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保证了协商民主对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独特作用。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体现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协商民主不仅能够有力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且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民主发展史的视阈来看,政治民主形式由代议民主转向协商民主,给随其兴起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行政参与提出更高要求,即行政参与必须是全流程、多主体的行政参与。鉴于传统民主形式给行政参与带来的深刻困境,正在兴起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实现多中心治理承诺的道德、建构和共识理想,因此基于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多中心治理模式,代表着行政参与的未来方向。由此,建构具有协商民主特征的行政参与,必须满足协商民主的一系列规范性条件,即具备协商民主需要的话语特征、社会机制和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使各方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共决策方案,它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形式的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实可行性,最后从丰富和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民主范式,其学说理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协商民主的文献分析,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对协商民主的理论思考体现出不同的观点: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考量,社会主义民主应采取刚性民主和柔性民主相结合;从协商民主对中国所具有的意义维度考察,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形态;从协商民主理论的场域实践来看,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和对其认知要早于西方;从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政治认同来看,它非常近切地契合了中国的国情.在对协商民主的探索实践中,学者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和阐释,观点精彩纷呈.深入、系统研究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政治协商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我国《宪法》从序言到正文、从国家根本制度到公民权利义务等篇章的具体条文对协商民主作了系统的规定,协商民主有深厚的宪法规范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协商领域不断拓展,从政治协商、政党协商走向社会协商和公共政策协商,协商民主由民主形式深化为制度实践。依宪法为基石的协商民主呈现制度化和程序化、协商方式日益拓展及基层民主协商渠道日趋活跃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主化进程按照中国政治的现实规定性和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两大民主程式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基础上还表现出实质性的趋向,这与近来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存在很多耦合之处。椒江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就是基于三种民主相结合推动党内协商的一种尝试。运用协商机制深化党内民主实践有赖于借鉴国外协商民主理论的探索,进一步发掘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协商规律和协商资源。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自20世后期在西方兴起以来,作为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或者说民主理论的一种转向,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国内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的思考和研究成果,通过对该理论的兴起及内涵研究,围绕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与政治协商制度、与国内基层实践的关系进行研究述评,从而揭示国内学术界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的民主实践形式发展迅速,协商与对话的机制被引入各地民主实践之中,成为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协商制度形式,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就是我国乡村协商民主发展的典范。运用宪法学原理对浙江温岭的协商民主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政治具有特殊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创设理想的协商情境以推动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是今后宪政国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内协商民主是新的民主实践机制和理论范式,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也有着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判断,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路径在于理顺党内关系、结合本土的理论创新和立足基层的实践。作为一个与选举民主并列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破解选举民主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缺陷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协商民主依次经历了重新确立、发展提升和规范建设等时期。进入新时代,我党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理论创新体现为对协商民主本质内涵进行科学概括、对协商民主独特意义进行精确阐述、对协商民主主体价值进行精准阐释和对协商民主布局安排进行战略设计。坚决保证党的领导、不断丰富协商方式和继续拓宽协商渠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出现的民主新形态,在我国取得了制度保障、实现形式、政治效果等方面的成果,也存在协商民主的实体制度与程序、协商机制、基层民主协商、监督机制等方面不完善、不健全、不到位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着强大的内在动因,要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我国国情,综合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实体及程序上的制度化设计,健全政社决策协商机制,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完善协商民主监督机制等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新时期的重要实现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近似地"实践协商民主的理想。鉴于网络协商民主中参与主体身份的开放、地位的平等、话语权的开放及网络本身的即时性等特征,公民参政的途径得以扩大,参政的热情和能力得以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公民参政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成为西方民主理论的一种新转向,代表西方民主的最新发展。我国协商民主在民主价值、目标追求和政治文化背景上与西方有本质区别,但西方协商民主所强调的公平、公开、包容、理性、协商等原则和理念,则与我国协商民主的政治诉求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协商民主视阈下探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政治人格的塑造问题。以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诉求的趋同为着眼点,力陈现代政治人格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从制度、文化、社会以及公民自身等方面着手塑造现代政治人格,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是在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的批判吸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协商民主理论传入中国,激起了中国政治学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协商民主制度激发了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因此,仔细梳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家关于协商民主概念的论述,理清协商民主作为一个政治过程所应该具备的要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吸取协商民主理论的精华来指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有基础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协商民主、自由民主是绿色政治中三个重要的民主形式。基层民主是对民主直接形式的理想追求,以确保民主决策的真实性;协商民主是为实现绿色价值观在政策过程中的应有位置而依托的民主形式,寻求去中心和接近共识的政治决策;自由民主是为应对实际可操作性的困难而做出的妥协,谋取绿色政治的有效实践。绿色政治中的这三个民主元素并不成熟,仍旧面临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的核心要素是公共政策协商的民主平等、公共利益对话的自由理性、公共治理活动的公开公正,协商民主理论对基层民主建设是一种较好的契合模式。通过实地调查,目前安徽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蕴藏着一些不可忽视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体系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程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政策执行问题等。在农村基层推进协商民主的治理,要在完善选举机制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以决策、听证、协调、咨询等为重点的协商机制建设,构建以人员纵横流动和基层社会信息交流为内容的交流机制,构建以两委合作、村民合作、乡村干部与村民合作、基层政府与村自治组织的合作为内容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主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而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可以不同.协商民主是同表决民主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更高级的协商民主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能背离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推进党内政治民主的现实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党内民主发展提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这一重要思想.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中国共产党内发展协商民主有其现实迫切性,党内协商民主的确立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存在很多的机制与渠道.进一步推进党内协商民主的发展,将推动协商民主在党际民主和人民民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引出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正当性的来源性问题以及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正当性在实践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在中国如何完善协商民主的政治正当性给予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围绕协商民主的可行性,西方协商民主论者及其批判者针对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协商民主得以运行的条件与基础、协商民主的目标与实质、协商民主得以展开的范围与领域、协商民主与代议制的关系、协商民主面临的难题与挑战等细节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审视协商民主理论及其论争,对于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协商民主大有裨益,尤其对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和思考中国协商民主进路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就目前中国的政治发展而言,要使协商民主成为更具实质性民主意义的新型民主形态,当下重点应该从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育协作型公民社会三个主要方面来夯实协商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