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1940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欲乘纳粹闪击西欧成功,英、法、荷均遭败绩的时机,实施其预谋已久的“南进”战略;但这一年8月,在中国战场爆发的百团大战,突然打乱了日本军部的总体部署,它使日寇华北战领区交通瘫痪、经济凋敝,大批兵力被牵制;同时打乱了日寇对国民党政府实施诱降活动的策略,维护了中国抗战大局。鉴于华北在日军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中国战场继续对日军的牵制性,百团大战以后,日本方面不得不仍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敌后战场,使其“南进”作战的时间大大推迟。  相似文献   

2.
1944年,对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日本政府为了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精心准备的"一号作战"即豫湘桂作战。由于对日军决定在中国正面战场上发动大规模作战缺乏必要的准备等原因,国民党政府在豫湘桂战场上发生了大撤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审时度势,及时地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局部反攻,从而取得了敌后战场的大发展。豫湘桂作战的战局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对两党今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及其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解放区战场)。两个抗日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儒家思想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李明山,陈兆荣爆发于1937年7月7日的抗日战争,把中华民族引入到空前惨烈的反帝御侮行动中去。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战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游击作战;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也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节节抵抗。国共两...  相似文献   

5.
<正>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利用交通破击战这一有效的方式,切断敌人的交通,扰乱敌人军事战略部署,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为支援全国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交通破击战在抗日战争时期上升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 纵观华北敌后交通破击战,大致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从1937年8月主力红军改编出师,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时止,是交通破击战的展开阶段。 这一阶段国内政治形势的突出特点是:日军大举进攻,一年多时间鲸吞了近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两个战场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战的硕果,其中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功绩。本文就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7.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指出:“解放区的巨大的民兵队伍,这是我军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我们学会了组织民兵的工作,这件事情,其意义极为重大。民兵一经组织起来之后,就配合正规军作战,或者自己独立作战。解放区人民的生产运动,民兵保卫的功劳很大,敌后许多据点的收复,民兵的围困起了很大作  相似文献   

8.
1932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根据局势的演变和现实的需要,先后设置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和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三个机构拥有各自特点:军分会应付了日军的进攻,挫败了日本的"华北施策";政整会在行政上加强了国民政府对华北的控制;冀察会应付了日军策动的"自治"。它们的共同点是密切了华北地方与国民政府的关系,有效地应付了华北危局。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抗日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开辟了解放区战场.解放区自1937年到1943年,先后经历了创建、巩固和发展的阶段,到1944年春,除陕甘宁边区外,华北有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边区和山东区;华中有苏南区、淮北区、淮南区、皖中区、鄂豫皖边区和浙东区;华南区有东江区和琼崖区.全国解放区共计十四个.其中包括抗日民主政权行署二十二个专员九十个县级政府六百三十五个,解放区之所以能在强敌压迫下,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和进攻下屹立不摇,并且一天天发展,成为配合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中国出现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4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隆隆炮声中,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中共中央移驻晋察冀解放区,西柏坡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夺取全国政权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结果。面对国民党发动的重点进攻,中央确定中央工委转移到晋冀鲁豫解放区1947年3月,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暴御侮反侵略史上的光辉一页。它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解放区战场)组成,共同担负抗日的战略任务,在抗日战争中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其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由于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和重心的阶段性,需要我们认真地区别看待。  相似文献   

13.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确定和实施的重要军事战略方针。它对于指导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打击日军,发展壮大自己力量,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38年的3月。千里冰封的华北大地,冰雪开始融化,冰河开始解冻,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华北抗日前线的人民走出寒冷的冬天,准备春耕。就在这时,蛰居的日本鬼子,也突然活动起来,到处强拉民夫,强征车马,在晋东南地区修机场,修筑公路,运送物资,俨然一幅紧急备战的景象,看来会有一个大的军事行动。八路军总部在半个月前缴获了一张日军绘制的九路围攻太行山区的作战图,最近又从缴获的日军文件和士兵家信中,得知“4月上旬又有大进攻”的信息,特别是得到可靠情报,日军开始调动第一○八师团和一○九师团以及骑兵、炮兵…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郑志廷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国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①客观地揭示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六年六月下旬,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抗击敌人的进攻。至一九四七年二月,共歼敌七十一万多人,迫使蒋军停止了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即调集重兵分别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攻。在我西北野战军挫败蒋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同时,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大踏步地前进和大踏步地后退,集中优势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工合”运动,自始至终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支持、指导、帮助,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迅速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抗日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合”运动发展的历史,就是与中国共产党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积极合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济南战役     
李伽 《源流》2010,(15)
济南战役是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山东省会济南市国民党军发动的大规模攻坚战役,周恩来后称此战役为三大战役的序幕。1 948年秋,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在华东战场,蒋介石为屏障徐州,隔断华北、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并迟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担负的解放区战场和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经历了一个主要以战役配合为主向主要以战略配合为主直至战略合作关系基本停止的变化过程。本文通过对相持阶段后期两个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进一步转换和“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斗争的论述,揭示两个战场关系这一时期的这一变化,并进一步说明解放区战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百团大战     
《源流》2011,(11):60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