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两年来的审美文化讨论热中,“审美张力”问题提得比较多。但到底什么是审美张力,似乎又不甚了了,于是就产生了企图探测一下的妄想。张力(tension),据艾伦·泰特说,它是“拆去逻辑术语‘外延’(extensio)和‘内涵’(inten-sion)的前缀”的结果。①这个说法,对于我们理解它的多义性,是有启发的。但张力到底是什么,还得我们去探索。我个人认为,张力的原初意义恐怕应该是物理学上的。比如初民们的“断竹续竹”的行为,就同张力有关,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物理学。从一些中外文辞书的解释看,张力的本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明喻(simile)就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从而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或给人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印象,或使深奥的事理浅显易懂。在标准明喻(standardsimile)中,本体(被比较的事物)和喻体(用来比较的事物)都出现在句子里,两者之间一般用as,like,seem,asthough等标准喻词连接,其基本格式是:A象B。例如,(01)Myheartislikeasingingbird.(我的心象欢唱的小鸟。)(02)Hismemoryisasaccurateasascale.(他的记忆力象天平一样精确无误。)(03)Theywerereallyterribleguysthatseemedtobed…  相似文献   

3.
人:宇宙的“本质镜”程广云“本质镜”说的两则要义是:(1)事物的现象作为事物的“本质镜”,(2)人或人的意识现象作为物质世界(宇宙)的“本质镜”。“本质镜”说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种事物,其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内在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表现为外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福柯被普遍视为伟大的概念发明家,人们往往容易把某些新的词汇归功于他。托马斯·雷姆科(Thomas Lemke)的研究不断地证明,福柯的天才不在于发明术语,而在于提出术语的全新用法。例如,雷姆科以往曾进行的一项研究1显示,  相似文献   

5.
再论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兼与彭怀东同志商榷朱德真彭怀东同志在《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吗?》(《晋阳学刊》1994年第6期)一文中,对笔者关于“美只是有用事物的形式”的观点(《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商榷意见,对笔者很有启发。为了有益...  相似文献   

6.
对语言与理解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言是理解的基础不学会使用语言,进而学会认识一种语言,我们显然不能谈论任何事情,也无法进行“谈论”。因为语言知识亦是现实知识。人因为掌握了语言才具有了对世界的态度看法或世界“观”。世界同世界之“观”的关系就如同视象学所说的事物的知觉同事物本身的关系。在现象学看来,“事物本身”只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彼此转换的事物知觉的连续性。现象界就是在人的活动中,并且通过活动建立起来的客观世界,如果没有这种交换与理解,则形形色色的现成在于事物的统一,即自然((德)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中译本P177)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7.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本然性地就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且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正因如此,信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关于信仰价值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没有很好地解决。笔者几年前曾就信仰价值的发生作过初步的探讨,现进一步就信仰价值的结构作尝试性的探析。一、信仰价值结构的张力场信仰价值结构是一种张力状态。所谓张力,是指构成一个完整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之间的,由于双方的对逆互拉所造成的离开“介质”之趋向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状态。所谓张力场,是指许多张力对子所营造的张力系统和氛围。理解张力的关…  相似文献   

8.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相似文献   

9.
比拟是根据联想或想象把甲事物当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从比拟的定义来看,甲事物、乙事物和“写”是比拟构成的三要素。为更好地认识比拟的语言性质,把比拟和其它辞格更好地区别开来,有必要观察比拟三要素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其在比拟认识中的作用。一、乙事物是比拟表义分类的根据。比拟一般根据乙事物的不同,从表义上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例如:①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郑文光《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②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刘白羽《长江三…  相似文献   

10.
论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朱德真本文试图论证以下观点:美只是形式,但并非任何形式,而只是一种特定的形式,这就是有用事物的形式。有用事物在人的实用过程中以其物质内容实际地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其内容表现为善(使用价值),其形式则相应地成为美。美和善分别作为有用事...  相似文献   

11.
不确定性与稳健会计原则陈玮,卢群一、不确定性一般(一)、不确定性的涵义所谓不确定性(Uncertainty),简单来讲,就是事物所具有的未知性质,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属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指...  相似文献   

12.
关于特征和特征方法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特征的本体论探析特征的本体论探析主要集中讨论特征方法所言特征的本体论问题,即特征的起源问题和客观性问题等。1.1特征起源于事物内外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两种:内因、外因。内因即是事物内部自身的矛盾性;外因即是一事物与他事物联系的矛盾性。存在的事物总有其特殊性。事物具有特殊性的含义是,或者其内因有特殊之处,或者其外因有特殊之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事物的特殊性即事物的“特性”(黑格尔语)来自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特殊性由其内外因的特殊性引起、规定和制约。事物的特殊性怎样…  相似文献   

13.
杨世宏 《云梦学刊》2009,30(6):52-56,60
事物的相对独立性和人类的认识史都表明事物的质具有层次性。(1)特殊质,即事物个体是其所是的直接规定性。(2)共同质,就是事物类的规定性,即事物构成要素的共同点或同一性的集合体。(3)本质,就是事物是其所是的根本规定性,是占统治地位的质。事物诸层次的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的政治立场探析张传华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是否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路线不动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立场问题直接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着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及其正...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晋阳学刊》2011,(2):136-137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因一人犯罪而株连亲属的记载比比皆是,描述此类现象的术语也随着时代变迁而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提炼。降至唐,"缘坐"就成了这种罪(刑)及亲属的法律术语。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言学转向”(thelinguis-ticturn)这一术语主要是用来描述本世纪初以来的分析哲学运动,而海德格尔本人并没有明确表达出他的哲学的某种“语言学转向”,但若深入海氏的整个哲学思想,却不难发现一条“语言学转向”的线索。海氏在其哲学...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元志贤所谓价值就是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对个人、集团和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种事物对于主体就具有积...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13,(5):160-160
王博撰文指出,身心康宁概念是从传统健康概念中发展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描述的是人们不断主动朝向最佳健康状态迈进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身心康宁(wellness)概念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Dunn首创了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9.
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吗?──与朱德真同志商榷彭怀东朱德真同志在《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载《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一文中,对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美只是形式”、“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刀的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讲“美只是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原型(archetype)一词出自希腊文“archetypos”,“arche”它为“原始的”,“typos”意为“形式”,合起来即指“原始模型”。柏拉图曾用这个概念来指称事物的理念本源,即理念是现实事物的“原型”。原型诗学指的是这样一种理论:它以探究诗的原型──远古仪式、神话意象──为己任,并认定原型就是诗之本源,就是人赖以生存的本体和根基。原型诗学主要有两大理论渊源;一为人类学的,一为心理学的。本世纪初,英国学者弗雷泽(Frazer)发表人类学著作《金技》,对以巫术为中心的古代仪式、神话和民间习俗进行了跨文化的对比研究,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