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文化批评,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进行平行研究,分析中外两位刻画"畸人"的女作家在女畸人创作寓意和创作手法上的异同。通过象征主义手法,张爱玲对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了女性活着的困境和无奈,批判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奥康纳对身体丑陋的意象书写更像是宗教启示录,揭示的是丑陋的人性本身,借以探索现代社会人性迷失的疗救之途。  相似文献   

2.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他为世界文学和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觉醒做出了独特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莫言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蛙》是他历经四载潜心而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将人性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的转变深刻地挖掘出来.两位作家的作品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有不少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互文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地域性特征为基础的写作手法、以个人-民族式表现生活的层次手法、生殖崇拜、尊重女性、悲剧色彩和"时代-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作为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在他们笔下都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塑造了勇敢、善良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英国著名政治讽喻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长篇小说《1984》与中国最具创造性的作家王小波的中篇小说《2010》进行了比较研究.《1984》作为《2010》的前文本,无疑为《2010》的解读提供了参照;但与此同时,《2010》的出现也丰富了读者对《1984》的理解.文章从反鸟托邦小说、黑色幽默风格和所蕴含的身体政治理论三个方面解读了两部作品的异同,通过多元共生的文本观及文学增值的现象,对比两个文本并弘扬文本所蕴藏的对自由的渴望及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6.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7.
比较《边城》和《围城》可以发现,两部作品尽管在文学表达形式和对现实的关注角度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它们存在着共同的文化立场,两部作品的最终精神旨向都是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人性追求、人格尊严的深切关注,都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内在精神脉络为轴线,从女性贞节观念、婚姻自由、尊重情欲三个方面出发,试图对两部作品的女性观进行比较,论述《金瓶梅》正逐步扬弃《水浒传》所颂扬的传统的女性观念而不断向宏扬女性人性解放的女性观发展.  相似文献   

9.
《火与冰》以其朴实的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深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都体现出其深刻的内涵。在诗中,弗洛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来揭示他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诗篇,诗人清醒地向世人传递一个哲理:火和冰如同人性的两级,人类若丧失理性,走向极端,结果只有一个:毁灭。藉此弗罗斯特试图让世人清醒,遏制欲望,停止仇恨,让善良的人性回归本真,从而创建一个和谐和充满爱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和《雪国》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和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部作品,实际上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着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并且都以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部作品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都有着简洁的写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使用也使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简·爱》和《飘》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两个出身平凡中却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简·爱和思嘉·奥哈拉。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都称得上是描写旧时代女性中最经典的著作,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敢于对抗时代、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等鲜明的人物特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到了旧时代社会压制,但最终通过行动收获到了真爱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小世界》和《围城》都属于学者型小说。本文试从意义的虚无、讽刺手法的运用、现代与后现代的分野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两部作品。《小世界》与《围城》都描述了现实的荒诞,意义的虚无,但却有着其不同之处;戴维·洛奇以其幽默轻快的文风而著名,钱钟书更因他绝妙的讽刺比喻而妙笔生花,两人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可谓不分伯仲;两部作品分别有着现代和后现代写作特征。由此得出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文学名作《边城》与《芙蓉镇》在对人性的表现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也存在许多重大的差别。对这两部作品在人性表现上的异同之处作较详细的分析 ,力求作出合乎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较大凡响的两部巨著。文章从魔幻的美丽、集体的无意识和孤独的凄凉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是两者无论在写作手法上 ,在探讨人类命运与人类苦难的严肃问题上 ,还是在表现各自民族的特点上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浮石成名作《青瓷》重写版《新青瓷之秘色》和《新青瓷之窑变》中的许多人物,较原作来说是颠覆性的,在这些人身上,体现了更多一些的美好情感和善良人性。原《青瓷》侧重于原生态地、浑沌地、不置可否地表达与展示现代都市人如何升官发财、男欢女爱,宣示的是大行其道的潜规则把人挟裹前行的力量;《新青瓷》则给如何升官发财、男欢女爱设立了不同的谱系,有了对与错、是与非的明确分界,着力表现了现代都市人对美好人性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海勒和贝克特都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以诙谐讽刺的语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荒诞,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作形式解读了文本中黑色幽默的后现代艺术创作手法,揭示了作品中黑色幽默所反映的西方后现代社会人孤独、焦虑和无助的心理,并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这两位作家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虑,对解决现代人精神领域出现的问题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影视作品《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现代商业运作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两部作品同时揭示了一种关于人性的最底层的朴素的真善美以及对和谐文化的不懈追求,而它们的存在正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雅歌》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两部在主旨、文体、色彩、人物形象、最初出现的时间、空间等方面迥异的作品,但两部作品具有一个共性,即音乐性。两者都撷取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使之与作品特定的情景、氛围形成共鸣,利用音乐听觉感受来增强作品的叙事效果。从七个层面来分析两部作品的音乐性,可以从中解读两部作品创作手法、思想内容的迥异,同时,也期望引起人们对两部看似无关的作品的内在关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海勒和贝克特都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以诙谐讽刺的语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荒诞,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作形式解读了文本中黑色幽默的后现代艺术创作手法,揭示了作品中黑色幽默所反映的西方后现代社会人孤独、焦虑和无助的心理,并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这两位作家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虑,对解决现代人精神领域出现的问题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