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中西形而上学本体论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核心 ,是关于本体的理论和学问。本体不同 ,方法不同 ,形态不同。只有不同形态的本体论及其形而上学 ,而不存在非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源于西方 ,是以逻辑方法的运用为其根本特征 ,但不能仅依中国形而上学没有运用逻辑方法就认为它是非本体论的。中西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不仅在方法的运用上 ,更在本体的规定上  相似文献   

2.
作为生活于时间和空间中的有限存在者,人总希望在有限的时空之外寻找到无限的宇宙本体或精神寄托,以实现自己的终极关怀,于是形而上学便成为一种永恒的诱惑。正是在这种诱惑的驱使下,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才制造出了自然本体论、神学本体论、道德本体论、历史本体论、情感本体论等各种各样的形而上学命题。然而不幸的是,人类的理性并不具备超越时空去探索超验本体的认识能力,我们也便无法建立一种具有学理依据的形而上学。通过认真的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自然本体论是不可能的,神学本体论是不可能的,道德本体论是不可能的,历史本体论是不可能的,情感本体论也是不可能的。本体如果存在,那也只能是信仰的对象而非认识的对象。正如我们没有权利把信仰变成知识一样,我们也无法将本体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这便是"本体论",即所谓"第一哲学"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论哲学 ,涉及到西方思想中那使“思”成为“逻辑”的决定性的一步 ,正是逻辑的合理运用在“反思”中使哲学的主题凸现出来。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最高的智慧” ,是探索其所是的是 ,哲学主题就是寻找“第一原因” ,即本体 (ousia)。哲学作为“本体之学”是要从“是者之为是者”回答“何谓是者”的问题。“这一个”作为第一义的本体内涵 ,启明了希腊人爱智的原始真谛。然而 ,亚氏又把纷繁复杂的“是”和“是者”看成是一个指向终极目标的系统 ,这最终使爱智慧变成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主体”进行界定。他们不把本体当作圆满的先验预设 ,认为道德学首先应该使自身成为知识学。这种本体论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体思想的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形而上学至少有两个重大歧义:一个涉及到对于形而上学对象(实体)性质的理解,它牵涉到柏拉图路线与亚里士多德路线的区分;另一个涉及到对于形而上学对象(实体)数量的理解,它牵涉到存在论与理性神学、理性宇宙论、理性心理学的区分。我们把前一种区分称之为典型形而上学与离异形而上学的区分,认为通过厘清这种区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而上学作为“第一科学”(或曰“科学的科学”)的命运以及形而上学内部不同性质的学说在这一命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把后一种区分称之为一般形而上学与下属形而上学的区分,认为通过厘清这种区分有助于消除形而上学内部不同学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上的种种混乱,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形而上学”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6.
《汉书·律历志》以音乐为本体,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天人思想体系。它把宇宙、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整个世界,从社会制度(礼)到精神情感(乐)、从外在世界到内在身体,都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像人的个体生命一样鲜活灵动的整体,而这个整体中跃动的心脏,则是音乐。这既是一个完全艺术化的形而上学,也是一个可以落实到实用法则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传统西方哲学体验世界本体的主旨在于追求永恒的"在场",试图从复杂的存在世界中发现统一的本质,认为"不在场"是不真实的,导致了本体与现象的分离和对立.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都对在场形而上学进行了怀疑、反思甚至作出了最彻底的解构.后现代哲学的不在场理论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相通融的.阴阳互为依托、互为渊源,在场的与不在场的互为根据.阴阳五行之间具有本体论上的平等和同样的真实性,不存在谁对谁的占有和主宰,从而克服了西方形而上学中的在场对不在场的超越.阴阳五行"终始转移"、往复循环,构成一幅无底的世界图景,形成独特风格的本体世界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美国哲学家奎因从分析哲学内部对分析哲学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但他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的目的并不是要捍卫传统的形而上学,而是要在克服狭隘经验论缺陷的基础上,力求从新的途径上达到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真正消解。这个工作又主要是通过提出"本体论承诺"学说来展开的,奎因致力于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问题转换为语言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实际上就是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构。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杜威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杜威没有形而上学或形而上学思想不够完整。其实,杜威构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相同一的形而上学。杜威的本体论是关于经验的本体论,不是关于存在的本体论。杜威认为经验具有双重含义。作为本体论的经验是与自然、事件、历史、文化同一的。存在就是事件。  相似文献   

