较不同组别BNP的差异以及BNP与CRP的关系。结果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60·23±122·13)pg/mL,(166·33±56·17)pg/mL,(48·16±26·43)pg/mL和(42·35±24·11)pg/mL,AMl组平均BNP明湿高于UAP组(P<0·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无明显差异(P>0·05)。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CRP浓度分别为(23·4±11·3)mg/L,(21·3±9·1)mg/L,(5·8±3·1)mg/L和(5·5±2·9)mg/L;AMI组和UAP组平均CRP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01,P<0·001),SAP组和对照组CRP无明H差异(P>0·05)。BNP与CRP在AMI和UAP组均相关(r=0·61P<0·01,r=0·56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BNP和CRP均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干预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8例,术后分为对照组28例和普伐他汀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mg/次,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记录所有患者服药12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ISR)事件。结果服药1个月后普伐他汀组血脂、ET-1及ox-LDL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普伐他汀组血NO、FMD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脂、NO、ET-1、ox-LDL及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个月内普伐他汀组ISR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普伐他汀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脂,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不同血压CHF患者A组(SBP>13.33kPa)22例、B组(SBP<13.33kPa)22例及健康对照组C组25例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血清钠水平。结果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P<0.01);A组血清钠、血浆PRA、AngⅡ和ALD高于B组(P<0.01);A组血清钠、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且SBP<13.33kPa者高于SBP>13.33kPa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血浆MCP-1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血浆TNF-α、IL-6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了血浆ET-1水平.根据超声心动图LVMI指标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室肥厚组(LVMI正常)及左室肥厚组,对不同组间的ET-1、MCP-1、TNF-α、IL-6水平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射血分数(Ejction Fraction,EF)值、二尖瓣前向血流E/A值的关系.结果EH患者血浆ET-1、MCP-1、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其中TNF-α、IL-6的升高与心肌肥厚的关系尤为密切.并且,上述因子的变化与心脏EF的变化呈负相关,与E/A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的缩血管物质增多、细胞因子过度分泌等通过神经免疫调节参与了老年EH及左室肥厚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方法 :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病史分为高血压组 (HT组 )和非高血压组 (NHT组 ) ,对比分析两组的重要临床事件。结果 :两组病人基础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梗死部位相似。严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和梗塞扩展在HT组略多 (P >0 .0 5 )。HT组发生左室重构 ,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Ⅳ级 ) ,心梗后心绞痛和死亡明显多于NHT组 (P <0 .0 5 )。结论 :伴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olkmann挛缩临床分期及早期神经、血管松解术治疗Volkmann挛缩的疗效.方法将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的38例Volkmann挛缩(挛缩期)病例分为挛缩进行期A组(19例)和挛缩恢复期B组(19例),术后随访6个月~15 a.结果术后总优良率为76.32%. A组和B组病例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57.89%,A组的功能评定优良率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Volkmann挛缩(挛缩期)越早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适宜的临床液体治疗方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盆腔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0ml/kg,B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5ml/kg,C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20ml/kg。所有患者输液20min开始硬膜外给药,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10~T12,研究结束后方可手术。记录输液前及输液60min内每隔5分钟的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数值。结果3组患者在输注复方乳酸钠后血液稀释度均有所变化(P〈0.05)。与A组相比,C组T45后的血液稀释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VP较基础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组的输液方案比较适宜,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类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抗病毒及保肝降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抗病毒及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清热利湿中药。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在辨证基础上给予中药清热利湿联合西药抗病毒及保肝降酶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析比较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降钙素治疗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一周1次/d,以后2次/w;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冲电磁场治疗5次/d,30min/次,15次后休息1w,4w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时间为半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月和6月时评估疼痛强度和缓解度,骨密度(DXA)和骨强度(QU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结果降钙素和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治疗1月后疼痛强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6月疼痛逐渐缓解。结论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临床疗效类似,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2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78±6)岁和对照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77±7)岁,进行12周临床观察。用MMSE为主要评价指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为次要评价指标。结果5mg/d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2周时,盐酸多奈哌齐组较对照组安慰剂MMSE,ADL,CDR分数显著改善(依次P<0.01,P<0.05,P<0.01)。对照组安慰剂,研究结果显示,5mg/d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2周时,治疗后较治疗前MMSE,CDR,ADL分数分别较明显改善(P<0.05)。安慰剂组评价指标无改善。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充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对失眠老年大鼠行为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的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动物失眠模型,30只雄性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6h组(每天6小时睡眠组)、6h B组(每天睡眠6小时,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4h组(每天睡眠4小时),4h B组(每天睡眠4小时,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结果实验组大鼠的修饰行为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颗粒数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修饰行为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4h B组〈4h组(P〈0.05);旷场实验得分6h组〉C组〉4h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旷场实验得分、粪便颗粒数6h组与6h B组,4h组与4h B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C组比较,实验组的F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4h B组〈4h组(P〈0.05)。与C组比较4h组和4h B组的血清IN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4h B组〈4h组(P〈0.05)。与C组比较,实验组的ISI显著下降;且4h B组〉4h组(P〈0.05)。结论补充BCAA可以改善失眠老年大鼠的行为和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