10.
巴迪欧杂糅存在论、公理体系集合论和当代主体学说,重建本体论哲学。巴迪欧认为西方传统本体论把万物归于本质存在,是“计数为一”的运算,真正本体是进行计算前的“纯多”,是未被纳入人类知识体系的“不可辨识之多”。借助集合论,巴迪欧把“不可辨识之多”的本体存在与空集相联系,进而借助选择公理和保罗·科恩的力迫法,证明数学也需要主体“力迫”介入。巴迪欧意在证明本体存在处乃真理诞生处,在主体的调研和类性延展等忠实程序下,发端于本体存在处的“不可辨识之多”的偶然性事件将演化为真理。从巴迪欧本体论思想看,相对于西方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就是“不可辨识之多”,是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表达的是本体存在的真理,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亚氏详尽论述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偶有涉及同一律的思想出发,指明亚氏根本没有把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然后进一步指出,在亚氏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中,矛盾律是最基本的规律,从亚氏逻辑理论看,最根本的原则是无矛盾性而非同一性;最后肯定了亚氏关于逻辑规律的学说在亚氏逻辑乃至整个逻辑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指出亚氏逻辑基本规律学说的局限似有混淆哲学认识论与形式逻辑之嫌。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形而上学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现象的本体存在及其一般发展“形而上学”一词牵涉到相互联结的两方面问题,即关于事物存在之一般规定的本体论以及与非感性的、或超验的对象相联系的一般论述。因此,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现象之本原或本体的阐释。而在这一问题的总趋势上,东西方哲学之间的传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曾把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称为“超自然的形而上学”,而把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称为“自然的形而上学”。所谓“自然的形而上学”,其根本特征即在于它消除了真实的理念世界与非真实的现象世界之间的人为差异,而以整体统合的眼光来把握宇宙之本体及本体之现在,并进而认为现象即真实,因为任何层面的现象都为本体真实自身之运演的必然结果。这样,如西方传统中的二元世界之分隔问题就不复存在,本体与现象、自然与人生,原本就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形而上学基础即现象学本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我思"、"自在之在"与"自为之在"的思想理路研讨来诠解这种本体论的构建和纲要,并以此说明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已经改变了具有时间性、派生性的实体性本体观,而把"第一存在"仅仅作为万物显现的基础和"意义的激发者"。这种木体论不再坚持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所惯有的本体性原则,而试图以一种非实体性非人格性的本体来消除传统哲学的二元论而代之以现象一元论。  相似文献   

14.
当代思想把批判和超越形而上学作为自己的基本使命,这使任何有关本体论的话题似乎都显得不合时宜了,因为形而上学的核心形态一直就是本体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同时也是对本体论的批判.在这一语境中来谈论文学本体论,势必面临众多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美学研究和理论批评中,人们常提本体论问题。但是,人们却很少从理论上对文学本体和哲学本体加以界说,因此,在谈论本体论的文章中,甚至有不少人将这两者混淆起来,引起了种种误解、偏见和困惑。本文试图论述一下这个问题。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源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转变,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辯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与唯物、唯心的分歧一样,也根源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由此认为,那种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由别的原因引起的观点是错误的。它造成了人们对辩证法的本体论式的直观了解,而实际上也就把辩证法曲解成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任何科学研究和实践都离不开一定的本体论承诺.在翻译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由于人们对翻译本体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不同范式.在语文学的视角下,人们主要从文艺学出发,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结构主义的视角下,人们主要从语言学出发,认为翻译是一种等值的再现活动;在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下,人们更多地关注翻译的方法论和价值沦.对翻译本体的探讨也呈现出多维的态势,不同的本体追求与范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因而他们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而不应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本体论演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然本体论一词近代才使用,但本体论思想却自古以来就有。从历史上考察,可以把本体论分为古代本体论、中世纪本体论、近代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本体论的现代意义表现在:变"本体是什么"的提问方式为"本体应该是什么",变描述本体的存在状况为评价本体对人的活动的意义。所以,本体论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只是思维的逻辑前提,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截然不同的"本体论承诺",合理性与非实体性是其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过程思想被恩格斯誉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然而这个思想却被忽略了。怀特海第一次创立“过程哲学”,试图超越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调和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等的矛盾冲突,开辟了从过程本体视角理解形而上学的思路。过程思想内蕴于哲学史,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思想才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行动哲学和过程哲学。过程理论存在三种形态:客体论的过程论、主体论的过程论、实践论的过程论,这喻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20.
"无"是王弼玄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是,关于"无"的具体内涵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王弼的<老子注>,可知<老子注>中的"无"有多种意思,只有少数"无"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无"就相当于<老子>的"道".王弼的以"无"为本体的思想主要存在于他的辩论及其它著作中,这种本体论使得中国哲学超越了先秦及汉代的经验思维,成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